◆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并進一步指出要培養四種關鍵能力即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但是,受限于有限的課堂時間、單一的教學形式、分科教學的局限性以及學生較大的學業壓力,目前僅依靠課堂教學并不能充分的實現學生關鍵能力的系統養育。
學生假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寒暑假也是學生學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假期可以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學生此時的學業壓力和焦慮也較小,于是就為培養學生關鍵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但是,國內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普遍把學生的寒暑假當成學校教育的延伸,家長也熱衷于把孩子送進各種特長班、補習班,這無疑是對“假期”本質的歪曲和窄化。研究表明,學生對假期生活缺乏有益有效的規劃、過重的學業負擔導致學生自主空間狹小、參與體育運動和社會實踐的程度低是目前我國中學生假期生活現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有些先進的學校開始嘗試學科型的綜合實踐性活動,但是這些活動資源分散、零碎,也沒有理論支撐與系統化的設計與實踐,雖然形式獨特、新穎、接地氣,但實施起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目前假期綜合實踐活動作業的現狀是:(1)監管缺失,學生“假”作業層出不窮(2)流于形式,教師“假”評價屢見不鮮。(3)缺乏新意,“假”創新難燃學生興趣。
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比較重視學生的假期生活質量,余雪蓮在《中小學生假期生活合理安排的國外經驗及啟示》一文中指出,政府和社會都十分樂意為學生的假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服務,重視培養合格公民所需素質的培養與鍛煉。天津師范大學王慧琳老師通過對美國小學生寒假健身鍛煉作業的實踐案例進行分析,發現美國假期作業的評價理念除了體現彈性和實踐性之外,還利用開學初的時間進行多途徑、多形式、允許學生參與的綜合評價。
綜上,我們需要突破兩對基本矛盾,即:(1)課堂教學局限性、傳統假期作業的功能窄化與國家“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要求之間的矛盾;(2)關鍵能力培養需求與培養路徑研究匱乏之間的矛盾。就要確立以創新假期作業來實現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研發思路。
而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打破學科的邏輯結構而以項目來組織課程的課程形式,本質就是要解放學生、促進學生進行自主的深度學習,與常規課堂教學和書面假期作業實施方式相比,更利于學生認知的自我建構、合作意識的漸成和創新能力的激發,我們選取其為創新假期作業的設計目標與學習方式。
1.理論基礎
立足于趙勇校長“養心育德,養根育能”的育人理論,以養心和養根為途徑,指向學生關鍵能力的養育,強調“基于真實的情境,產生真實的問題,發生真實的學習”。讓學生在對真實情境中真實問題的解決中實現自我喚醒,生成深層動機,降低學習焦慮,完成認知建構,從而提升學生關鍵能力。
2.基本原則
(1)從學生的真實需求和興趣出發(需要什么,喜歡什么);
(2)貼合假期的特點(時間充分,空間廣闊,學業壓力與焦慮感低等);
(3)目的是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涉及核心素養);
(4)打破學科的邏輯結構,促使學生實現自我喚醒、誘發深層動機,進行主動建構,發生真實學習。
3.基本認同
(1)關于假期項目式學習的課程目標:改變“傳統假期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的定位,突破常規課堂教學與書面假期作業的局限,通過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實現學生關鍵能力(或核心素養)的提升;從課程目標上來說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差異,強調目標的適應性、生成性;
(2)關于假期項目式學習的課程內容: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建構者與創造者;
(3)關于假期項目式學習的課程結構:采用“直線式與螺旋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以培養學生高階的認知能力;
(4)關于假期項目式學習的課程評價: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是課程評價的重要參與者。
基于以上理論,我們將開發途徑凝練成二十八個字,即“德育為先、能力為根、學科為基、情境為場、項目為徑、彰顯個性、評價保障”。
1.創設有意思、有意義、有意味的主題化情境;
2.依托情境,開發具有強開放性的項目(條件開放、過程開放、結論開放等);
3.項目廣泛涉及數、理、化、語、外、音、體、美、勞、信等諸多方面內容,給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土壤,提升學生運用大概念認識問題、運用全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項目設計深層養育目標對應關鍵能力(或核心素養);
5.項目學習的方式豐富、多樣,可不限定,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自發地思考和決策;
6.使用多元、連續的評價方式(個人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個人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即時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以評價激勵學生,保障效果;
7.設置必做、自選、必選等方式,給孩子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提升孩子自我規劃和選擇的能力;
8.暑假作業布置前進行相應的家長培訓;
9.提供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傳統方式與新技術支持相結合、校內呈現與社會宣傳相結合的多維化的作品展現平臺,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他所需要的展示機會;
10.以課題的方式研究,以項目的方式推進,力求科學、規范,以科研取勝。
以我們開發的假期項目式學習作業《瘋狂的雞蛋》為例,以“雞蛋”為主題,實現了以上設計初衷。

目前,我們進行了《小紙人大戰葫蘆娃》等三冊假期項目式學習任務設計并付諸活動開展,受到專家、同行、師生的交口稱贊,接受了幾十家媒體的追蹤報道。我們堅持做下去的理由很樸素,就是讓孩子們不要在假期再讓孩子做課堂上該做的事兒,讓孩子在假期做假期該做的事兒,把假期還給愛玩、愛獵奇、愛刨根問底、愛找小伙伴兒、愛創造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