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瀛 趙玉琢
摘 要:水彩靜物畫是水彩畫分支,追求水色交融,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寧靜又活潑,把水彩靜物畫的韻味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我國的水彩畫家在選用藝術表現手法時也各不相同,但是不論如何一直都包含著中國傳統意象,顯現出民族獨特的審美趣味。這是中國水彩靜物畫的獨特魅力,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民族化色彩,將我國的美術藝術和藝術成就展現無遺。文章著重就我國水彩靜物畫的意趣進行探討。
關鍵詞:水彩靜物畫;意趣;藝術
在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進程中,藝術也顯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特征,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藝術的繁榮。水彩畫是來自西方的一種美術藝術,在進入到中國之后得到了國內藝術家的重視,也吸引了大量的藝術家對其進行學習、吸收、消化、借鑒、創新,加快了水彩畫的中國化進程,使得水彩畫逐漸和我國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密切整合,賦予水彩畫獨特的中國藝術面貌。在水彩畫的發展歷程當中,水彩靜物畫獲得了很多突出成就,產生了大批高質量和獨具創作意識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擁有著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有濃郁的中國獨特意趣,理解這樣的獨特意趣對于促進水彩靜物畫的中國化發展有著推動作用。
一、中國水彩靜物畫的發展歷程
水彩畫產生于西方,水彩畫在我國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異域文化發展成全新本土文化的發展史。水彩畫在步入中國之后,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之下發展,扎根于中華民族文化地基當中,逐步帶有了濃郁的中國特色,也顯現出了獨特并且擁有深厚韻味的中國意趣。西方水彩畫主要是經過商貿交流、外國傳教士傳播、留學生留洋學習、侵略者闖入帶來文化藝術等途徑進入我國的。100多年來,水彩畫用本土化面貌在我國扎根并且逐步發展起來,歷經萌芽、成長、形成與創新等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水彩畫在引入我國后得到不同時代水彩藝術家的發展,這一過程當中雖然幾經周折,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并且顯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風貌。中國水彩畫既吸收了西方文化精髓,還融匯了我國的文化藝術,并在深厚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下融入了很多傳統書畫藝術要素,獲得了令人矚目的重要成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由于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水彩畫藝術委員會特別注重水彩畫的發展,開始組織形式多樣的展覽活動,在這一過程當中也顯現出了很多題材多樣和風格多元的水彩畫作品,顯現出了超高的技術和審美水平,也讓中國水彩畫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得到了升華。
靜物畫是繪畫當中的重要題材,我國的靜物畫更是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當前水彩靜物畫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卻是水彩畫重要分支,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水彩靜物畫除了傳承和延續西方繪畫技巧與方法之外,還注意吸收借鑒中國繪畫特征和民族審美特性,將民族藝術和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彩靜物畫的發展當中,使其帶有了濃郁的中國風貌。從水彩靜物畫傳到中國一直到現在,整個過程有融合借鑒,也有改革創新,走上了一條多元化的發展道路。伴隨藝術語言豐富性水平的提高,多元化媒材、技法等的產生,水彩靜物畫除了繼續保持和融入中國意趣之外,還會融入時代元素,帶有濃郁的現代和生活氣息。
二、中國水彩靜物畫語言特色
(一)構圖多樣化
西方的水彩畫立足于西方繪畫體系,和油畫同屬一脈。西方水彩在發展過程當中始終堅持的是古典寫實主義的原則,在造型和用色方面都非常講求科學與真實。中國水彩畫與之相比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中國的水彩靜物畫融入了民族審美,在藝術語言特色方面也有突出的中國畫風貌。構圖多樣化是中國水彩靜物畫非常顯著的語言特征。藝術家為了把作品的主旨與美感進行優化呈現,利用恰當的構圖方法進行空間安排,處理人和物的位置關聯,優化藝術整體呈現效果。中國水彩靜物畫,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深刻,更多應用中國畫所堅持的多樣化構圖。極具代表性的有《山茶花》《芋頭荸薺》等水彩靜物畫作品就運用了中國畫當中凸顯主題的創作手法,堅持多樣化構圖,顯現出了中國畫韻味。
(二)技巧融合化
藝術技巧是藝術家在多樣實踐和學習當中逐步鞏固和掌握的能力,涵蓋工具、媒材等的應用與適應。正是因為技巧的恰當運用,水彩畫擁有了多元藝術風貌,也具備了深厚的情趣與意蘊,使得觀賞者可以透過作品技巧和整體意蘊的分析,了解畫家的修養和內在情感。水彩靜物畫當中水的韻味、筆墨情趣和表現內容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藝術家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技巧,凸顯主題思想以及畫面內容,豐富圖畫當中的意趣,傳達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同時體現出個人追求與時代面貌。長時間以來,中國繪畫作品特別講求的是意象,注重立意。水彩畫因為材質特殊,和我國傳統的水墨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于是中國的水彩畫家主動吸納以上繪畫理念,在創作水彩靜物畫的過程中使用了中國畫的諸多技巧方法用來營造中國意趣。比方說,在繪制水彩靜物畫時特別關注筆力和筆勢技巧的運用,使用散點透視方法,在筆法方面利用中國畫勾線法對輪廓進行勾勒,又或者是把點、勾、描、染方法運用于水彩靜物畫的繪制,借鑒中國畫在用色方面的技巧。可以說中國水彩畫家繪制出的水彩靜物畫是西方和中國畫技法的整合,也是畫家情感、意趣和精神世界的表現。
三、中國水彩靜物畫的獨特意趣
(一)追求達到詩情畫意境界
中國畫的創作者始終把詩情畫意的境界作為重要的追求,將中國畫作為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把畫家的精神世界勾勒出來,讓作品顯現出豐富的情趣。中國水彩靜物畫同樣如此,水彩畫藝術家往往會利用作品當中的筆法、色彩、構圖技法等突出繪畫主題,傳達意愿意象以及獨特的審美情趣。從這一角度上看,意趣是水彩畫的關鍵語匯,更是意和趣的整合體。意的主要含義是思想感情,趣的主要意義是興趣愛好。意趣在水彩藝術當中占據較高地位,不僅僅指的是情和物的交融,還包括題材和思想情感的統一。賦予水彩靜物畫以意趣,不僅要狀物也要抒情,通過寓意于趣促進二者完美融合。在研究了水彩靜物畫的語言特征之后我們發現技巧的選用在形成繪畫藝術特色方面有著突出價值。另外,畫家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追求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對水彩畫發展歷史進行分析,我國的水彩畫藝術家肩負起了傳承發展中國文化特色的責任,積極通過多元化方法探尋水彩畫的本土化發展策略。這些藝術家把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藝術底蘊,積極朝著將西方畫種融匯成本土化的水彩畫藝術方向發展。具備代表性的畫家有胡粹中、高柏年、王肇民、張子生、李詠森等。
(二)借鑒傳統美學繪畫概念
水彩靜物畫的獨特意趣除了體現在對詩情畫意境界無限追求之外,還表現為對傳統中國美學精神的吸收和借鑒。這里所說的借鑒傳統美學精神包括的內容有很多,其中借鑒繪畫概念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方法。比方說,我國的古典美學把氣韻生動作為關鍵命題,之后更是把氣韻生動放在繪畫六法的首位。中國水彩畫家在創作水彩靜物畫的過程中,特別關注對傳統美學概念的學習和借鑒,對氣韻生動概念的借鑒和利用就獲得了很多突出成就。比方說著名的畫家王涌就注重用中國式筆墨精神,利用西方式的表現架構來營造超凡脫俗的繪畫空間,并傳達出雅致淡泊的審美趣味。他創作的作品當中通常會選擇花枝、藤椅、青花瓷瓶等,學習中國畫造型和筆法之后,運用西方繪畫的光影來對畫面進行豐富和完善,讓畫面雖然簡約,但是又包含著無窮的意蘊,將文人情懷和古典氣息傳達得淋漓盡致。其代表作品《搖曳的光影》就傳達出了古典氣息,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欣賞感受,畫面非常簡潔素雅,清新脫俗又淡泊名利,塑造了隱士君子的形象,將形似和神似進行了融合,最終傳達出了內在精神。
(三)藝術創作關注意趣營造
水彩靜物畫獨特意趣還體現在藝術作品的創作環節注重把營造繪畫意趣作為重點方面。在創作水彩靜物畫的過程中,中國的畫家通常會用國畫創造意趣的慣用方法,比方說選用計白當黑、虛實結合、意象造型等方式來創造畫面,引發欣賞者的無限想象與聯想,抒發內在情感以及人生感悟,同時傳達出畫面的意趣。比方說,王肇民在繪制水彩靜物畫時比較善于用墨,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會用大面積的黑墨渲染畫面氣氛。他創作出的《桃》這部作品,雖未用慣用的黑色襯布方法,但黑陶罐和陶盤在空間和位置上的安排起到了相似的作用,給人一種穩定感。這從側面體現出中國畫的墨分五色方法,注意從墨色當中探尋事物本身的獨特美感,在造型方面運用刀削斧劈的呈現形式,賦予靜物以性格和動態美。透過作者的作品可以有效驗證他始終堅持的觀點:畫品清濁是創作者人品清濁的反映。在筆者看來,畫家是不可能脫離其所處時代和畫家本身所擁有文化背景的,所以雖然水彩靜物畫來自于西方,但是在中國這片土壤當中發展和傳播總會或多或少地展現中國人文精神,把東方的含蓄內斂之美滲透到水彩靜物畫的作品當中。筆墨當隨時代。我們必須要看到雖然中國的水彩靜物畫在本土化和民族化發展的過程中擁有巨大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挑戰。中國水彩畫應該逐步形成獨立體系,讓中國氣派、民族精神和當代元素融入到水彩畫藝術當中,構建獨特的中國水彩畫價值審美,將繼承發展和開拓創新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傳遞中華獨特意蘊和神韻的創新型藝術道路,推動中國水彩畫走向世界。
四、結語
水彩畫雖然屬于西方舶來品,但是在進入我國后在國內藝術家的積極努力和大膽創新之下融入了中國繪畫當中的獨特語匯,有效保持和彰顯了水彩畫的語言特點,與此同時還注重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讓水彩靜物畫意象成為了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在如今世界藝術多元化和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水彩畫家需要關注獨特意趣和文化特色發展,消除浮躁心理,聯系生活進行創作,將技術和藝術進行整合,在持續突破與進取當中推動中國水彩畫步入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趙長新.試論中國水彩靜物畫的獨特意趣[J].美術學,2015,(12):116-117.
[2]梁嘉滟.水彩靜物畫創作研究[J].藝術研究,2014,(12):106-107.
[3]夏樂.水彩靜物畫的趣味性探究[J].文藝生活,2015,(8):30.
[4]蔣躍.“水彩畫語言的詩性化”水彩藝術[J].藝術研究,2016,(18):62-64.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
通訊作者:趙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