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詠梅
一種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優秀傳統,它通過長輩的言傳身教,見于文字的家規、家訓、家范等,由家庭成員的身體力行來世代傳承。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華和智慧。我們要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傳統,與時俱進,通過涵養優良家風,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滋養人性的溫情
每個家庭成員都對家庭和家風有著重要影響,另一方面穩固的家庭和良好的家風也會幫助每個家庭成員成長為人格優秀而能力突出的人。涵養優良家風,對個人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德與禮,所謂道德價值與行為規范;或者說仁與禮。在家風中,首先應當重視對德的養成,而對德的養成,又離不開具體的禮的規范。因此,學校建立了一系列的禮活動,如入學禮、入隊禮、升旗禮、班隊禮、畢業禮等,讓每一位學生和家長體驗禮的魅力。同時學校還堅持學生在校的“一日常規評比”和在家的“一周好習慣評比”,通過家校合作,讓學生在習禮中變得可愛快樂。
2.性與情,即個人性格與人情世故;就是使家庭成員做到溫良恭儉讓。結合世界讀書日,每年的四月份都是學校的讀書節,通過“我與名家有個約會”“親子共讀”“好書分享”“書香班級、書香家庭、閱讀之星、十佳讀書人物評選”等活動,讓學生、家長、教師蕩漾書海,穿越時空與名家對話,陶冶性情。
3.知與行,對基本生活常識的認知和實踐能力。明代大儒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學校每年的科技節孩子和家長一起學習,一起鉆研誕生了許多小創造、小發明,如“智慧魔盒”“未來社區”“太空學校”等,盡顯跳動的靈感、無限的創意 。環保節里孩子和家長共同設計制作的環保服裝,環保、時尚、創新的理念讓每一位觀眾眼前一亮,舞臺上孩子自信、個性的演繹更是精彩紛呈,讓孩子體驗“知行合一”的樂趣。
二、維系和諧的家庭
只有突破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吸收傳統文化的優良品質,從而塑造出“和諧興家”的良好家風。
學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學院并創建了公眾號,線上線下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導和支持。在家長涵養家風的指導中指出需要在繼承傳統家風的時候將其中具有普通永恒價值的部分發揮其功用,對其中不合時宜的部分進行一定的更新。
傳統家風中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其中父母的榜樣作用最為重要。學者陸世儀指出,“教子須是以身率先”。父母的典范作用對孩子非常重要,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數不勝數,家長通過學習明白了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只有家長成了一個好榜樣,孩子才能模仿得對,成長得好。在去年的學校親子運動會上,雖然下雨,但是家長和孩子都準時出現在運動場上。觀眾席上端坐著披著雨衣、撐著傘的家長和孩子,他們時而專注地觀看、時而吶喊助威;賽場上活躍著雨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的家長和孩子的身影。
家長的學習分享更是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發:“優良家風不僅是言傳更是身教,不僅是道德精神的凝聚和傳承,更是道德精神的內化和實踐,有著導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身體力行多元因素于一體的特點。”
三、構建社會的共同體
學校家庭學院成立了“鶴洞小學爸爸會、媽媽會”。每當學校的大型活動,“爸爸會、媽媽會”的成員都會積極主動到學校做義工。如在我校2016年的全國千校體育聯盟現場會上,操場上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無論是來賓的導引、還是體育器材的快速轉換,他們的出色表現都給七千多位來賓留下難忘的記憶,也給孩子留下最好的榜樣。在他們的帶領下,每年“六一”的義賣活動最受孩子歡迎,他們用善款購買的書籍、體育用品和凝聚他們真誠的心意卡給新疆喀什疏附縣烏帕爾鎮巴什亞果小學和廣州從化東風小學的同學帶去濃濃的愛心。在傳統家風的現代性重塑中重建符合當下及未來社會的共同體意識。
四、培養家國的意識
中國文化是一種家國同構的文化。學校在假期組織了“重走長征路”“探究遵義會議”等紅色之旅的活動,在親子游中培養濃郁而親切的家國意識。五(3)班的小曾在活動交流中說:“重走長征路讓我對那些最可愛的人為維護國家利益和統一,激發起強烈的愛國愛民、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而深深感動。”六(1)班小蔡的活動分享中說:“遵義會議之行讓我深深感受 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中國人的責任和擔當。”
如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國”與“家”之間的良性互動?學校組織全校孩子利用班會課觀看了電影《厲害了 我的國》,鼓勵孩子和家長一起觀看紀錄片《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