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權
在新課程改革得到全面推廣的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需要不斷尋求創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塑造培養,具有一種神圣的使命和責任感,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明確自身的德育責任,為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的意義
1.良好的德育教育對學生具有激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采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語文知識的解讀,采取贊揚式的語言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語言的共同作用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身心健康的發展,避免出現因嚴厲語言而使學生心靈受到傷害的情況。
2.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提供條件。德育教育作為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基礎和核心,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學生作為教學和學習的主體參與者,而德育教育的最低目標就是為了能夠對學生的言行舉止有實際的規范效果。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樹立正確德育觀念的引導者,讓學生對德育有正確的認識,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突出小學語文教師的德育責任
1.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比較好動、喜歡玩,知識儲備較為薄弱,為了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德育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德育能夠與課文內容得到有效的結合。
2.結合多媒體增強自身德育意識。德育意識的加強,離不開教師本身的不斷學習。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都會采用黑板、粉筆兩件套的教學工具,無法將語文課文中的豐富感情和美好河山展現給學生,導致學生對課本所描述的內容缺乏深刻的體會。因而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了解和掌握多媒體技術,運用多媒體搜集與德育相關的資料,不斷地增強自身的德育意識。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件、圖片、音樂或視頻,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將課文內容呈現給學生,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積極投入到小學語文的學習中。
三、小學語文課堂加強德育滲透的策略
1.教師要加強學生情感教育的培養。情感教育的培養,對學生的認知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從自身出發,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一方面,教師可以提前向學生簡單介紹下一篇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逐步激發起學生對該文章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語文氛圍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吸收語文知識。學生能夠在充滿語文情境的課堂上學習,讓學生在情感上有深刻的體驗,便于學生加深德育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教師除了需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品德教育的實踐,為督促學生的學習發揮自身重要的引導作用。
2.教師要努力提高溝通能力。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信息社會,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必須意識到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采用激勵的語言,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課外的時候,還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QQ、微信等聊天軟件,建立一個能夠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新方式,增強學生心中對教師的信任感,盡可能地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溝通能力的提高,能夠讓教師更加清楚地掌握和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及時地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合適的意見,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學生的德育涵養。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信息時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標準和教學目標,在進行語文知識的講授基礎上,加強對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德育責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逐漸加強學生的品德觀念,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促使德育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