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摘要:寫生是美術學習和美術創作當中的一項核心方法,通過進行寫生的練習能夠幫助創作者更加精準地掌握創作對象,合理運用創作語言。本文將從美術創作的藝術性和表現力角度出發,對美術創作當中寫生方法的重要價值進行論述,幫助美術系學者了解美術創作的一般規律。
關鍵詞:美術創作;寫生;藝術表現;繪畫
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029-01
一、前言
美術創作是一種藝術創造語言的展現,其創作者在進行繪畫中,實際上是通過對所描繪對象的表達和傳遞方式,來展現情感和傳遞價值,使創作作品具有藝術魅力。而在實際的繪畫過程中,創作者既需要能夠了解創作對象的藝術特征,同時需要從創作對象當中收獲靈感,形成表現力。因此創作者需要通過寫生的方式,進行觀察和練習。
二、寫生創作的藝術觀察
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美術創作同樣要求創作者能夠通過對于生活的觀察,形成藝術創作的動力。寫生在美術繪畫當中,并不僅僅是對對象物體的描摹,創作者在寫生過程中,需要首先形成對于事物的觀察意識,通過觀察,了解寫生對象的基本形態和美學特征。這一過程當中,創作者不僅僅需要掌握對象的基本情況,形成創作的大致思路,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對于對象的觀察和分析,了解對象所應當具有的內在特質,從而從中收獲藝術特征,挖掘藝術潛力。例如在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繪畫當中,創作者通過寫生的方式,了解所面對的山峰、樹木、水流之間的關系,進而通過幾者之間的位置關聯和色彩形態,產生對于山水韻味當中的詩意情感,最終應用到創作中,創作者能夠更好地掌握山水對象的表現內涵,進而合理運用皴擦點染等技術手法,完成斑斕的山樹色彩與留白之間的相互搭配,使欣賞者能夠通過畫面語言,感受到創作者所需表現的場景和豐富的情感內涵。
我國現代偉大的畫家齊白石在其所創作的《寫生論》中提出,創作者心中應當擁有對于自然萬物的基本形態的了解,才能夠在繪畫當中予以進行展示。創作者是無法繪制出從未見過的事物的。齊白石關于寫生的論述,強調了寫生對于現實事物的展現,要求創作者在進行創作過程中,深入挖掘、細膩感受。通過對于事物特征的理解和事物情懷的揣摩,形成創作思路和創作理念,才能夠實現更高層次的繪畫水平。因此在美術創作當中,寫生能夠幫助美術創作者完成對于事物表現和事物內涵的觀察和引領,幫助創作者形成創作思路和創作理念,達到一定的美術創作境界。
三、寫生創作的藝術學習
除了對現實環境當中的自然色彩進行寫生和描摹之外,美術創作者在進行美術作品創作之前,通常還會對以往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臨摹,從中感受到優秀創作者在美術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藝術色彩,感受藝術魅力,并從中完成對于優秀創作者的學習和借鑒。在這一過程中,創作的學習者應當形成學習和感受的思維,了解寫生對象在繪畫過程中的結構構圖、繪畫技法,并深入分析優秀的美術作品在現實環境和藝術表現之間的取舍和溝通,進而了解美術創作在真實世界表現方面的規律,感受到美術創作所傳遞的藝術特性。例如美術學習者在進行古代繪畫技法學習當中,可以嘗試通過對古代優秀的繪畫作品進行寫生的方式,在了解古代優秀美術作品的創作技法的同時,深入感受到古代美術繪畫的創作魅力。以極具代表性的宋代文人畫為例,宋代作為文化藝術的高峰之一,在文人畫繪畫方面,強調對于清新自然、恬淡脫俗境界的追求,因此在繪畫創作當中,創作者會通過對空曠、虛無、奇特的對象事物進行展現的方式,烘托出整體的藝術風格和氣息格調。學習者在進行寫生時,可以嘗試通過運用寫生中的真實和藝術創作的對比,了解二者之間存在的異同,進而感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和表達。學習者通過不斷地對藝術創作風格進行揣摩,形成屬于自己的創作思路,應用到繪畫創作過程之中。
四、寫生創作的美術理解
美術創作者所進行的美術創作,不應當停留在“形似”的層面,而應當追求“神思”。但美術創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創作者需要常年累月的進行積累和感悟,不斷拾級而上,攀登創作高峰。寫生創作的過程能夠幫助創作者在美術創作時形成創作思路,并完成對于美術的理解。筆者觀察到,大部分創作者在剛剛接觸到美術創作時,往往會陷入到困惑當中,不能夠了解美術創作的目的和美術創作應當秉持的理念。因此創作者在學習當中需要進行寫生的學習和訓練,通過寫生練習的方式,感受美術創作在情感和自然之間相互關聯的作用,形成基于情感表現而進行自然再創作的動力,從而產生正確的美術創作理念。
五、結語
綜上所述,寫生是美術創作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美術創作者除了需要通過寫生方式形成對于事物的觀察能力和鍛煉繪畫的技法能力,同時還應當再寫生當中不斷思考、不斷感悟,形成對于美術創作理念的理解,加深對于美術藝術性的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