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雷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反映了一個時代人民的呼聲和社會發展的趨勢。馬克思認為,人民最珍貴、最精粹、最隱蔽的思想都匯聚在哲學的時代精神中,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具有塑造時代精神的作用。從歷史的維度回顧總結40年滄桑巨變,可以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與革故鼎新、開放包容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精神,它塑造了一個時代,構成了這個時代的哲學精神,并且不斷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的新境界。
解放思想的歷史足跡
什么叫解放思想?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苯夥潘枷氩粌H是認識問題,也是實踐問題。
在全國發展的大局中,江蘇發展底蘊深厚,位置重要。改革開放40年來,江蘇緊緊把握每一次發展機遇,積極應對各種嚴峻挑戰,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兩個率先”為目標,把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與優秀人文傳統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思想大解放、改革大突破、經濟大發展、社會大進步為目標不斷向前突破。縱觀江蘇40年風雨歷程,主要經歷了四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1977年7月,73歲的鄧小平同志第三次復出,舉國上下積重難返、百廢待興,如何沖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盡快擺脫極“左”影響,把全黨中心轉移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是鄧小平同志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以江蘇學者胡福明為主要作者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拉開了全國思想大解放的序幕,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江蘇也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在改革的大潮中,蘇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沖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邁出了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步伐;蘇北激活改革基因,實行“包產到戶”向貧窮宣戰,“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在全省率先揭開農村大包干的序幕。這次思想大解放發展了生產力,全省實現了由農業經濟向工業化邁進的歷史性轉變。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在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針對長期以來把市場經濟看成是資本主義特有經濟形勢的觀念,中國突破性地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創新理念,打破了姓“社”還是姓“資”的思想束縛,從此中國的經濟體制由之前的計劃經濟逐步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階段,江蘇經歷了由市場調節為主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突破,實現了由“兩頭在外”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這次思想大解放推動了工業化和經濟市場化、國際化進程,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在改革的春天里開啟了新征程。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黨的十五大把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鼓勵民眾創業,探索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推進國有企業、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江蘇經濟呈外資、國資、民資三足鼎立之勢。這次思想大解放推動了“蘇南模式”的創新,促進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同時涌現出“華西經驗”“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等一批先進典型,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開創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第四次思想大解放,始于新世紀之初。如果說前三次思想大解放主要解決“要不要發展”“能不能改革”的問題,這次思想大解放就是把“如何發展”“怎樣創新”作為重點,根據發展階段的新變化,著力解決發展中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地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加快“三個轉變”,即發展動力由依靠投資、出口向創新驅動轉變,增長方式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發展格局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發展一體化轉變。這一輪解放思想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江蘇以創新超越自我、破解發展難題為原則,不僅經受住了考驗,而且贏得了新的發展機遇,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經濟社會發展釋放出新的活力。
當前江蘇省委提出的新一輪解放思想,就是要把思想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實現思想和行動的真正統一,破除與新時代、新形勢、新使命不相適應的思維意識和工作方法,在實踐中革故鼎新,解決高質量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為新江蘇建設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解放思想的時代內涵
進入新時代,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來說,“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面臨的困難就越大。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面臨“三期疊加”困難,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和挑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思想指導行動、思路決定出路,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只有通過解放思想,才能克服重大困難,迎接重大挑戰,解決重大矛盾。
哲學思維層面。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通過把握客觀存在事物的規律性和內在聯系,指導我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用發展的觀點創造性地改造世界,指引發展。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思想理論的創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當前新技術浪潮正席卷全球,我們的工業化還沒有完成,信息化時代已來臨。站在新的起點上,尤其要注重把握好解放思想與實踐探索的辯證關系。一方面,解放思想要立足現實、以我為主,改造我們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身的覺悟和素質,使我們思想觀念沖破舊勢力的禁錮和束縛,把主觀世界的思維意識與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結合起來,破除傳統觀念、習慣做法、路徑依賴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論道、紙上談兵,要始終堅持實踐指向,由思想層面向實踐層面延伸,最終目的是著力研究解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深層次問題,聚焦制約“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主要方面和重點領域,把準脈、開好方,拿出實際舉措。
政策導向層面。創新是改革最本質的要求,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會有行動上的“突圍”。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論斷,拉開了改革的序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2018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提出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我們解放思想的根本遵循。在中國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松懈、不停步,隨時傾聽基層呼聲,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以強烈的使命意識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不斷解放思想,把改革引向深入,引向新的起點。
國情省情層面。江蘇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1984年,南通、連云港獲批國家首批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此開始,江蘇人民以敢為人先的智慧和勇氣,在全國率先探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叫得響的江蘇“首創”。40年來,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2018年縣域經濟100強榜單上,江蘇包攬了前四名,更是有25個上榜縣市,獨占榜單四分之一。40年間,無論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還是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無論是民營經濟不斷壯大還是創新型經濟蓬勃興起,每一次重大轉型跨越都首先得益于解放思想。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同志指出,江蘇的過去,是在解放思想中不斷奮進的,江蘇的未來,也必須在解放思想中砥礪前行。當前實體經濟發展正面臨三大挑戰:資源環境承載力出現強制約成為難以逾越的瓶頸,市場面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雙重擠壓,傳統產品需求的增長空間嚴重不足。面對這些難題和挑戰,我們只有解放思想,增強解題意識,才能合力抓住技術變革機遇,將藍圖變為現實。解放思想必須從國情省情的深刻變化出發,破除一些同志頭腦中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立足現實突破發展老定式,放眼未來打好戰略主動仗,對比分析、找差尋誤,以問題為導向有的放矢,從發展短板中找出問題,著眼“補短板”爭先進位,緊扣“高質量”尋策問道。
放眼全國乃至全球的大格局,解放思想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我們光埋頭拉車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作為行動指南,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以新思想定向領航,以新思維改革創新,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用行動和業績答好新時代的激情考卷。
解放思想的現實路徑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江蘇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境界,全省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同志在講話中多次強調,要在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推動江蘇實現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跨越的新目標,也是今后一段時期內江蘇各項工作的指南針和風向標。
2019年以來,江蘇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改革步伐,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舉措有了更為系統的謀劃。蘇州市聚焦“經濟高質量運行、社會高品位發展”;無錫市聚焦產業強市等七個方面工作;南通市爭當“一個龍頭、三個先鋒”;泰州市跳出“城河思維”,跨過“長江天塹”,激活“大?;颉?鹽城市聚焦更好接軌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連云港市聚焦“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全省各個地市都進一步深化細化工作重點和思路舉措。在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結構性深層次問題。
經濟發展層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需求放緩,金融和經濟循環不暢,“結構不優”“發展粗放”問題突出。江蘇制造業的總產值約占全國的1/8、全球的3%,總體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偏低,重化工業比重居高不下,外貿出口缺少新的支撐,等等,這些問題長期存在、日益突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盡快“騰籠換鳥”,以畝產、綠色、環保論英雄,為優質資源創造空間。把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主攻方向,既要做好面向本地企業的“江蘇服務”,也要提升面向國際市場的“全球定位”。加快“兩化融合”步伐,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產業布局時,盡可能地圍繞重點打造制造業集群,從現代物流、工業設計、金融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方面,科學設計,務實推進。
自主創新層面。江蘇是工業大省,開放規模居全國第一方陣,工業門類齊全,企業數量眾多,體量大、實力強。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江蘇對外技術依存度約占60%左右,自主創新力量薄弱,許多關鍵技術、關鍵設備主要靠引進,省內企業“有高原沒有高峰”,缺乏具有引領性、地標性的國內外著名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產品很少。富民強省科技是先導、創新是驅動,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建設好自主可控的制造業體系,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源頭上激活科研院所的創造力,注重培養吸納尖端科技人才。著力構建知識產權優勢,通過品牌連鎖、跨國兼并等方式,提高品牌價值和市場占有率,鼓勵企業在核心技術領域加大海外PCT(專利合作條約)布局。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外銷產品比重,降低來料加工、來件組裝等低端產業鏈的比重。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質量,在對外開放中做好吸收、引進、集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抓好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創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
生態環境層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土地大面積開發建設,人口向城市集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治理的進度趕不上污染的速度,生態系統退化、重點水域變質、霧霾天氣增多、大氣污染嚴重,全省生態資源形勢嚴峻,環境治理迫在眉睫。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從源頭上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實行環保和節能準入制度,將環境影響作為建設項目審批、核準的前提條件。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著力打造新能源設備制造、技術研發、開發應用基地。
社會民生層面。教育、科研、就業、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痛點”。高校、科研院所雖多,但形成合力并不強。蘇南地區產能過剩,供過于求,資源浪費,產業和勞動者素質亟待提升。蘇北地區城鄉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相對貧困問題依舊突出,農民住房水平普遍不高,脫貧攻堅還面臨許多難啃的硬骨頭。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實施健康江蘇戰略,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務。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建立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大養老投入,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社區養老服務站。脫貧攻堅要吹糠見米,落實落地,做到責任到人、工作到戶、效果到位。
工作推進層面。各級各部門能聚焦發展短板,并積極回應與解決社會關切和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但不可否認,許多好的政策在落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落地見效慢、程序環節多甚至層層衰減等問題。一些地區和同志存在一好百好、盲目樂觀的錯誤認識,在工作抓落實上有的基層主管還有“打折扣”現象??喔蓪嵏墒墙K優秀的人文傳統,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在提振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上解放思想,切實加強各級班子建設,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在全省上下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結合地域特點,制定出臺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更加有效地調動和保護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讓他們面對任務時,不畏難、不回避、不推卸,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效落在解決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上,增強內生動力,推動基層干部做改革的促進派,發展的實干家,形成激勵擔當作為的良性機制。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社會主義強國進軍的偉大號角,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是永恒的課題,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有許多艱難險阻,江蘇的發展必須緊密結合江蘇的實際,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領導要真正解放思想,研究新情況、跟蹤新變化、解決新問題、提出新對策,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江蘇實踐的新境界。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