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曙陽
如何更好利用課堂的時間、如何讓課堂更精彩,如何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追求。我認為,要培養出更多有靈氣的人才,在我們的小學、初中應該有更多靈動的課堂。靈動課堂,它是富有靈氣,飽含智慧,充滿活力,激情奔放,且充滿人文關懷,洋溢成長氣息的一種富有品味的課堂。它的氛圍濡染、浸潤每一個學生,提升學生素養、心性和境界,更會促進孩子成績的進步,讓學生在課堂內深刻理解相關的規律和公式,課后做較少的作業也能掌握好相應的內容。
一、讓導入變得更精彩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也是瞬間讓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方法。物理知識基本源于生活,只要我們教師肯花點時間和精力思考和挖掘,可以找到非常多的簡單又精彩的導入方法來吸引學生。如講“壓強”這一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在師生問好之后,再讓全體學生起立,站著做一個簡單的游戲,讓學生們伸展雙手放在課桌上,身體前傾,用雙手手掌支撐起全身的重量。然后,再讓學生將雙掌握成雙拳,用拳面支撐起全身。讓他們回答兩次活動中,手的感覺,并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會這樣,這樣就把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順勢引出“壓強”課題。這樣導入可以讓學生對“壓強”概念有初步的感觸并且邏輯思維有了切入點。這節課還可以用先入為主的導入:用兩塊和物理課本一樣大的木板,一塊釘上一根釘子,另一塊釘上8排6列同樣的釘子,準備兩個氣球、一塊磚,把這兩個氣球分別放在釘子上,用磚分別壓在兩個氣球上。讓學生觀察實驗結果,這時全班學生眼睛發亮,被這個實驗緊緊吸引,這時老師馬上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在學生欲知不能、欲罷不休的時候,順勢引入壓強知識,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巧用過渡譜寫優美課堂篇章
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主旋律,一節順暢無比物理課就像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讓人聽了回味無窮、無比舒適,學生學起來也會有一種思路的流暢感、節奏感。反之,沒有引用好合適的過渡語,就會導致課堂結構不緊湊,環節不連貫,支離破碎,只是將知識點進行了簡單的羅列,最終會可能導致課堂效率低、氣氛沉悶。過渡語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是這一句話需要我們用心去設計和應用。而且過渡包括章與章、節與節之間、同一節課內上下兩個知識點間的過渡。都要用上巧妙的過渡用語的話需要花不少的時間和心思去琢磨。而且要求教師對教材的內容還要非常熟練才能做到。可以說,一節課的過渡用語用的好不好,就體現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駕馭能力。
三、讓實驗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1.做好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境。教師不僅要做好教材上規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它搬上講臺,進行演示,不讓課堂拘泥于某一固定的形式。
2.注重探究實驗,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當好促進者。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觀察、實驗、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學習電壓之后提到了水果電池,柑橘、蘋果、菠蘿、獼猴桃等不僅能吃,還可以用來制作電池。激發了學生對水果導電性能的探究,猜想水果導電性能可能與水果的種類、大小、酸甜、形狀、兩片金屬片插入水果的深度、插入水果的兩片金屬片的間距等因素有關。之后學生分組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學會了運用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獲益匪淺。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不僅能培養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能力,還能讓學生經歷探尋規律的全過程,體會自己發現規律的快樂和成就。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還一個高效而靈動的物理課堂
初中物理知識中有些物理現象、過程難以被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想象,僅僅用語言的描述很難讓沒有感性認識的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概念,這都是學生年齡、接受能力、潛意識的正常反映。這些知識點往往成為學生的學習難點,而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對學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有很重要的幫助作用。如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現象、磁體的磁化過程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把抽象的原理變得形象生動,易于理解。
靈動課堂是我追求的一種理想課堂,它是褪去浮華后的簡約樸實,是走向生活時的真實厚重,是回歸人性后的生命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