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古代著名軍事著作《黃石公三略》中有句名言:“夫統軍持勢者,將也。”說的是戰場中將軍統軍的重要性。教師的主戰場是課堂,因此教師駕馭課堂的重要性,就和戰場中的將軍一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勸學》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傳道授業也好,解惑也罷,雖然方式和方法,途徑和環節多種多樣,但最有效最可靠的還是上課環節。要上好一節課,特別是上好一節高質量高效率的政治課,確實不容易。一節高質量高效率的課,與很多因素有關,但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駕馭能力,是一節優質高效課的強力助推器。
教師駕馭課堂能力是教師能否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節課優質高效的重要保證。“熟能生巧”,駕馭課堂的能力就好比烹飪,“萬事開頭難”,在最開始的時候,對于油、鹽、醋等的拿捏總會猶豫不決,味道多少都會有些許偏差。隨著不斷練習與嘗試,最后總能練就一番高超的廚藝,在烹飪時操控自如。教師也是如此,教師在執教過程中不斷累積經驗,才能成就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擁有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是教師走向成熟、走向優秀的重要標志。
教師擁有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對上課、對學生、對教師自身而言,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和作用,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呢?
一、課外功夫要“高”
也就是說,教師要在課堂外狠下苦功鉆研學問。學生心目中的教師,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無所不知,古今中外,無所不曉,其他學科,也能道來,最好還文武雙全,才貌兼備。這樣十全十美的教師,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但如果一名教師如果醉心于自己的事業,就會在浩瀚無邊的知識海洋,博覽群書,汲取精華,讓自己的內心沉靜下來,遠離塵囂,積蓄力量,厚積薄發。而對于專業知識和專業業務,應對涉及這個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具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對教材、重難點熟悉運用自如,才能輕松駕馭課堂。
二、教學方法要“巧”
課堂教學方法,從小的方面講,包括教學技巧、教學策略;從大的方面講,包括教學理念、教學藝術等。課堂教學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佳的。方法與內容的契合,方法與過程的融合,方法與教學活動的相成,方法與價值觀的相輔等。總之,應不拘一格,方法跟隨課堂實際,學生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一切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教學效果相差十萬八千里,究其原因就在于“方法”的不同。有高超技藝的教師,其教學方法,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因此,教學中擁有精巧方法的教師都能自如地駕馭課堂。
三、教學手段要“活”
教學手段要“活”起來,當然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往的教學手段,主要是一書一筆一嘴,從開頭講到結尾,這樣的課堂枯燥無味,學生也感到疲憊,沒有學習激情。為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師可以利用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影像、視頻于一身的現代科學技術,來優化學科課堂教學,利用那活靈活現的動態視頻、賞心悅目的音響效果、靈活多樣的先進手段,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習與激情共飛。可以說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教師駕馭課堂的助推燃料。
四、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要“強”
當然,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離不開深厚的專業功底,一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扎實專業知識的教師,往往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更強烈的學習熱情,也易受到學生的熱愛,對學生具有感染力、號召力、吸引力。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還要有較高的思想修養,這是一個教師起碼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每一個教師都應把提高思想修養放在重要位置,從“樹形像、鑄師魂、做表率”出發,以高尚的情操強有地影響力學生。教師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能夠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而折服學生,能折服學生的教師自然而然可以很好駕馭課堂。
既然教師的主戰場、主陣地在課堂上。那么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注意教學質量、效率、效果的有機統一。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外要肯下苦功鉆研,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課堂上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提高師生的融洽度。因此,我想說:“夫統領課堂者,即駕馭課堂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