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圣 韓志忠
“漳州110”創立于1990年,在百姓中有“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漳州110”的美譽。“以人民為中心、做人民的保護神”是“漳州110”精神的核心內涵,“快速反應、熱情服務”成為“漳州110”的標簽。
2019年3月,公安部下發通報,要求各級公安機關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領導,緊密聯系實際,深入學習宣傳新時代“漳州110”精神,引導激勵廣大公安民警進一步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勇于擔當,忠誠履職,全力做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各項工作。
通報指出,“漳州110”系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直屬大隊的簡稱,1990年在全國首創110報警服務臺和快速反應機制,開啟維護治安與服務群眾并重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其先進經驗。1997年11月,國務院授予其“人民的110”榮譽稱號。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親臨考察指導,贊譽他們是“人民的保護神”。今年1月,國務委員、公安部黨委書記、部長趙克志到“漳州110”調研,對“漳州110”的先進事跡給予充分肯定。
通報要求,各級公安機關要學習“漳州110”永遠聽黨指揮、始終忠誠擔當的政治本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學習他們以人民為中心、永做“人民的保護神”的初心使命,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學習他們銳意改革創新、不斷完善警務機制的開拓精神,不斷探索新時代現代警務新機制,提升新時代公安工作水平;學習他們堅持嚴管隊伍、實現無違法違紀的先進經驗,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公安隊伍。
群眾滿意率100%為民眾創造更好生活體驗
在漳州,群眾充分感受到的是“警車常轉、警燈常閃”“出警神速、有危必救”“警察就在身邊、平安就在眼前”。
2018年8月13日凌晨1時,市民黃志鴻途經一座立交橋時,手機被一個騎無牌摩托車的男子搶走了,他借別人手機報了警。“沒想到民警幾分鐘之內就趕到了現場,后來的幾小時內一直與我保持聯絡,早上7點就把壞人抓住了。”黃志鴻說。
“快速反應、熱情服務”已成為“漳州110”的標簽。他們堅持網格化、全天候巡防接處警模式,時刻保持16個梯隊32名警力在主城區街面巡邏,最大限度將警力擺上路面。
一位酒吧老板說,過去酒吧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自從有了民警在門口亮燈停靠以后,喝酒鬧事、打架斗毆的人員少了很多,有什么事情110民警可以快速到場處置。據民警介紹,漳州市區娛樂場所春節期間打架斗毆案件大幅下降,2016年發生了34起,到2018年就實現了零發案。
市民張桂萍是一名80后上班族,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漳州人,從小就耳濡目染“漳州110”的事跡,直到有一天,才切身體會到“漳州110”的快速反應。她說,2018年4月份,我租借了一輛共享單車,中途沒鎖就去辦事,回來單車找不著了,也不知道是被騎走了還是有人惡作劇,我趕緊打電話給單車服務公司,得知如果一周內找不到單車要賠償損失1680元。我當時就著急了,在周圍人的提醒下撥打了110,不到2分鐘他們就出現在我面前,民警迅速帶著我調取各個路口監控,一個小時就在路邊找到了丟失的那輛單車。
張桂萍年底工作繁忙,有一次和一個女客戶談到凌晨2時,于是就帶著客戶出去吃點東西。客戶很詫異,對她說,“都這么晚了,別說還有店家營業,我們兩個女孩子大半夜的走在街上,你不覺得很不安全嗎?”張桂萍很自豪地說:“在漳州無論白天黑夜,走幾步就能看到110巡邏車,很有安全感。”果然,剛說完身邊就經過一輛“漳州110”警車。“生活在有漳州110的城市真好。”客戶對漳州治安環境的好感,無形中拉近了她與客戶的距離。
兩年來,“漳州110”共接到求助報警4.3萬余起,救助群眾上萬人。薌城區待御新村主任阮一寧說:“我們村地處低洼地,每次下暴雨都是受災點,每一次110都及時主動出警,或背或抱,救出受災群眾,印證了‘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漳州110。”
“漳州110”建隊29年,群眾滿意率一直保持在100%,民警違法違紀零發生;2018年轄區“盜搶騙”發案數同比2015年下降近一半,“兩搶”案件從2016年的日均0.27起下降到0.06起,并實現100%破案。
引領公安改革潮流在創新中發展
2018年12月20日,“漳州110”微信報警正式上線,群眾除了可以電話報警外,還可以通過微信視頻、文字、門牌掃碼報警,滿足了特殊群體在特殊情況下的特殊需求。
“漳州110”在1990年的誕生本身就是改革創新的產物,他們把110盜警電話轉變為110報警服務功能,實現了打擊犯罪與服務人民并重。
之后,“漳州110”改革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
1996年,“漳州110”把漳州市區劃分為三大片區五個警區,實行“四班三運轉”勤務模式,把所有警力投入巡邏接處警,建立起以報警服務臺為指揮中心、以崗亭為依托的全天候巡邏防范網絡,變坐等接處警為就近接處警。當年8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推廣“漳州110”經驗,促進了警務機制的重大變革。
1998年,漳州把涉及民眾生產、生活的公安、工商、郵電、衛生、供電、供水等7個部門12個單位聯合起來,由市委市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與,建成以“漳州110”為龍頭,統一協調、協作配合、快速反應的110社會服務聯動機制。
1999年至2000年,漳州市公安局以110指揮中心大樓落成為契機,進一步理順領導機制,把“漳州110”的建制和隊伍實體由薌城分局轉移到市公安局,把設立在“漳州110”的110報警服務臺并入市局指揮中心,為所有巡邏車輛安裝GPS,由指揮中心統一對巡邏接處警工作進行點對點、扁平化指揮;實行網格化巡邏接處警,逐步建立起以110指揮中心為龍頭、以巡特警為骨干,多警種協同作戰、有機配合的快速反應機制。
2016年以來,漳州市公安局又全面充實“漳州110”隊伍,配齊高科技警用裝備,落實動態網格布警,堅持聯勤聯防聯動。“漳州110”通過“主動預警,精細布警,多維接警,動中處警”等“四警”和“智能化指揮,精準化服務,標準化執法,專業化建設”等“四化”共同構成的警務新機制。
29年無違法違紀鑄就一支忠誠鐵軍
一組數字引人注目:“漳州110”警隊38批次457人連續29年無違法違紀;107人次立功受獎,47次獲得省部級以上集體表彰,涌現出全國公安英模郭韶翔、張志民、陳偉強,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許佳。
“漳州110”每一位民警都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漳州110”的榮譽,這和“漳州110”建隊以來堅持政治建警、熔鑄忠誠警魂、牢記使命擔當、強化身份認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有一個傳承至今的做法,那就是每名民警的胳膊上都有一個袖標——“漳州110”,每一個袖標都有一個終身不變的號碼。孔鵬是剛從部隊轉業到“漳州110”的民警,他說:“當在授標儀式上接過3605號袖標時,一種責任感、榮譽感油然而生。”
每年,“漳州110”都會組織開展祭掃革命烈士、重溫入黨誓詞、警察“榮譽日”等常態化忠誠教育活動;日常,組織開展民警撰寫“關于110難忘的一件事”和“如何看待‘漳州110工作”心得體會等“本色教育活動”,使民警對典型群體的身份認同和主人翁意識越來越牢固。他們還時不時把老隊長郭韶翔請來給大家傳經送寶,使“漳州110”的忠誠警魂代代相傳。
好班子帶出好隊伍。“漳州 110”有個“三先”原則一直被大家嚴格遵循,即急難險重,黨員干部搶先;遵規守紀,領導干部率先;立功受獎,群眾民警優先。從而保障整個隊伍以上率下、上下同心蔚然成風。
社會效應不斷顯現布局新型警務戰略
進入新時代,“漳州110”與“民生110”“民間110”“反詐110”“交通110”等融會貫通、無縫對接,輻射效應全面顯現,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12345”服務熱線:“民生110”。漳州市整合除“110、120、119”等緊急求助電話之外的政務專線,實行“12345”一號受理;拓展受理范圍,“12345”服務平臺覆蓋職能部門60個;全面開通網站、郵件、傳真、短信等網上網下受理渠道,既可以發送文字、語音,也可以發送照片、視頻,受理方式多樣。2018年,“12345”服務平臺共接收群眾訴求2.2萬余件,按期辦結率達99.96%,群眾滿意率達98.01%。
“薌里薌親”APP:“民間110”。“薌里薌親”APP設置我要巡邏、我來協作、群防任務、社會求助、違法舉報、隱患排查、車輛違法隨手拍等10余項志愿者服務和便民服務項目。綜治單位、村(居)委會和民警可通過APP,隨時發布社會求助、群防任務等任務,志愿者可自主選擇感興趣或者符合自身特長的服務任務,“搶單”接受并完成,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共治共享格局。目前,“薌里薌親”APP已注冊志愿者28.4萬余名,建立平安志愿者隊伍355支,完成各類巡防任務27萬余件,出動500余萬人次,消費“薌里薌親”積分26萬余分,積分可用來換取商品。
同時,“反詐110”“交通110”也相繼出現。漳州整合公安、銀行、電信資源,做大做強反詐騙中心,取得了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破案數、查處違法犯罪人員數上升,立案數、群眾損失數下降“兩升兩降”的成效;漳州市公安局創新建立交警特勤機動隊,履行城區交通服務和應急增援等職能,戰果顯著。
漳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黃華安說,29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漳州110”初心不改、忠誠為民,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豐富和拓展“漳州110”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內涵,受到群眾的高度信賴和擁護。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永遠做“人民的110”,永遠無愧于“人民的保護神”的光榮稱號。
堅守為民初心旗幟在公安戰線高高飄揚
作為公安系統的一面旗幟,“漳州110”歷經了20多年的發展,有很多改變:從最初的盜竊報警110功能到110服務功能,“漳州110”不斷豐富和拓展自身價值追求和精神內涵,推動勤務機制轉型升級。應該說,這種“變”是為了“不變”,“漳州 110”所有與時俱進的改革和創新,都是為了踐行服務人民的不變初衷。新時代“漳州110”精神集中展現了忠誠使命的擔當、詮釋了赤誠為民的情懷、昭示了改革創新的特質,是公安隊伍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牢筑忠誠使命的思想根基,是“漳州110”永葆先進本色的根本保障。20多年來,“漳州110”典型之樹長青,警隊無一人違法違紀,關鍵在于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全面領導,始終夯實政治建警、從嚴治警的理念,在黨建引領中培育了隊伍的優良品格,在科學管理中鑄就了隊伍的嚴明紀律,在嚴格訓練中錘煉了隊伍的過硬本領和堅強意志,使隊伍始終保持風清氣正、奮發向上的良好氛圍。學習弘揚新時代“漳州110”精神,必須堅持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確保隊伍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
恪守赤誠為民的責任情懷,是“漳州110”始終秉持的核心內涵。心若有民,有口皆碑。“漳州110”一路走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終把服務和改善民生、做“人民的保護神”作為不變的價值追求。學習弘揚新時代“漳州110”精神,必須牢牢把握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把公安工作的根基厚植于民眾之中,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積極適應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新期待,不斷探索服務民生的新途徑、拓展保障民生的新內涵。
凝聚改革創新的信心勇氣,是“漳州110”勇當公安警務機制改革先行者的動力源泉。“漳州110”歷經5次重大警務機制改革,打造了以信息化為支撐、以“四警四化”為核心的先進警務模式,每一次都是在實踐中探索、在發展中完善、在改革中創新,以激流勇進、敢于突破的進取精神,不斷推動公安工作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學習弘揚新時代“漳州110”精神,就要順應時代發展新要求,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深化公安改革,進一步創新完善社會治理,全面提升新時代公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