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涵宇
摘要:新能源背景下,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如何進行改革以適應這一新的環境。本文從學生以及教師兩方面出發,對電力系統分析的教學方法如何改進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新能源;電力系統分析;教學方法
一、掌握專業知識,儲備新知識
專業知識通常是指學生各自所學專業的知識,是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的一技之長,是學生知識結構中的主要內容。專業知識的學習是最終實現育人目標的必然途徑,當基礎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知識專門化發展要求顯得格外突出,知識創造過程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其是學生賴以生存的資本。可以說,學生在生存發展中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正是自身特點和社會工作方式的結合。是學生知識結構的直接顯示體。這一特征說明了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必須得以專業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為最終目標。
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科學知識急劇增加的今天,如果只掌握本專業現階段的知識,是很難適應社會的。所以學生應該利用在學校學習的寶貴時間,在不斷加深對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還應科學地學習更多知識充實自己,在基礎知識的學習寬度和深度上下工夫。要閱讀現代科學書籍,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研究的新動向、新成果,了解科技新動態,注意本專業的科學前沿情況,要注意掌握專業知識的精湛性和先進性。當然要求學生同時掌握多種專業知識是不現實的,但是除了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并能在實際中運用以外,再掌握或了解與專業相關聯的若干專業知識和技術都是可以做到的。
二、教師開發教學案例,進一步掌握知識
教學案例分析就是通過一個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感受和分析,學習、領會電力系統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提高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教學工作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對教師而言,教學案例分析要重在“分析”,力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虛實并重,小中見大”。
(一)分析教學案例中的理論要素
教師要注重從教學案例中分析出理論觀點,要認真研究哪些教學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質量觀、學生觀,哪些教學行為注重了從認知的角度或從知識結構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要把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行為提升到“說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從中學習和體驗從教學實踐經驗“如何上升”為教育理論的過程,促進教師從經驗到理論的升華,從自發的行為轉變為自覺的行動。
(二)分析教學案例對教學的啟示
教師要注重從教學案例情景中歸納出問題并進行分析,分析要著重于其對教學的啟示,即有何成功之處,閃光點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問題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有效地運用這種逐步培養起來的思維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要關注案例中教師的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脈絡,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規則。比如教師在教學案例中,對電力系統暫態分析一章,對于同步發電機在空載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短路應該如何解決,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在教學實踐中,再次結合學生的解決辦法,綜合給出最佳的解決方案[1]。
(三)提出對案例中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
分析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其目的在于通過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師要對案例中的教學設計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師獨到的改進意見,這應該成為教學案例分析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教師一旦將這種認識表達出來,可以增進教師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師改進教育教學觀念和教育教學方式的基礎,并以此達到理解這些教學案例背后更為深遠的教育教學意義的目的。
堅持撰寫教學案例分析,堅持長期的學習、積累,不僅能厚實教師的專業基礎,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記載,對今后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風格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也是造就專家型教師的一個重要途徑[2]。
三、加強實踐,延伸知識深度
(一)搞好實驗室管理,擴大開放
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基地是實驗室,因此要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基地建設,使實驗室的軟硬件設施滿足學生培養的要求。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工科院校的實驗室距離這種要求還差得很遠。由于歷史原因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實驗室還是單科封閉型的實驗室,基本上以教研組為單位,數量多,規模小,水平低。這樣的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造成了人員分散,忙閑不均;設備分散,使用率低的現狀;這樣的實驗室很難滿足目前學生實踐教學和完成畢業論文的需要。應積極尋求自我發展壯大之路。首先應在抓好管理上下工夫,打破原有的小而全的封閉狀態,要以系或學院設立教學實驗室,統一使用人力和設備。這樣可以集中使用經費,有計劃地更新設備,提高水平。實驗室可以利用自身的實驗技術與設備的優勢,增強對外開放,為全校服務,為全社會服務,給學生以更多的參加實驗活動的機會。同時,通過各種渠道為實驗室積累資金,用來改善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充實更新教學內容。比如讓學生在實驗室中,通過親身實踐,逐步掌握光伏系統的整體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更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光伏配電系統是如何運轉。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工科大學培養出的學生具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不但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有很強的實驗和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滿足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的需要。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學生研究方向的選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在為學生選擇研究課題時應該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征求學生本人的意見,了解學生感興趣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另一方面要結合教師本人的研究特長,保證所選題目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之內,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對學生研究題目的了解和指導。在學生課題的選取中可以看出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本人對該研究領域前沿科研課題的了解情況。一個比較好的教師應該知道本領域研究的前沿課題是什么,應該研究哪些方面的題目。應該讓學生站在教師的肩膀上,有一個較高的起點,這樣學生就能夠較快地了解研究課題前沿動態,才能很快地成長進步。
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言傳身教、身體力行,這不但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待科學研究的態度和對科研工作嚴謹認真的作風。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個偶像,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應該把好的作風傳給學生。在指導學生完成研究課題的過程中要注意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好的思想和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培養出一個良好的科研工作作風,為他們今后從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礎[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能源逐步襲來的背景下,電力系統分析教學通過要求學生不斷拓寬知識面,教師更新教學方法,輔之教學實驗,逐步的推動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聶龑. 轉型背景下中國電力系統協同演化機理及路徑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7.
[2]李遠征. 電力系統優化調度及其決策方法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3]陳光. 節能減排環境下的電力系統規劃與重構相關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