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路迪
摘要:水利工程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水利規劃設計工作在當代,利在千秋。在水利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由于一些技術上的失誤或者是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水利規劃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對這項技術進行完善,同時要將創新的觀念融入到水利規劃設計中。本文主要通過對水利規劃設計技術的與創新的相關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水利;問題;措施
引言
農村水利規劃是農村水利建設和發展的總體安排,是黨和國家的治水方針政策、“三農”優惠政策和相關水利專業知識的具體化。其重要任務是利用工程措施、農業措施與技術措施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增加農民收人,改善農民生存環境。農村水利總體規劃,針對全局與整體而言,不僅綜合考慮水利工程未來占地、電力設施配套與將來運行管理等內容,還要考慮與農村發展等其它規劃以及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經過政府批準后,能夠較好的協調與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限制因人而變、因事而變的隨意性。同時,政府也能夠通過規劃對涉水事項進行宏觀調控,從而達到加快工程建設,優化水資源配,提高利用效率,提升發展速度,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宏偉目標。
1、農村水利規劃存在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以來,水利建設和水利管理事業在全國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設施,在防洪、防澇、灌溉、供水、發電、水產、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從目前情況看,總體上還處在較低的水平,直接影響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農村水利發展遠遠不能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主要存在以及問題:
1.1綜合規劃缺位或內容缺位
綜合規劃缺位是指一些縣市區本身就沒有農村水利綜合規劃,導致各種水利規劃各行其是;內容缺位是指雖然有農村水利發展框架,但線條粗、內容少,沒有具體措施,只有原則性意見和要求,缺乏可操作性,沒有工程建設量化觀念。比如集雨工程是山丘區攔蓄天然降水,開展抗旱點種農業的重要舉措,多年來一直為山區群眾所喜愛,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國家投資的不確定性,大部分地區沒有具體規劃,只是國家下達投資時被動編制實施方案,造成工程選址不能因地制宜,建設規模背離實際,群眾建設積極性不高,甚至造成有些工程需要變更等。
1.2理念上比較傳統
一些基層水利人員的治水理念仍然定格在“挑河挖溝、擋排灌降”老話題上,傳統的治水理念依然占主導。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習不夠、把握不透,以致對區域水利規劃與建設的實時性、前瞻性思想不清、思路不明。隨著人類社會的偉大進步,現代治水理念的外延在不斷拓展,內涵在不斷豐富。適應這一要求,就需要不斷更新觀念、創新理念,從知識上、行動上適應農村水利規劃建設需要。
1.3管理體制不順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比投入更為重要。沒有一個好的體制與機制,有了錢也用不好,建了工程也管不好。長期以來,農村水利建設一直靠政府號召、政策引導、行政力量組織的方式展開,缺乏法律的規范,許多重大體制問題也一直缺乏清晰的政策界線,如政府、農民、社會力量三者之間的責、權、利關系;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事權劃分;已建成工程設施的資產管理和產權歸屬;公益性設施運行損耗和政策性經營虧損補償;工程的管護責任如何落實等等,都需要給出明確的界定和法律依據。傳統意義上的行政主導型的水利工作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但如何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協同發揮作用,仍需深入探討和解決。
2、加快農村水利建設的幾點建議
農村水利是重要的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須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要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農村水利建設必須有大的發展。
2.1健全農村水利建設規劃機制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是基礎,本著“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布實施,講究實效”的原則,各級政府要從水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發,加強對規劃編程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實施,努力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的科學性,使農田水利建設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在編制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時,要堅持農民群眾參與的原則,認真聽取農民群眾、農村基礎組織的意見,調動農民群眾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
2.2科學制定規劃,改革管理體制
科學制定規劃,指導水利建設。水利要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飲水、防洪、糧食供給、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在水利規劃與建設中,妥善處理好重點與一般、開發與保護、除害與興利、防洪抗旱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人與水的和諧。科學制定防洪、水資源配置和保護、節水和大型灌溉區改造、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等專項規劃,在規劃的基礎上,抓好重點水利項目的前期工作,對于成熟的項目,盡早開工建設。
改革管理體制,強化水利管理。在建設管理方面,建立健全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科學合理地確定水管單位性質,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水管單位管理機制,建立有制度保障的管理養護工作的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建立有制度保障的管理養護經費渠道,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收費管理機制。
2.3外引內聯,科技引領,構建農村水利發展創新創特機制
推進農村水利現代化、實現農村水利提檔升級,科技引領是基礎。無論是規劃思路、工程建設、還是建后管理,都必須引入科技、注入活力,用現代化手段治水管水。農村水利發展規劃中,要注重引入水利科技前沿理念、技術,提高規劃的科學技術含量。工程建設中,要注重推廣田間工程預制裝配、防滲渠工程自動預制等實用技術;河道治理中,要注重推廣生態防護技術,高效農業推廣微灌、噴灌技術;排灌建筑物著力在風格、形式上做文章,實顯個性,等等。工程管理中,要注重推廣應用信息化技術,實現遠程傳輸、終端控制。著力建設水利科技發展平臺,一方面行業內部要建立水利科技傳播推廣機制,及時發布科技信息,對實用技術試點試用、點面結合加以推廣。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推行產學研聯動,通過建基地、創特色、樹“品牌”,打造農村水利亮點,展示農村水利發展新成就、新形象。
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既是對農村水利巨大的挑戰和考驗,更是極好的發展機遇。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水利也應該完全可以大有作為。因此,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水利建設工作,更新發展觀念,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終實現建設富裕、和諧新農村的宏偉藍圖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蔡勇,劉敏昊,姚俊琪.關于江蘇農村水利科技發展的思考[J].江蘇水利,2006(12):34
[2]陳賽清.當前農村水利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08(3):55-57
[3]王洋,張建國,王永波.佳木斯市農村水利發展的幾點思考[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0(12):1407-1408
[4]曾慶祝.江蘇省淮安市城鄉一體化過程中農村水利發展與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4(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