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玲,蘇建平,闞建鸞,周志宏
?
江蘇省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含量有效性評價①
李巧玲,蘇建平*,闞建鸞,周志宏
(江蘇省如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如皋 226500)
為平衡施肥提供依據,本文應用GPS定位技術采集了江蘇省如皋市290個代表性土樣,并對土樣中鈣、鎂、硫、硅4種中量元素有效態含量進行了檢測和評價。結果顯示,全市土壤交換性鈣、交換性鎂、有效硫和有效硅平均含量分別為4 570、403、26和144 mg/kg。如皋市土壤交換性鈣、鎂含量豐富,但在各土系土壤間分布不均。有效硫和有效硅同時存在缺乏和過高現象。整體來看,有近1% 的土壤缺硅,約14% 的土壤缺硫。土壤交換性鎂和有效硅的含量為中等變異,交換性鈣和有效硫的含量屬于高度變異。相關分析顯示,4種中量元素有效性與土壤pH、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性不僅與成土母質關系密切,同時受土壤理化性狀以及肥料施用的重要影響。今后中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應考慮多種因素,以實現平衡施肥。
江蘇如皋;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性評價
隨著生態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也不斷向著優質高產的方向轉變。土壤是作物中量元素的主要來源,農作物對中量元素的需要量僅次于氮、磷、鉀[1]。中量元素鈣、鎂、硫、硅參與作物多個生理代謝和多種化合物的合成,其供應狀況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產量及品質[2-6]。長期耕作導致土壤中量元素失衡,因此中量元素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7-8]。前人對中量元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煙土壤,比如付亞麗等[9]對云南紅河煙區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進行了分析,范東升等[10]對廣西河池植煙土壤中量微量營養元素豐缺狀況進行了研究,蔡寒玉等[11]研究了麗江植煙土壤中微量營養元素狀況并提出施肥對策。為確保產量和品質,糧食作物耕層土壤中量元素營養狀況值得深入研究。如皋市是江蘇省的農業大市,以往的研究中,對如皋土壤耕層養分變化的研究多偏向于大量元素養分[12-13]和微量元素養分[14],而對土壤中量元素養分變化的研究幾乎為零。本研究依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對全國土壤中量元素含量等級劃分相關標準,對如皋市各土系耕層土壤鈣、鎂、硫、硅4種中量元素有效態含量及分布進行了分析評價,不僅為進一步優化施肥技術提供依據,而且對于保護土壤環境意義重大。
江蘇省如皋市位于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處32°00′~ 32°30′ N,120°20′ ~ 120°50′ E,總面積1 593 km2,其中耕地面積8. 25 × 104hm2。研究區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年均溫14.6℃,年均降雨量1 060 mm,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具有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熱水高峰基本同季的氣候特征。全市地勢較為平坦,氣候條件無明顯差異,但在地質背景、土壤性質、種植習慣和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地域差異較明顯。成土母質主要為淺湖相沉積物、江淮古沖積物和長江新沖積物,主要土壤類型為雛形土(潮土)和水耕人為土(水稻土)。根據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的方法,將如皋市土壤分為白蒲系、搬經系、東陳系、郭園系、磨頭系、下原系、營房系、張黃港系和長青沙系9個土系[15]。各土系土壤主要理化性質如表1所示。

表1 如皋市各土系表層土壤主要理化性質
采用GPS定位技術,遵循均勻性、代表性原則于2015年在如皋市共布置290個采樣點(圖1),采集各點0 ~ 20 cm耕層土壤。野外采集的土壤樣品在室內風干,再按分析要求研磨成不同粒度,供分析用。用乙酸銨交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土壤中交換性鈣、鎂含量;磷酸鹽浸提,分光光度計測定有效態硫含量;有效態硅含量用檸檬酸浸提,分光光度計測定[16]。土壤基本化學性質(有機質、pH、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采用常規方法測定[16]。
采用Excel 2013對數據進行處理,應用統計軟件SPSS 21.0檢驗各土系土壤間中量元素有效態含量的差異、分析土壤中量元素與其他性質之間的相關關系。繪圖采用ArcGIS 10.2 軟件實現。
根據土壤中量元素養分供應能力和作物對中量元素的需求,依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對全國土壤中量元素含量等級劃分,將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態分為極低、低、中、豐富和高共5個等級(表2)。

圖1 土壤樣點分布圖

表2 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態分級
按照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態分級標準(表2),交換性鈣、交換性鎂、有效硫和有效硅的缺乏臨界值分別為400、100、15和70 mg/kg。由表3可知,鈣、鎂、硫、硅4種元素有效態含量在如皋市各土系間變化很大。土樣交換性鈣和鎂含量均在臨界值以上,有效硫和有效硅含量低于臨界值的土樣占總土樣數分別為14.48% (42個)和1.03%(3個)。長青沙系(12 433 mg/kg)、營房系(9 398 mg/kg)和張黃港系(8 765 mg/kg)土壤交換性鈣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土系(<0.05)。白蒲系土壤交換性鎂含量為最高(518 mg/kg),與其他各土系差異顯著(<0.05)。張黃港系土壤交換性鎂含量最低。長青沙系土壤有效硫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各土系(< 0.05)。有效硅含量最高為白蒲系(183 mg/kg),其次為長青沙系(168 mg/kg)和搬經系(162 mg/kg)。郭園、磨頭、張黃港系土壤有效硅含量相對其他土系較低。全市土壤交換性鈣、交換性鎂、有效硫和有效硅平均含量分別是4 570、403、26和144 mg/kg。在土壤科學研究中,可根據土壤性質的變異系數對其變異程度進行分類:變異系數在0 ~ 15% 為小變異,16% ~ 35% 為中等變異,>35% 為高度變異[17]。本研究中土壤交換性鎂和有效硅含量的變異系數分別為26.72% 和29.35%,為中等變異,交換性鈣和有效硫含量的變異系數分別為70.46% 和47.46%,屬于高度變異,這表明土壤理化性狀和不同農業利用方式對不同土系土壤中量元素含量影響很大。

表3 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態含量
注:表中數據為平均值±標準差;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各土系間中量元素差異顯著(<0.05);下同。
參照表2中相關標準,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各級含量出現頻率如表4所示,交換性鈣和鎂均處在豐富級以上水平,其中71.38% 的土樣交換性鈣和85.52% 的土樣交換性鎂含量位于高級水平。4.14% 和10.34%的土樣有效硫分別分布在極低級和低級水平,有效硫處于中級水平的土樣出現頻率高達57.24%,有效硫分布在豐富和高水平的土樣分別占22.76% 和5.52%。有25.86% 的土樣有效硅處于中級水平,有效硅分布在豐富級水平的土樣占68.28%,有效硅過高的土樣出現頻率為4.83%,另有1.03% 土樣有效硅含量處于低水平。
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性受pH、有機質以及大量元素的影響不盡一致。經相關性分析可得(表5),土壤交換性鈣含量與pH和全氮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 0.348**,= 0.000;= 0.191**,= 0.001);交換性鎂含量與有機質和全氮含量為極顯著正相關關系(= 0.329**,= 0.000;= 0.156**,= 0.008),與速效鉀含量呈顯著正相關(= 0.132*,= 0.024)。土壤有效硫含量與全氮和速效鉀含量為極顯著正相關關系(= 0.233**,= 0.000;= 0.185**,= 0.002),而與pH之間呈極顯著負相關(= –0.269**,=0.000)。土壤有效硅含量極顯著正相關于有機質、全氮和速效鉀含量(= 0.216**,= 0.000;= 0.218**,= 0.000;= 0.199**,= 0.001)。4種中量元素有效態含量與有效磷含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均未達顯著水平。

表4 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各級含量出現頻率
進一步對土樣按有機質含量高低分為4組,比較4種中量元素在組間的差異(表6)。結果顯示,4種中量元素有效態含量均隨有機質含量增加呈升高趨勢。各組間交換性鈣含量差異不顯著(<0.05);有機質含量>25 g/kg時交換性鎂含量最高,交換性鎂含量最低值出現在有機質含量<10 g/kg組,且與其他3組差異顯著(<0.05);有機質含量>25 g/kg時有效硅含量顯著高于其他3組(<0.05);有效硫含量則以有機質含量<10 g/kg時顯著低于其他3組(<0.05)。

表5 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態含量與其他土壤性質的相關性

表6 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態含量與有機質含量的關系
通過對如皋市各土系土壤中量元素的分析可知,長青沙系、營房系和張黃港系土壤交換性鈣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土系,原因是這3個土系由長江新沖積物母質發育而成,具有強烈的石灰反應而含一定數量CaCO3[18]。各土系土壤交換性鎂含量較豐富可能與長期施用鉀肥有關,因為在作物吸收過程中,鉀和鎂之間具有拮抗作用[19-21]。張黃港系土壤交換性鎂含量最低,這可能與其土壤偏砂性而交換性鎂易流失有關[22]。與其他各土系相比,長青沙系土壤有效硫含量為最高,可能因為該土系土壤質地偏黏且有機質含量較其他土系高,故硫的含量較高。白蒲系、長青沙系和搬經系土壤有效硅含量較其他土系高。究其原因,發育在淺湖相沉積物上的白蒲和搬經兩個土系,成陸時間較早,硅元素活性較好;發育于長江新沖積物上的長青沙系,雖成陸時間短,但表層土質地黏重,硅素易積累。郭園、磨頭、張黃港3個土系土壤有效硅含量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土壤偏砂性,因此供硅能力較低[23]。分析結果表明,如皋市土壤交換性鎂和有效硅含量為中等變異,交換性鈣和有效硫含量屬于高度變異,這反映了各土系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差異造成農業土壤有效中量元素存在較大差異。
交換性鈣鎂是土壤中主要的交換性鹽基,為植物可利用的鈣鎂,同時鈣、鎂、硫既是作物營養元素又是品質元素[24],平衡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態含量至關重要。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如皋市土壤交換性鈣鎂較豐富,基本不存在缺鈣和缺鎂現象。交換性鈣鎂平均含量不僅遠高于浙江省東部地區土壤[25]、福建地區蔬菜地土壤[7],而且高于貴州部分植煙區土壤[3]。有效硫平均含量與浙江地區農田土壤[25]相當,低于湖南地區長期施肥的水稻土[19]以及四川植煙土壤[26]。如皋市是江蘇省沿江地區農業大市,水稻種植面積較大,而水稻是典型的硅酸植物,硅素營養對于其生長極為重要。本研究顯示該市土壤有效硅含量較豐富,這與馬同生[23]的研究結論一致,并且高于浙江省大部分地區[23]、湖南省水稻土[19]和海南省農田土壤[27],低于上海地區農田土壤[28]。但考慮到如皋市土壤有效硅含量變異較大,因此依然存在缺硅風險。本研究表明土壤交換性鈣含量與pH為極顯著正相關關系,并且pH對交換性鈣含量的影響比交換性鎂大,這與廖勇等[20]試驗結果類似。土壤有效硅含量與pH相關性未達顯著水平的結果與前人[11,22]的研究結論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樣本數量不夠大。陳建國等[19]研究認為土壤pH高時硫的有效性較低,反之則硫的有效性較高,本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結論。
不同土系、不同質地的土壤其中量元素的有效性及含量不同,作物對不同的中量元素敏感程度和需求量也不同。本研究為如皋市中量元素肥料的科學有效施用提供了可靠依據。針對如皋市實際情況,部分地區在種植水稻、小麥等作物時應當適量增施硅肥,以提高結實率、抗倒伏、抗病蟲害[27,29-30]。在缺硫地區和喜硫作物(油菜、豆科、薯芋類等)栽培時酌情增施含硫元素肥料,以保證土壤養分的供需平衡。同時還要注意增施有機肥,以維持土壤中量元素平衡的重要養分補給源。此外,還應根據作物喜好開展種植業結構調整。今后,應持續監測土壤中量元素動態變化,在制定施肥方案時應當因地制宜設置中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繼續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力度,通過平衡施肥來提高土壤養分的均衡供應能力,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由于受成土母質、土壤理化性狀、肥料施用等影響,如皋市各土系土壤中鈣、鎂、硫、硅的有效態含量差異在全市范圍內變異性較大??傮w來說,如皋市土壤中交換性鈣和交換性鎂含量比較豐富,但分布不均勻;有效硫和有效硅同時存在缺乏和過高現象。有小部分地區土壤缺硅(約1%),部分地區缺硫(約14%)。土壤pH和有機質含量不同程度地影響各土系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性。
[1] 代東明. 中量營養元素與施肥[J]. 內蒙古農業科技, 2013 (3): 56–59
[2] 黃昌勇. 土壤學[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0: 201–210
[3] 陳永安, 張西仲, 楊梅林, 等. 黔南植煙土壤交換性鈣鎂含量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 2013 (19): 250–251
[4] 束維正. 中微量元素肥料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J]. 安徽農學通報, 2013, 19(24): 63–64
[5] 張磊, 陳雪麗, 李偉群, 等. 葉噴式高效硅肥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現代化農業, 2014 (11): 12–13
[6] 李強, 周冀衡, 劉曉穎, 等. 曲靖烤煙鎂含量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 土壤, 2017, 49(3): 565–571
[7] 陳杰東. 石獅市蘿卜基地土壤中微量養分狀況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 2016 (17): 176
[8] 邱學禮, 高福宏, 李忠環, 等. 昆明市植煙土壤交換性鈣鎂特征分析[J]. 煙草科技, 2013(1): 81–84
[9] 付亞麗, 李宏光, 付國潤, 等. 紅河植煙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2, 27(1): 73–79
[10] 范東升, 尹永強, 羅寶雄, 等. 廣西河池植煙土壤中量、微量營養元素豐缺狀況及施肥對策[J]. 江西農業學報, 2014, 26(10): 64–68
[11] 蔡寒玉, 徐元飛, 蔣朝臣, 等. 云南麗江植煙土壤中微量營養元素狀況及施肥對策[J]. 土壤通報, 2015(4): 967–971
[12] 廖菁菁, 黃標, 孫維俠, 等. 農田土壤有效磷的時空變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江蘇省如皋市為例[J]. 土壤學報, 2007, 44(4): 620–628
[13] 蘇建平, 黃標, 丁峰, 等. 江蘇省如皋市30年來土壤肥力質量演變分析[J]. 土壤通報, 2009, 40(1): 66–71
[14] 朱靜, 黃標, 孫維俠, 等. 農田土壤有效態微量元素的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3(1): 1–12
[15] 王虹, 黃標, 孫維俠, 等. 江蘇省如皋市土系及其生產性能和生態環境特征[J]. 土壤學報, 2012, 49(5): 862–874
[16] 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0
[17] Nielson D R, Bouma J. Soil spatial variability[M]. Wageninge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 / Pudoc DLO, 1984: 166–193
[18] 馬同生, 馮亞軍, 梁永超, 等. 江蘇沿江地區水稻土硅素供應力與硅肥施用[J]. 土壤, 1994, 26(3): 154–156
[19] 陳建國, 張楊珠, 曾希柏, 等. 長期不同施肥對水稻土交換性鈣, 鎂和有效硫, 硅含量的影響[J]. 生態環境, 2008, 17(5): 2064–2067
[20] 廖勇, 李嶺, 刁朝強, 等. 貴陽市開陽縣植煙土壤有效中量元素調查與分析[J]. 江西農業學報, 2015, 27(4): 37– 40
[21] 陳竹君, 趙文艷, 張曉敏, 等. 日光溫室番茄缺鎂與土壤鹽分組成及離子活度的關系[J]. 土壤學報, 2013, 50(2): 388–395
[22] 姜勇, 張玉革, 梁文舉, 等. 耕地土壤交換性鈣鎂比值的研究[J]. 土壤通報, 2003, 34(5): 414–417
[23] 馬同生. 我國水稻土中硅素豐缺原因[J]. 土壤通報, 1997, 28(4): 169–171
[24] 何剛, 袁大剛, 趙燕, 等. 茶多酚與低分子有機酸活化土壤礦質元素的差異研究[J]. 土壤學報, 2014, 51(6): 1378–1387
[25] 王日照, 陳海生, 吳玉勇, 等. 浙東紅壤丘陵區農田土壤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 2012, 24(5): 104–107
[26] 秦艷青, 楊興友, 李愛軍, 等. 達州白肋煙植煙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及施肥對策[J]. 江西農業學報, 2012, 24(9): 130–132
[27] 張冬明, 肖彤斌, 符傳良, 等. 海南農田土壤中硅的含量及其空間分布[J]. 貴州農業科學, 2017, 45(3): 139–143
[28] 茅國芳, 汪傳炳. 上海地區農田土壤有效硅含量狀況及水稻施硅效應研究[J]. 土壤, 2002, 34(5): 270–274
[29] 胡時友, 劉凱, 馬朝紅, 等. 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 2016(20): 5196–5198
[30] 馬新, 陳家杰, 劉濤, 等. 水淬渣與鋼渣硅肥對玉米硅、磷養分吸收及產量的影響[J]. 土壤, 2016, 48(1): 65–70
Availability Assessment of Medium Elements Contents in Soils of Rugao, Jiangsu
LI Qiaoling, SU Jianping*, KAN Jianluan, ZHOU Zhihong
(Ruga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Rugao, Jiangsu 226500,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balanced fertilization, a total of 290 topsoil samples in Rugao were collected using GPS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nd the available contents of four medium elements of calcium, magnesium, sulfur and silicon in soils were analyzed and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exchangeable calcium, exchangeable magnesium, available sulfur and available silicon in soils were 4 570, 403, 26 and 144 mg/kg, respectively. On the whole the contents of exchangeable calcium and exchangeable magnesium were abundant but they we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Available sulfur and available silicon were both deficient and excessive. Nearly 1% of the samples were deficient in silicon, and about 14% of the samples were deficient in sulfur. Accord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contents of exchangeable magnesium and available silicon were medium varia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exchangeable calcium and available sulfur were great variatio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vailability of four medium elements and soil pH,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soil parent materi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erti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patterns, the content variabilities of soil medium elements were large in the whole city. In the future,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medium element fertilizers to realize balanced fertilization.
Rugao of Jiangsu; Soil; Medium element; Availability assessment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2015年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蘇農計〔2015〕36號)資助。
(rgstfz@qq.com)
李巧玲(1988—),女,內蒙古額濟納旗人,碩士,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肥料技術研究與推廣。E-mail:lql08907054@163.com
10.13758/j.cnki.tr.2019.02.008
S1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