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佛蘭克是個問題制造者。他把經濟學當做了博物學,讓學生們寫短文,提出生活中的問題,并從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
1.為什么牛奶裝在方盒子里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里賣?
原因之一可能是,軟性飲料大多是直接就著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圓柱形容器更趁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而牛奶卻不是這樣,人們大多不會直接就著盒子喝牛奶。
可就算大多數人直接就著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則亦顯示,它們不大可能裝在圓柱形容器里販賣。不錯,方形容器的確能節約貨架空間,但牛奶一例中節約的空間,顯然比軟性飲料一例中來得更劃算。超市里大多數軟性飲料都是放在開放式貨架上的,這種架子便宜,平常不存在運營成本。但牛奶則需專門裝在冰柜里,冰柜很貴,運營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儲空間相當寶貴,從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裝牛奶的收益。
2.為什么女裝的扣子在左邊,男裝的扣子卻總在右邊?
畢竟,全世界90%以上的人(無論男女)都是右撇子,用右手從右邊扣扣子要容易多了。那么,為什么女裝扣子在左邊?
在這個例子中,好像真的是歷史說了算。17世紀扣子最初問世的時候,只有有錢人的外套上才釘扣子。按當時的風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則由仆人幫著穿。女士襯衣上的扣子釘在左邊,極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們。男士襯衫的扣子在右邊,不僅因為大多數男人們是自己穿衣服,還因為用右手拔出掛在左腰上的劍,不容易被襯衫給兜住。
如今,為什么女裝扣子依然留在左邊呢?規范一經確立,就很難改變。既然所有女裝襯衫的扣子都在左邊,成衣商提供扣子在右邊的女士襯衣,就很冒險。
3.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錢,卻提供免費花生米?
有些酒吧一杯清水賣四元錢,但免費的咸花生卻可隨意索要。花生的生產成本肯定比水高,那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這種做法的關鍵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對這些酒吧的核心產品——酒精飲料——的需求量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花生和酒是互補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點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對便宜,而每一種酒精飲料又都能帶來相對可觀的利潤率,那么,免費供應花生就能提高酒吧的利潤。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點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
4.為什么鯨魚瀕臨滅絕,雞卻沒有繁衍之憂?
幾乎每年環保主義者都會上街游行,譴責國際捕魚業對許多大型海洋哺乳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脅。可沒有人上街抗議,號召大家拯救小雞。這是為什么呢?
簡單來說,雞從來沒當過瀕危物種。但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物種瀕臨滅絕,有的卻沒有?
鯨魚的數量持續下降,是因為沒有人擁有它們的產權。它們暢游在國際海域,而有幾個國家拒絕履行國際禁止捕鯨協議。相反,世界上多數的雞都有主人。你從自家籠子里抓一只雞殺掉,你擁有的雞數量就減少了一只。如果養雞是你的謀生手段,那么,你必然有著強烈的動機,要使送去市場賣的雞和新養的雞在數量上保持平衡。這就解釋了前者瀕于滅絕、后者繁衍不息的原因。
5.為什么不少學校要求學生穿校服?
倘若學生能夠自由選擇衣服,就必須考慮到自己傳遞給別人的暗示信息。比方說,要是有人希望傳達自己是個大膽姑娘的信息,她說不定就會穿得驚人地大膽豪放。要是有人希望顯得成功、一切盡在掌握,或許會穿格外名貴的衣服。可諸如大膽、名貴表達的都是相對含義。倘若有許多學生都開始穿著能凸顯這些規范的衣服,那么規范本身就會發生變化。就好像雄麋鹿的犄角一樣,過不了多久,學生中間就會掀起昂貴的衣著競賽。可見,穿校服雖然限制了學生們自我表達的能力,卻減少了在衣著競爭上所投入的貨幣及情感成本。
肖勇摘自《牛奶可樂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