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妮
摘要:交通運輸業為各行各業提供運輸服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一直以來交通運輸業都存在著重復征稅的問題,在交通運輸業進行“營改增”改革對我國經濟影響重大。本文通過分析改革對交通運輸業稅負和經營成果的影響,檢驗改革成果,并對交運企業應對政策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 交通運輸業 稅負
一、引言
2012年1月起,上海市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始進行“營改增”試點工作,同年7月試點范圍擴大到江蘇省等全國的10個省市,次年8月全國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開始進行“營改增”改革,直至2014年1月,“營改增”的范圍覆蓋到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整個交通運輸業都納入營改增的范圍。
二、“營改增”的原因
改革之前,交通運輸行業以全部的營業額為計稅依據進行征稅,而為日常運營而購入的固定資產等所繳納的增值稅均不允許抵扣,造成重復征稅,行業稅收負擔較重。并且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第三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交通運輸行業成本過高,稅負過重不利于行業的發展,難以優化升級,因此,有必要率先在交通運輸行業進行“營改增”改革。
三、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的影響
“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由繳納營業稅變為繳納增值稅,自然以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為基礎計算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也有所改變,“營改增”后會計核算和稅費繳納的變化也會導致企業所得稅發生變化。本文主要針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進行分析。
(一)“營改增”對一般納稅人流轉稅的影響
“營改增”之前,交通運輸業企業的含稅營業收入為I,營業稅稅率為3%,假設企業在市區,消費稅稅額為0,則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的稅率為3%,地方教育費附加2%。企業的應納稅額為:
企業繳納的營業稅=I*3%
企業繳納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 I*3%(7%+3%+2%)
企業的流轉稅負= 3.3%*I
根據新的稅收政策,“營改增”之后,交通運輸業企業的含稅營業收入為I,增值稅稅率為10%(2018年10月1日之前為11%),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為K。企業的應納稅額為:
企業繳納的增值稅=I/(1+10%)*10%-K
企業繳納的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I/(1+10%)*10%-K)*(7%+3%+2%)
企業的流轉稅稅負=1.1*(I/(1+10%)*10%-K)
則“營改增”前后稅負的無差別平衡點為k=6.09%I,即企業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等于含稅營業收入的6.09%時,“營改增”政策前后流轉稅負無差別。企業的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主要由購進貨物、勞務以及“營改增”以后購進不動產構成。改革后是否能夠達到減輕稅負的效果,取決于企業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大小。
(二)“營改增”對一般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改革之前,交通運輸業企業的營業收入為I,改革后,企業的營業收入為I/(1+10%),增值稅作為價外稅,價稅分離后企業的實際收入減少,假設企業的成本保持不變,實際收入的減少會導致企業利潤下降,減少企業的所得說。
改革后,企業購進的不動產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科目,不再計入資產成本,則“固定資產”科目的賬面余額會減少,在同樣的年限內攤銷,則計入累計折舊和相關費用的金額減少,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會增加,所得稅費用也隨之增加。
根據會計準則,改革前,企業所繳納的營業稅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在計算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允許扣除。改革后,企業所繳納的增值稅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科目,不屬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扣減項目,會導致所得稅負增加。
因此,“營改增”是否會導致企業所得稅費用的增加,需要考慮多方因素后才可以確定。通過分析“營改增”后企業流轉稅和所得稅的變化,可以得知,稅收改革未必會達到緩解交通運輸業整體稅負的效果,還需要根據企業的情況具體分析。
四、“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經營成果的影響
(一)變量確定與樣本選擇
考慮到數據的準確性,解釋變量選擇“營改增”(R)政策,設定為虛擬變量,在企業實行“營改增”政策后,賦值為1,實行“營改增”政策之前,賦值為0。被解釋變量為企業的經營成果,經營績效可以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在眾多的經營績效指標中,選擇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被解釋變量,凈資產收益率綜合性較強,可以反應企業的營運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可以代表企業的經營成果。本文選擇的控制變量為資產負債率(LEV)、每股凈資產(NAPS)以及銷售凈利率(NPCA)。假設經營成果分析模型
ROE=β0+β1R+β2 LEV+β3 NAPS+β4 NPCA
本文選擇滬深市場上交通運輸業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選出鹽田港等24 家企業作為樣本。
(二)數據分析
1.相關性分析。根據分析,R與R0E的相關性系數為-0.811,且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表明二者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此外,控制變量NAPS、LEV以及NPCA與ROE的相關性系數分別為-0.617、-0.282以及-0.359,均存在負相關關系,NAPS和NPCA與ROE的顯著性系數分別為0.174和0.484,相關性較強。LEV與ROE的顯著性系數為0.588,相關性不強,需要進一步證明。
2.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結果
變量 標準化系數 P值
常量 2.279 0.034
R -0.344 0.027
NAPS -0.621 0.044
LEV -0.176 0.068
NPCA -0.287 0.049
根據分析可知,模型的決定系數r方為0.532,調整后的決定系數為0.36,說明因變量的全部變動中有53.2%的比重能夠通過回歸模型被自變量解釋,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D-W值的取值范圍為(0,4),取值越接近2,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問題。回歸模型的d-W為1.89,證明模型的殘差和自變量獨立。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模型:
ROE=2.279-0.344-0.176LEV-0.621 NAPS-0.287 NPCA
綜上所述,改革對交運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是顯著的,呈明顯負相關,說明改革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并沒有達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五、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上文的研究表明,改革未必會減輕稅負,也沒有達到提高績效水平的目的,這是因為在改革的實施中存在諸多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企業可抵扣稅額較低。政策實施后,企業并沒有大規模購入不動產,可抵扣的進行稅額較少,稅負重,同時成本也沒有下降,難以取得很好的經營成果。
2.征管過程中政策落實不到位。抵扣稅額需要增值稅專用發票,改革初期,對發票的管理不夠成熟,導致企業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二)對策
1.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改革后,應納稅額的核算難度增加,會計核算更為復雜。企業應該選擇高素質的財務人員,對財務人員的水平進行考核和提升。提高財務人員業務能力,對發票的開具進行嚴格管理,及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緩解稅收負擔,降低經營成本。
2.合理籌劃經營。交運企業可以根據市場狀況等因素更新不動產,增加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增強企業實力。同時在選擇供應商時應該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以便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六、結語
改革的目標是解決重復征稅問題,減輕稅負,促進服務業的發展。目前,由于實施中的一些問題,交運企業暫時還沒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需要政府和企業采取適當的應對策略,讓企業真正享受新政策的好處。我們應該相信,“營改增”在經過完善后的未來可以實現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凱. “營改增”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稅負和企業價值的影響[D].北京交通大學,2018.
[2]張田田,吳溥峰,莫偉婷.“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的影響及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8(09):94-96.
[3]蔣明琳,舒輝,林曉偉.“營改增”對交運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03):68-77.
(作者系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