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
摘要:建筑工程的建設離不開完備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的內容包括地質勘查,這是決定后期施工質量的有效保證。所以,必須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地質勘查施工。地質勘查施工項目存在很大的風險,投入和產出往往不成正比,為了提高項目利潤要加強成本管理和控制,本文從地質勘查施工項目的特點以及成本管控的措施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建筑工程 地質勘查 成本管理 控制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建筑行業的迅速擴張,我國的建筑工程數量突飛猛進,建筑的類型和技術更加復雜,施工環境也更加多樣化,從而對地質勘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控是關工程整體的成本控制,任何投資都非常重視最后的經濟收益和投資成本,因此為了盡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就要加強對成本的控制。成本管控主要控制的工程資源包括全部工程周期內的所有工程規劃、設計以及招投標、施工過程以及竣工工程中的成本管控,能夠盡可能的減少成本虛高以及資源浪費等違規、違法問題,提高工程成本的控制力度、進一步提高投資的效益。本文對我國建設工程地質勘查施工中的成本管控進行簡要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提高地質勘查質量的對策和措施,旨在提高我國建設工程質量,有利于建筑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一、建筑工程地質勘查施工項目的特點
(一)地質勘查項目施工時間周期短,施工風險性高
地質勘查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和專業性,不僅投入很高而且風險性很高,施工的投入和產出之間不成正比。地質勘查施工是一項步驟繁瑣、內容繁多的技術工作,要求工作人員具有扎實的地質和設計知識[1],能夠通過專業知識來進行地質勘查和樣本采集,并且利用專業化的工具進行科學分析形成具有指導性的地質環境勘查設計意見。工作人員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技能外,同時還要有長期耐心分析勘查資料的工作準備,能夠仔細反復的對設計圖紙進行驗算和審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和數據,為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負責。但是,建筑工程通常具有緊迫的工期限制,留給地質勘查的時間有限,不允許工作人員長時間進行前期準備,所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工作人員無法做到詳細全面地對地質環境進行勘查和設計,難免會在設計圖紙的過程中出現紕漏。因為時間有限導致審查核對有漏洞,可能會影響到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二)勘查資料收集難度大
地質勘查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對建筑工程所在的地質環境進行勘查分析,將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后作為工程設計的基礎資料[2],所以勘查資料的全面性直接影響到施工的質量。但是,一些勘查單位因為工作人員水平有限,或者時間緊迫等原因導致勘查資料收集并不全面、數據不詳細,例如,沒有全面細致的分析土壤巖石的類型、地面的荷載分布等。還有的勘查單位只是簡單收集了表層地質土壤,卻忽略了深層的土壤和水文等情況,所得出的勘查資料對建筑工程的指導性不強,從而影響了勘查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對建筑工程設計帶來明顯的問題。
二、加強建筑工程地質勘查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成本管控的概念
建筑工程成本管控對整個工程的全環節進行成本的控制。從工程的投資階段一直延續到最終工程的竣工階段,主要負責的咨詢內容包括投資估算、初步的預算以及最終的結算[1]。工程的成本管控能夠實現對施工過程中成本的動態監管和控制,加強對施工環節的審核和監督,目的是提高投資收益,是整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成本管控手段。
(二)工程成本管控的具體控制過程
1.施工準備階段。
(1)投資決策階段。在此階段進行成本管控,主要是重視源頭上的成本控制,做到開源節流,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編制工程的建議書以及可行性的研究報告等[3],分析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合理性,判斷當前市場中的各種建筑材料報價以及進行預算和概算,對投資的估算指標進行分析形成投資估算。工程立項之后,要確定工程的最高成本限額,參照之前經過審核的投資估算數目,應該盡可能的降低估算的誤差率,確保在詳細的可行性研究階段為10%左右。
(2)設計階段。建設單位詳細考慮工程的設計要求,參與到設計的招標過程中,綜合運用技術和經濟管理方法選擇和優化設計方案。對于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要幫助他們完成限額設計,主要的依據是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所提及的投資估算數額。設計方案中所有的元素都要依據設計概算,確定保證最后的投資不能超過最高限額。施工單位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確保建筑質量水平不降低,然后對設計方案予以技術和經濟分析,通過全面論證達到節約投資的目的。施工單位要對設計的概算進行嚴格審查,完成初步設計后核算所需要的投資費用,預算不能高于概算,進一步降低資金不足的風險。
2.施工階段。
(1)加強對施工管理人員的控制。建筑工程的現場施工管理人員較多,主要包括項目經理,施工人員,材料管理,質量檢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關人員。工程的規模越大難度越高,那么相應的管理人員數量就越多。要根據工程的工期以及難易程度,合理確定管理人員的數量。項目經理是負責建筑工程項目的負責人,因此要對全體現場人員進行合理的職能劃分,首先要讓工作人員對圖紙進行熟悉,對圖紙會審中遇到的問題,詳細進行掌握然后再進行施工。在施工開始前,項目經理要組織管理人員實地考察工地現場了解施工的環境以及施工的具體情況,按照進度計劃制定出詳細的施工計劃以及材料用量和人員的安排等,做好相應施工器械的使用計劃,確保每個施工人員能夠得到準確的職能分配,這是開展施工的前提保障。
(2)合理選擇勘查方法。合理選擇勘查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勘查效率,降低勘查誤差,減少成本浪費。如果勘查方法不當導致勘查存在較大誤差就要進行補充勘查或者重新勘查,特別是一些地質條件復雜的建筑項目,例如溶洞、溶槽、地下河以及軟弱夾層較多情況下勘察結果不準確,會給建筑物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地質勘查項目通常采用的是工程地質鉆探,室內實驗以及現場標準貫入試驗等方式,要提供巖土動力學參數以及地基軟弱地層等數據,因此要選擇綜合的勘察方法,這也是最佳的勘察方法,可以通過不同的勘查方法來相互印證,從而減少勘查出現的誤差。例如,通過原位測試方法可以直接對巖土勘查作業,能夠得到承載力、土層剖面、砂土孔隙比等勘察數據,不僅勘查效率高,而且勘查結果準確,可以在鉆探、室內試驗的基礎上結合原位測試法,盡可能減少勘察了誤差。
(3)加強對物探及化探環節成本控制.物探是利用儀器探測物理場的變化,對地質構造、礦產進行探查和研究,包括地面、航空和井中物探。物探方法是否得當對施工經費有顯著影響,為加強成本控制一定要合理解決成果多解性的問題,盡可能排除其他干擾,提高結果的準確性。不同類型的礦產對應的最佳方法不同,例如磁鐵礦主要通過磁測法。另外,要嚴格遵循工作程序,遵循區域地勘—礦產—勘探—開發的工作程序,避免走彎路。
化探是對樣品進行微量元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基礎地質和找礦,包括巖石測量、土壤測量等方法。為加強化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一定要遵循合理的工作程序,在區域化探過程中,由于異常位置有偏差,所以要在異常區進行加密取樣,可以避免走彎路。化探異常篩選要加大干擾因素的排除力度,結合景觀地球化學條件深入研究,并且注意對低緩異常研究。要盡可能采用多種物化探方法進行勘查,彌補單一方法的不足之處,從而從整體把控成本。
(4)做好機械設備成本管控.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機械設備必須經過施工單位的自檢,只有檢測結果合格才能夠應用到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的性能、精密度不僅要滿足建筑工程的需要,同時還必須獲得國家法定部門的校驗認可。施工的各個班組要對所分配的施工機具進行合理保管,做到分類存放,嚴格執行施工設備登記領用制度,實行誰領用誰保管[4]。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機具的成本管控,每臺設備都要建立維修檔案。對于施工人員所持的手持工具,例如安裝修邊角的專用工具和貼防火板的工具等,在使用前一定要檢查是否保養良好,工具品種是否齊全。
3.編纂勘查報告階段。該階段是整個工程的最后環節,能夠起到成本管控的最后作用,勘查報告編寫具有較高的要求,既要保證工程的整體質量,還要確保能夠及時投產實現投資的效益[5]。編寫勘察報告需要建立在勘查資料分析以及研究的基礎上,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進行報告的編寫,為以后的施工提供良好的服務。勘查報告的編寫要圖文結合,文字部分要明確勘察的目的以及技術標準,同時包括對施工工程的概況進行描述,報告勘查的方法和工作布置,對巖土、地貌、地層、地下水的各項參數和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要評價對工程產生危害的不良地質作用,并且給出相關的建議,進一步優化基礎施工方案,以經濟成本作為出發點。圖表部分要包括勘查點的平面布置圖,對工程的地質分區和剖面圖進行繪制,增加勘查工作的一目了然特點。
三、總結
綜上所述,項目工程地質勘查是工程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對施工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是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性的關鍵手段。當前在地質勘查施工中存在一些成本管控問題,這就需要勘查施工單位重視出現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方案[5]。要通過合理的勘查設計方案科學選擇勘查方法,提高勘查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水平,加強施工全過程成本管控等措施,不斷提高成本管控的力度,為地質勘查施工企業贏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安業,米兆靜.建筑工程地質勘查施工的關系[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2):69-71.
[2]桑國聰.淺論工程地質勘查中相關問題的研究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6):88-89.
[3]鄧施寶.建筑工程地質勘查施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1):276-277.
[4]季瑞隆.有關水文地質在地質勘查中的問題分析[J].四川水泥,2015(05):292-293.
[5]王璐華.建筑工程地質勘查施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04):86-87.
(作者單位::陜西地礦第二綜合物探大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