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瑋
摘? 要:《老人與 海》這篇著作通篇文字簡明,敘述平靜,沒有過多的事件背景介紹,沒有泛濫的情感抒發,只是平穩的講述了遙遠漁村中一個老漁夫的捕魚故事,實則卻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包含著諸多意向,蘊含著深刻的關系對比。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冰山原則”;即海明威在1932年的《午后之死》上提到的:“冰山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對于這一點,即《老人與海》中的象征主義,已經有過許多分析。但是對于其中的一些關系,諸如老人與男孩,老人與馬林魚,老人與捕魚,老人與大海之間的關系則需要更深層次的解讀。本文所探討之處便是這些關系中的深層含義。
關鍵詞:《老人與海》;關系解讀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1--02
一、關于老人和捕魚
在《老人與海》中,“老”這個形容詞用了相當多次,并且幾乎都是用來形容老人的。著作對老人的形容是清瘦且蒼老憔悴,布滿皺紋的。他的全身上下都呈現著老態。老人畢竟是老者了,他的身體,他的力氣已然大大的不如從前了。而老人的處境呢,也是不很樂觀,作為一個漁夫,他曾在海上漂流八十四天卻一無所獲,他常常捕不到魚,是很多漁夫的笑柄,也因此使得自己唯一的同伴男孩無奈離開自己。總的來說,他吃住等生活條件都很差,生計無處著落;他也無法安度晚年,沒人供奉,除了一個對自己好的男孩,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然而,作為一名漁夫,他依舊每天入海捕魚,盡管經常一無所獲。他已經老了,并且面臨越來越老,直到死去的困境。是的,他已經在生命的盡頭了,一切歸于平靜,對于其它 漁夫的取笑,男孩父母的誤解,他一點也沒有生氣;他也不再在乎吃什么,住在哪里了。他也曾經輝煌過,捕獲到很多的大魚,也曾年輕力壯,意氣飛揚,但是現在一切都過去了,只有他畢生的捕魚事業陪著他。在老人的夢中,已不再有駭人的光景,秀美的女子,驚天的事件,大魚的出沒,格斗角力和已逝的妻子。可見在生命的盡頭,歲月的棱角已經磨平了他太多太多,剩下的只能是他一生的摯愛與執念,那一定是他是最放不下的和最能夠體現他生命價值的東西了。那是什么呢?他夢到的依舊是海,是海灘上的象征力量的雄獅,是捕魚時的場景!是的,捕魚,那便是他一生最愛的事業,即使他已經老去,但是在他的臉上卻有著不渾渾噩噩度日,不等死的堅定目光:即使他渾身都有老態,但是他那雙眼睛仍然如海水一樣的幽藍有神,透露著永不服輸的精神。在他看來,那片海和他的捕魚事業,不止是一種職業,一種生計,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生的堅守,是自我價值的追求與實現。他已不再年輕,但是他的精神沒有老去,他也沒有服輸,并且永遠不會服輸。就像老人說的,他殺魚,為的是一個漁夫的尊嚴,他的捕魚事業是他之所以存在的信念,是他的尊嚴,而殺大魚,便是他證明自己的方式。因此,老人和捕魚是一種并存的關系,二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捕魚是老人生活方式,也是他一生的信念,他依賴捕魚而存在,是他永遠不會放棄的事業。
二、老人與馬林魚
表面上看,老人與馬林魚是對立的關系,老人欲殺掉馬林魚,馬林魚一直拖著老人,把老人置于沒有糧食與水的地步,欲拖垮老人從而逃脫。但是深層次中,卻處處體現出二者生命的尊嚴。所以二者是對手的關系,卻也是互相欣賞,甚至互相依賴的關系。不管是老人,還是那條大馬林魚,都是在奮力為生拼搏,從中迸發出的生命的美感,生物的高貴與尊嚴,都令人驚嘆與折服。在二者搏斗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贊揚老人的硬漢形象,實際上,馬林魚又何嘗不是呢?魚兒同樣是為了生命,忍著身體里插著的魚鉤的疼痛,拖著老人走了幾天幾夜。老人認為自己從沒有見過如馬林魚一般,如此龐大、美麗、冷靜、又如此高貴的東西。在魚兒垂死一搏時,它高高地躍出水面,身子那么頎長,那么寬碩,渾身充滿了力量與美。可見,老人在對決中也是贊美魚兒的,魚兒是高貴的,在為生命搏斗中迸發出了美的力量。二者的搏斗不可避免,可以說是大自然中的不可抗力,是自然法則。但是老人卻不把他完全認為是自己的敵人,原本的殺戮在這里卻有感動人心的力量。從老人曾對馬林魚喊話:“來吧,殺了我吧。”他并不在乎是誰殺了誰,可以看出,對于老人來說,他的對手足以讓人尊敬,所以他認為自己在捕魚中死也是值得的。在搏斗中,二人的生命力量都已經得到了彰顯,老人已經不在乎誰輸誰贏了,只是在盡力的堅持到最后。此時,老人的名句:“人不是因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戰勝。”也產生了。他們之間的對決是信念的對決。老人在勝利后依然尊敬對手,敬佩對手,認它為自己的兄弟,在老人看來,魚兒死后的眼睛仍然肅穆得像做禮拜的圣徒。這是一種何等的贊揚啊,即使二者是搏斗的關系,但是老人和馬林魚都在搏斗中實現了各自的生命價值。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對手的關系,但同時也是兄弟,依賴彼此得到了自身生命價值的彰顯。
三、老人與男孩
雖然說老人是全文的主角,但是男孩的形象在文中至關重要,不可或缺,在一定程度上,男孩是兒時的老人,老人是男孩的未來。二人性格極為相像,都是男子漢的形象,因此二人也相處得極為融洽,互相疼愛。在老人的身邊還有個男孩陪伴,但其實老人身邊又何嘗不是只有一個男孩呢?對于老人來說,他疼愛男孩,男孩是唯一陪他,愛他的人。他不止一次的稱贊男孩說:“你已經是個男子漢了。”可見,他愛男孩的男子漢氣度,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一般。因此,在出海途中,他發出“要是男孩在就好了”的感嘆多達八次。而對于男孩來說,他敬愛、心疼老人,首先,男孩尊敬老人,他深信不疑老人從前的輝煌過往,并對老人現在的處境感到難過。在以前他還能和老人一起去海上,但是,在老人連續捕不到魚后,他不得不聽父母的話,上了另一所有前途的船,雖然,盡管他上的船在第一個星期就捕獲了好幾條大魚,但是老人依舊是駕著他的小船一無所獲,于是男孩感到心疼并一直用各種方式來幫助他。即使很多的漁夫都把老人當作笑柄,但是男孩卻一直尊敬他,愛護他,是個善良同時熱愛捕魚又有能力的小男子漢形象。男孩的存在,溫暖了老人,讓老人的硬漢形象也多了一份柔軟;一老一少的陪伴,也給整個故事添了一份溫情。而男孩與老人的相似之處,給了很多人安慰,因此說,在某種程度上,男孩可以看作是老人的兒時,老人可以說是男孩的未來,他們都一樣的善良,一樣的堅強,一樣的有男子漢的陽剛之氣。
四、其他關系
(一)敵對關系
就像飛魚和鳥兒,馬林魚和老人,馬林魚和鯊魚,捕魚和老人,他們之間都是敵對關系。對于老人來說,捕魚既讓他生,同時也在耗盡他的生命。在一對又一對對立的關系中,既是死,也是生的延續。像鳥兒吃掉飛魚,是飛魚生命的結束,卻是鳥兒生命的延續,鳥兒的生命也只能也這個方法延續。捕魚也是一樣。老人在回到岸邊后認為自己最終被打敗了,而且是一敗涂地。但其實敗與不敗,也是相互關聯的,雖然他沒有成功地將馬林魚運到岸邊,但是他堅持到了最后,在精神上是勝利的,他的生命力量得到了釋放。
(二)孕育關系
就像海洋生物與大海,就像老人與海,就像萬物與大自然,相生相息,一方孕育著另一方,彼此互相利用卻又互相依賴,妙之又妙。總的來說,天地自然孕育著萬物,也就是《老人與海》中生態關系的體現。
五、結語
短短的故事中,關系的隱喻有很多很多,韻味極深,象征意味也極強。讀懂這些關系于讀懂《老人與海》意義極大。
參考文獻:
[1]海明威. 午后之死·[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2.
[2]海明威. 老人與海·[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6.
[3]王秋華. 《老人與海》象征性語言分析[J].語文建設. 2015(33):41-42.
[4]韓麗萍. 《老人與海》象征主義的再認識[J].小說評論.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