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榮 戚慧蘭 巫秋嫻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給予營養指導與飲食控制的影響及效果。 方法 隨機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該院接收并予以治療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8例,按入院時間順序分為研究組(n=39)與參照組(n=39),分別采取營養指導、飲食控制指導與常規指導。對兩組患者指導后餐前、餐后2 h血糖變化情況、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SF-36)情況進行比較分析,以及觀察兩組圍產兒情況。結果 經組間比較顯示研究組產前及餐后2 h血糖指標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圍產期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和巨大兒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營養指導及飲食控制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優勢明顯,可確保患者血糖水平處于穩定狀態,確保產婦身心健康,故應將其在臨床中廣泛推廣運用。
[關鍵詞] 營養指導;飲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b)-0024-02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指女性妊娠前存在潛在糖耐量減退或糖代謝異常,直至妊娠期才發現的糖尿病類型[1]。伴隨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該疾病發病率目前呈逐年上升態勢,已成為臨床常見妊娠期并發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無明顯臨床表現,對母體及胎兒影響均較大,若長時間未控制血糖指標,在后續生產時可能造成胎兒畸形、流產、早產、死產等情況。故予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全面、科學的生活指導具有重要價值。該研究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78例主要探討分析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給予營養指導與飲食控制的影響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接收并予以治療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8例,按入院時間順序分為研究組(n=39)與參照組(n=39),研究組年齡20~32歲,平均年齡(25.50±6.50)歲,初產婦22例,經產婦17例,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8.50±2.50)周;參照組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6.50±6.50)歲,初產婦24例,經產婦15例,孕周34~40周,平均孕周(37.50±2.50)周;將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納入統計學中分析顯示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比較意義。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干預指導,研究組予以營養指導與飲食控制,主要方式如下。①護理人員需依照不同孕婦的身高、體重、孕周時間等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特征的飲食攝取計劃:首先需明確孕婦每日所需能量多少,總能量=能量系數×理想體質量,而能量系數主要由孕婦妊娠前體質指數所決定,當其妊娠前體質指數高于25.0時,能量系數則在25.30之間,若其妊娠前體質指數在15.5~24.9之間,則能量系數則在30~35之間,若其妊娠前體質指數少于18.5,則能量系數在35~40之間,總之需保障孕婦妊娠初期每日總能量攝取應保持在1 500 kcal/d以上,到妊娠晚期孕婦每日總能量攝取應保持在1 800 kcal/d以上。此外,需注意孕婦應保持少食多餐原則,除去一日三餐可適當加餐,同時早餐能量攝入應為總能量的10%、中餐能量應為總能量的30%、晚餐能量應為總能量的30%,而三餐外的加餐總能量保持在30% 即可。同時三餐中的飲食控制亦對母體及胎兒具有重要意義,在飲食控制時要注意適度,避免過度把控,造成母體及胎兒營養不足,不利于機體健康。②除去必要的飲食控制與營養指導。需依據患者身體條件擬定強度適宜的運動計劃,以維持妊娠期血糖指標處于穩定狀態,推薦運動有體操、太極拳、緩慢騎車、散步、購物、做家務等[2]。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指導后餐前、餐后2 h血糖變化情況、護理后生活質量(SF-36)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進行葡萄糖耐糖試驗,餐前血糖正常指標:3.89~6.1 mmol/L,餐后血糖正常指標:≤7.8 mmol/L。生活質量判定指標: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軀體角色。以及觀察兩組圍產兒情況。
1.4? 統計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21.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餐前、餐后2 h血糖變化情況比較
研究組(n=39),餐前(4.30±0.42)mmol/L、餐后2 h(6.59±0.61)mmol/L;參照組(n=39),餐前(4.83±0.77)mmol/L、餐后2 h(7.43±0.84)mmol/L;(餐前:t=3.774,P=0.000;餐后2 h:t=5.053,P=0.000)經組間比較顯示研究組產前及餐后2 h血糖指標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研究組(n=39)分,軀體功能(80.27±7.03)分、社會功能(82.33±7.50)分、情緒功能(87.21±7.51)分、軀體角色(83.26±7.10)分;參照組(n=39),軀體功能(60.20±5.16)分、社會功能(62.54±5.37)分、情緒功能(63.27±5.07)分、軀體角色(65.34±5.37)分;(t=13.221,P=0.000;t=12.345,P=0.000;t=15.177,P=0.000;t=11.564,P=0.000),經組間比較顯示研究組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圍產兒情況對比
經過不同方案干預后,參照組和研究組新生兒窒息情況分別為:10.26%(4/39例)、2.56%(1/39例),(χ2=4.941,P=0.026);兩組巨大兒發生情況分別為:30.77%(12/39例)、2.56%(1/39例)(t=28.651,P=0.000);由此可見,研究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和巨大兒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越來越多,使得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使圍產期母體和胎兒死亡率增加,給母嬰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若妊娠期糖尿并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容易引起胎兒生長緩慢、死亡、畸形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因此早期篩查并及時進行干預,對該病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及時接受有效的診療可保障圍產期并發癥得到有效降低,臨床意義顯著。現階段,妊娠期糖尿病治療主要以飲食控制與運動指導為主,因此,構建合理、科學的飲食計劃時治療顯效的關鍵因素。營養指導與飲食控制主要依照孕婦每日所需能量通過計算的方式將其轉變為具體食物,再在此基礎上對其作有效調整,確保飲食計劃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有效控制血糖,使其維持在穩定狀態,規避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導致的不良反應及一系列并發癥[3]。此外,妊娠期胎兒所有營養均來源于母體,故而控制飲食需適度開展,切不可限制飲食,以免發生低血糖癥狀。雖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原因較多,但好在病程較短,無顯著臨床癥狀,因此可通過控制飲食、營養指導以及適當運動對血糖指標水平進行控制,除特殊情況外無需用藥[4]。
相關學者[5]在研究中對孕早期個體化營養指導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通過在孕早期對孕婦實施個體化營養指導,能夠有效降低妊娠期發生糖尿病的概率,促進孕婦妊娠期體重的控制。該研究通過合理營養指導及飲食控制,對孕婦每日攝取總熱量、能量等進行計算,可有效改善其糖代謝紊亂情況,最終杜絕對胎兒的危害[5]。研究組患者接受營養指導與飲食控制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標均短與參照組,可以進一步證明上述對血糖指標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可避免因血糖過高而對母體及胎兒造成危害;此外,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亦顯著優于參照組,提示,有效的血糖控制及飲食干預可提升生活質量,確保孕婦機體健康。該研究中研究組實施營養指導與飲食控制相較于參照組實施常規指導而言更具優勢,且最終在數據對比方面均具有統計學意義[6-8]。
綜上所述,將營養指導與飲食控制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優勢明顯,可有效改善孕婦妊娠期血糖指標,降低圍產期并發癥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巨大兒發生率,值得廣泛運用于臨床中。
[參考文獻]
[1]? 姜淑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管理[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1):316.
[2]? 林柏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個體化營養膳食應用的效果評價[J]. 福建醫藥雜志, 2016, 38(5):33-35.
[3]? 劉丹丹, 劉學明, 張彥虎. 個性化營養指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6, 23(6):43-44.
[4]? 李學文, 楊芬紅, 李雪蓮. 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10):189-190.
[5]? 周云秀. 規范化治療聯合個體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7):831-832.
[6]? 鄧杏燕, 石一苗, 葛靜. 個性化飲食和運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7, 17(3):76-77.
[7]? 曹書密. 醫學營養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7):60-61.
[8]? 張樹青. 運動飲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觀察[J]. 醫藥前沿, 2016, 6(1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