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研 蔣小均



[摘要] 目的 探究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治療價值。方法 將2017年4月—2018年7月期間在該院接受診治的43例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體視網膜手術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患眼手術前后的視力情況、視網膜復位情況以及手術并發癥情況進行調查。 結果 該次研究共60只患眼,術前視力低于等于0.05的患眼共51眼(85.00%),其中視力在數指及以下的患眼達37眼(61.67%),無光感患眼2眼(3.33%);術后50只患眼完成隨訪調查,術后視力高于0.05的患眼共21眼(42.00%),視力在0.1以上的患眼達17眼(34.00%);所有完成隨訪50只患眼經手術全部復位,經1次手術復位39眼(78.00%),經2次手術復位9眼(18.00%),經3次手術復位2眼(4.00%),術后復位后再次發生脫落的患眼共6眼(12.00%);手術并發癥方面,術中視網膜裂孔10眼,視網膜脫落11眼,眼內出血13眼,術后高眼壓11眼。 結論 通過手術治療可一定程度的改善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視力狀況,具有一定的臨床治療價值。
[關鍵詞]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視力 臨床治療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b)-0186-02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指的是有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其能夠引起特異性的眼底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動脈瘤、出血斑點硬性滲出等,同時患者伴有嚴重的視力障礙[2],此外,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常會伴有其他眼部病變,病情極為復雜,導致治療時困難性較高。該次研究將2015年4月—2016年7月期間在該院接受診治的43例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治療價值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在該院接受診治的43例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診斷均被確診,該院征求了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同時該次研究得到了倫理委員會的許可。所有43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范圍在28~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2±9.9)歲,共60只患眼,視力范圍在無光感至0.4之間,所有患眼當中,24眼伴嚴重玻璃體積血且未被吸收,9眼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為視盤萎縮,10眼為視網膜血管閉塞,11眼為光定位不準。所有患者的基礎信息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該院對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體視網膜手術進行治療,主要為患者進行經扁平部三切口玻璃體切割術,同時為患者實施剝膜、眼內電凝和眼內激光光凝治療。在手術過程中,3只患眼同時進行孔膜環扎,17只患眼同時實施超聲乳化晶體摘除,12只患眼同時進行晶體囊外摘除手術,20只患眼同時完成人工晶體植入。眼內填充物方面,12眼填充物為硅油,43眼使用曲安奈德,3眼使用康博西普,2眼使用雷珠單抗。6眼發生視網膜脫離,為其實施視網膜切開松解,4眼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且眼壓控制不良,為其實施睫狀體光凝術。手術結束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調查,隨訪時間在3~26個月之間,平均隨訪時間為(6.3±2.1)個月。所有60只患眼,50只患眼完成隨訪調查,10只患眼失訪。
1.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術前后患眼視力情況、視網膜復位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用百分數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手術前后視力情況
該次研究共60只患眼,術前視力低于等于0.05的患眼共51眼(85.00%),其中視力在數指及以下的患眼達37眼(61.67%),無光感患眼2眼(3.33%);術后50只患眼完成隨訪調查,術后視力高于0.05的患眼共21眼(42.00%),視力在0.1以上的患眼達17眼(34.00%)。見表1。
2.2? 患者視網膜復位情況
所有完成隨訪50只患眼經手術全部復位,經1次手術復位39眼(78.00%),經2次手術復位9眼(18.00%),經3次手術復位2眼(4.00%)。此外,術后復位后再次發生脫落的患眼共6眼(12.00%),隨后通過硅油取出術,5只患眼再次復位,復位情況良好。見表2。
2.3? 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在手術并發癥情況方面,術中并發癥包括視網膜裂孔,該次研究共10眼(16.67%)在術中發生視網膜裂孔;術后并發癥包括視網膜脫落、眼內出血以及術后高眼壓,該次研究中視網膜脫落共11眼(18.33%),眼內出血共13例(21.67%),術后高眼壓共11例(18.33%)。見表3。
3? 討論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晚期患者,其視網膜發生廣泛性缺血,導致大量新生血管增殖,從而引發玻璃體積血,并發生視網膜脫離,此外還會伴有其他眼部病變。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是當前治療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其能夠清除玻璃體視網膜上的血管增殖,同時還可對屈光間質的透明度進行改善,從而達到視網膜復位的目的[3]。Matsunaga等人[4]的研究表明,接近3%的糖尿病患者,其視力在0.3以下,視力低于0.05的患者人數達到1%。視力保障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5],因此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預后極為重要,在該次研究中,術前視力大于0.05的患眼僅9眼(15.00%),術后視力大于0.05的患眼為21例(42.00%),結果表明患者經手術,其視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通過對該次研究的病例進行分析,發現患眼合并病變的類型與患者的預后有著一定關系,對于伴有視盤萎縮、光定位不準、視網膜血管閉塞等眼部合并病變的患眼,預后情況較差,其余患眼則均具有良好的預后。另外,術前僅2眼無光感,術后無光感則達到6眼,其中3眼視網膜復位后,視力恢復至0.1以上,后期發生玻璃體出血,隨后因身體狀況差而放棄眼部治療,此結果表明患眼預后可能與患者的治療順應性有一定關聯,治療預后也因人而異,但總體來說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參照何艷慧[6]的研究結果得知,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伴視盤萎縮、光定位不準、視網膜血管閉塞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差,因此針對這類患者來說,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采取合理的治療,但對于單純性的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晚期患者來說,其預后較好,治療效果顯著,與彭超[7]等人的研究結果想對比,與該次研究的結果吻合。
綜上所述,通過手術治療可一定程度的改善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視力狀況,具有一定的臨床治療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雙農,唐仕波,李加青,等.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價值探討[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6,24(3):23-26.
[2]? 曾軍,朱曉華,唐羅生,等.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的效果[J].醫學臨床研究,2005,22(8):1083-1085.
[3]? 李冬育,李克寧,陳芳,等.島狀膜手術在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9,27(9):1018-1020.
[4]? DR Matsunaga,JJ Yi,LO De Koo,et al.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Human Subjects[J].Ophthalmic Surgery Lasers & Imaging Retina,2015,46(8):796-805.
[5]? 衣曉蕾,羅蘭,王韌,等.超聲在增值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割術前的應用價值[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1):6964-6965.
[6]? 何艷慧.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09.
[7]? 彭超,王立,陳惠莉,等.玻璃體切除治療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10):212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