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洋

[摘要] 目的 分析合并糖尿病對轉移性肝癌患者開展介入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所產生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間94例轉移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進行分組,觀察組(n=46)合并2型糖尿病,對照組(n=48)未合并2型糖尿病,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嚴格控制,滿足介入治療標準后方能開展手術,對比2組患者介入治療前后相關情況。 結果 2組患者均順利完成介入治療,治療期間未出現死亡病例;觀察組術前空腹血糖值(9.23±3.04)mmol/L,高于對照組(5.03±1.89)mmol/L,觀察組介入治療次數、介入治療期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6.52%)明顯高于對照組(25.00%),組間差異對比明顯(P<0.05)。結論 轉移性肝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后,對其介入治療安全性產生一定影響,降低介入治療次數和治療期,增加患者住院時間,術前積極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結合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來對介入治療方案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提高治療安全性。
[關鍵詞] 糖尿病;轉移性肝癌;肝癌介入治療;肝膿腫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b)-0038-03
轉移性肝癌屬于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逐漸提高,對患者產生較大影響,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權威文獻[1]認為,目前臨床治療轉移性肝癌主要采用TACE介入性治療,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預后效果。但是,觀察發現,若轉移性肝癌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會對介入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增加治療難度的同時,進一步增加患者診療風險。為此,應對糖尿病對介入治療所產生的實質性影響進行分析,最大程度控制治療風險,促進患者安全就診。為此,選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94例轉移性肝癌患者,對其臨床診療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所在醫院收治的94例轉移性肝癌患者作為病情觀察對象,所選患者均符合轉移性肝癌相關診療標準[2],患者本人能夠配合治療,家屬等對治療相關情況知情。根據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進行分組,觀察組(n=46)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齡44~76歲,平均年齡(66.38±3.92)歲。對照組(n=48)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6.27±3.94)歲。2組患者意識清晰,納入治療依從性較高者及同意知情診療工作情況者,同時納入臟器功能無嚴重損傷者。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分組研究價值。
1.2? 排除標準
病例收集工作滿足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標準[3],排除病例包括①合并免疫系統、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者;②其他原因導致的明顯治療風險者;③合并心肺功能、肝腎功能嚴重損傷者;④合并老年癡呆、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類嚴重疾病者;⑤觀察組合并2型糖尿病者患者病程低于1年情況;⑥預計生存期不足半年者。
1.3?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均及時協助患者開展肝腎功能檢查,做好血常規、血糖指標、電解質等檢查,對患者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查,及時行CT掃查,必要時為患者開展MRI檢查,進一步對患者肝癌腫瘤大小、所在部位及變化情況進行監測。觀察組患者由于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較大,血糖控制不良,術前每天均為其開展餐前血糖檢查,口服降糖類藥物,病情嚴重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方式,控制餐前血糖水平,使其在安全范圍之內,從而滿足介入手術治療標準,降低治療風險。血糖控制達標后,對患者開展介入治療,結合患者實際需要,正確選擇治療藥物。介入手術結束后,對患者進行保肝、止吐等對癥支持性治療,最大程度控制治療風險,保證患者介入術治療安全。
1.4?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介入治療相關情況進行總結,對比2組術前空腹血糖值、介入治療次數、介入治療期及住院時間,做好詳細記錄和對比。與此同時,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做好統計工作。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介入治療情況分析
2組患者均順利完成TACE介入治療,治療期間未出現死亡病例;介入治療結束后,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消化道不良反應及高熱癥狀,采用對癥支持性治療后,患者術后癥狀均好轉。部分患者出現肝功能損傷,采用保肝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1~2周后異常指標降至正常是水平。觀察發現,2組患者均能耐受超過3次的介入治療。
2.2? 基本治療情況對比
統計分析結果證實,觀察組術前空腹血糖值(9.23±3.04)mmol/L,高于對照組(5.03±1.89)mmol/L;與此同時,觀察組介入治療次數、介入治療期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13.58±4.39)d,明顯高于對照組(7.82±3.27)d,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并發癥情況比較
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術后主要并發癥未肝膿腫,部分患者伴有發熱和低血糖癥狀。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52% vs 25.00%)可以發現,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轉移性肝癌發病率比較高,一旦病灶出現轉移,則會增加治療難度,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目前,臨床治療轉移性肝癌主要采用TACE介入性治療,通過實踐經驗證實,肝癌影像TACE介入治療方法不僅操作簡便,也不會對患者造成嚴重損傷,患者耐受性比較高,是目前臨床治療轉移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很多患者發現病情時已經是中晚期,治療配合性和依從性均比較差,給患者帶來嚴重思想負擔,增加并發癥風險[4]。與此同時,觀察發現,若轉移性肝癌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療會受到一定影響,及時對糖尿病影響進行分析,做好干預,對保證患者介入治療效果與質量具有重要幫助。2型糖尿病則屬于常見的代謝異常性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病情反復,無法根治,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對于合并糖尿病的轉移性肝癌患者,其體內血糖波動,可能對肝癌介入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5]。
為此,臨床為患者提供診療時,應對患者病情、身體條件、血糖水平進行評估,采取一定方法,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嚴格控制,使其能夠滿足手術治療要求,減少糖尿病病情對介入治療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研究發現[6],轉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后,原發病和合并癥的共同影響,會制約餐前血糖控制能力,使其很難達到正常范圍。住院期間,需要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監控,無形中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費用支出。同時,觀察發現,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可介入次數會明顯降低,說明糖尿病是影響介入治療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患者可介入期限受限,也成為介入治療受到制約的關鍵性因素。結合實踐情況,認為轉移性肝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對其開展介入化療治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①多數轉移性肝癌患者通常沒有合并肝硬化癥狀,即使病灶轉移,其肝功能也基本上處于正常范圍。但是,合并糖尿病,患者多為高血壓和肥胖病例,此類患者雖然具有血糖控制經驗,但是也不要忽視對其血糖的控制,從而排除危險因素,為患者提供最大保障。
②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患者介入治療前未發現自己有糖尿病,術前檢查血糖水平,才發現滿足2型糖尿病診療標準。對于此類人群,應在治療前對患者開展二次檢查,再次明確血糖情況,如果血糖水平控制不良,則盡量暫緩介入治療時間。
該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均順利完成介入治療,治療期間未出現死亡病例,且所有患者均能耐受超過3次的介入治療。與此同時,觀察組術前空腹血糖值(9.23±3.04)mmol/L,高于對照組(5.03±1.89)mmol/L,與權威文獻[7]報道結果基本相同,說明合并糖尿病患者即使進行術前血糖控制,其空腹血糖值還是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應對其加以關注,并采取一定措施減少風險。觀察組介入治療次數、介入治療期均低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糖尿病者,對介入手術治療產生較大影響,一方面降低患者耐受性,另外一方面縮短患者介入治療期,對患者總體恢復造成一定制約。觀察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6.52%)明顯高于對照組(25.00%),組間差異對比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權威文獻報道[8]結果相符,進一步說明該研究內容真實可信,同時也表明一旦合并糖尿病,將會延長治療時間,對患者總體預后效果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該研究選取94例轉移性肝癌患者,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對介入治療所產生的影響,結果顯示,轉移性肝癌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可顯著增加介入治療風險,對其安全性與可靠性產生一定影響,不僅體現在降低介入治療次數和治療期上,同時也體現在明顯延長患者住院時間上。因此,建議在為患者開展介入治療時,應對患者開展系統性術前檢查,觀察患者血糖水平,特別是空腹血糖值,并采取一定措施進行干預,降低血糖,使患者能夠滿足介入術治療要求,從而降低診療風險。
[參考文獻]
[1]? 秦建民.轉移性肝癌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選擇與臨床意義[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8,26(29):1677-1687.
[2]? 于金東,李霜.原發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病理特點對比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3):73,77.
[3]? 謝寶杰,朱麗娜,殷風華,等.DynaCT對肝轉移瘤介入治療具有指導意義[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1-6.
[4]? 朱大衛.綜合介入方案治療轉移性肝癌的效果及其對患者生存期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4):19-20.
[5]? 杜友利,陳夢宇,王東旭.介入治療對轉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情況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3):34-35.
[6]? 王凇,郝艷紅,楊薇,等.肝癌射頻消融后肝膿腫的發生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8,15(1):37-41.
[7]? 韓吉祥,代青湘,張鵬,等.青海地區藏族并發肝癌、糖尿病與核受體輔酶激活蛋白5基因表達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高原醫學雜志,2017,27(1):5-8.
[8]? 王成達.轉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和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