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瑤枝,董宏英
(臨海巿婦幼保健院 計劃生育科,浙江 臨海 317000)
宮內節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 IUD) 是一種放置在子宮腔內的避孕裝置,是我國育齡女性避孕主要工具之一[1]。放置IUD作為一種相對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因其避孕方便、長效、經濟、安全、可逆及可在子宮內長期放置等優點,為廣大育齡期女性所接受。臨床發現,較多圍絕經期女性存在取環困難[2]。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通過對圍絕經期IUD取出困難女性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圍絕經期女性IUD取出困難的相關因素,分析其處置方法并探討其預防策略。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臨海巿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取出IUD的圍絕經期女性178例。入選研究對象均無取環禁忌證,B超或陰道檢查確定IUD在宮腔內。排除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臨床資料不全患者。其中IUD取出困難的61例女性為觀察組,年齡46~54歲,平均51.47±4.92歲;一次性取出IUD的117例女性為對照組,年齡46~54歲,平均51.29±4.60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取環 (1)一次性取出IUD:通過B超檢查,子宮大小、宮腔形態以及節育器形態無異常或僅不見尾絲,經牽拉IUD尾絲即取出,或用普通取環鉤探入宮腔,可一次性順利完整取出,包括需要時稍加擴宮。(2)IUD取出困難,符合以下任意一項:①IUD向外拉出受阻,需扭轉或搖晃節育環,才可取出;②宮腔、宮頸內口合并宮腔粘連,宮口緊,探針進入宮腔困難,擴宮或剝離粘連組織,將取器鉤探入宮腔取出IUD;③IUD嵌頓于宮壁內,需將其拉至宮口處,剪斷抽絲取出;④IUD嵌頓或直接勾取后IUD出現斷裂,不易取出[3-4]。
1.3 觀察指標 置環時機、取環年齡,帶IUD時長(置入IUD到取環時間),定期體檢情況,節育環老化、更換不及時,環大小不適,心理恐懼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并進行Logistic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影響節育環取出的單因素分析 觀察組61例女性中發生IUD嵌頓24例、環變形15例、環異位7例、環斷裂6例、環部分殘留6例、穿透子宮肌層3例。觀察組女性取環年齡、節育環老化更換不及時比例、環大小不適比例、心理恐懼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女性人工流產術后置環率、剖宮產術后0.5~1年置環率均高于對照組,自然分娩后3個月~0.5年置環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女性帶IUD時長、定期體檢比例、健康宣傳比例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圍絕經期女性節育環取出的單因素分析
2.2 影響節育環取出的多因素分析 將取環年齡、帶IUD時長、人工流產術后置環、自然分娩后3個月~0.5年置環、剖宮產術后0.5~1年置環、定期體檢、節育環老化更換不及時、環大小不適、健康宣傳、心理恐懼為自變量進行賦值,以節育環取出困難發生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取環年齡、帶IUD時長、人工流產術后置環、自然分娩后3個月~0.5年置環、剖宮產術后0.5~1年置環、節育環老化更換不及時、環大小不適、心理恐懼是圍絕經期女性節育環取出困難的危險因素(P<0.05),定期體檢、健康宣傳是圍絕經期女性節育環取出困難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圍絕經期女性節育環取出的Logistic分析
宮內放置IUD是育齡女性節育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通過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改變子宮內激素分泌的生化環境,使子宮內膜出現炎癥,促進前列腺素酶的釋放,影響受精卵著床以達到避孕目的。圍絕經期女性在取環過程中常出現變形、嵌頓、異位、殘留、斷裂等而導致節育環取出困難[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女性取環年齡、節育環老化更換不及時比例、環大小不適比例、心理恐懼發生率、觀察組女性人工流產術后置環率、剖宮產術后0.5~1年置環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自然分娩后3個月~0.5年置環率、帶IUD時長、定期體檢比例、健康宣傳比例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影響圍絕經期女性節育環取出困難的主要影響因素可能為:①生理變化和年齡。圍絕經期特別是絕經后女性的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可導致子宮、陰道壁萎縮,宮腔縮小;子宮肌肉變薄變脆,宮頸彈性降低,宮頸暴露困難[6];子宮、宮頸管粘連或狹窄概率變大,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提高[7]。②IUD放置時間。IUD本身可誘導炎癥,如子宮肌炎、附件炎等,引起子宮壁韌性減低導致嵌頓;同時長期放置IUD可刺激子宮內膜前列腺素的釋放,導致子宮收縮,增加IUD變形、移位、殘留和嵌頓的可能[8]。③ IUD 置入時機和大小。人工流產術后的子宮宮腔較大、腔體較軟且常有創傷,此時置入IUD,一方面會給子宮增加新的損傷,另一方面選擇的IUD尺寸難以適應復原后的子宮;哺乳期子宮較軟且薄,操作不當易造成穿孔[9];反復多次刮宮或人工流產術均可導致子宮損傷,也易引發IUD移位。④定期檢查和健康宣傳。⑤精神壓力。術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可增強機體應激反應程度和降低受術者的痛閾[10]。
相應的預防和處理措施:①置環時需告知患者IUD類型、型號、使用年限,盡量選擇質地柔軟、有效期長,副反應少的IUD。②選擇合適的時間置入合適的節育器,避免人工流產術后立即上環,哺乳期女性注意放置力度的控制,最佳上環時間為女性在子宮復舊良好及月經干凈后3~5 d放置IUD。③定期體檢,及時取出或更換異常環[11]。④閉經后的半年至一年內是取出IUD最佳的時機,做好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女性的健康宣教和隨訪,及時告知最佳取環時間[12]。⑤取環前需了解IUD的類型、大小、位置、放置年限及有無嵌頓等情況,進行常規腔內B超檢查;對于IUD 嵌頓情況,可聯合B超、宮腔鏡實施取環[13-14]。⑥加強術前心理干預[15]。⑦加強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
綜上所述,取環年齡、帶IUD時長、人工流產術后置環、自然分娩后3個月~0.5年置環、剖宮產術后0.5~1年置環、節育環老化更換不及時、環大小不適、心理恐懼、定期體檢、健康宣傳是圍絕經期女性節育環取出困難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