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歡,盛苗苗,董小余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內分泌科,浙江 溫州 325015)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定義為妊娠期首次發(fā)生或者潛在的葡萄糖不耐受的現(xiàn)象,近年來中國GDM的患病率迅速上升[1]。GDM通常會在分娩后緩解。但是,受此影響的產婦在以后的生活中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此外,GDM產婦的新生兒也會面臨巨大兒、肩難產、產傷和低血糖等風險。因此,國際GDM與妊娠協(xié)會(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 , IADPSG)提出,GDM的治療目標不僅僅局限于血糖控制與并發(fā)癥預防,還應關注患者心理變化與生活壓力[2]。
護士為主導的癥狀自我管理項目(nurse-led supportive symptom management program,NLSSMP)在護士的引導下建立行為控制方案與目標,促進其自身在疾病管理中的參與,增強其成功執(zhí)行健康行為的能力信心,從而減輕疾病所致的健康損失。NLSSMP已在多種慢性疾病的管理中具有確切效果。但是,目前關于護士為主導的癥狀自我管理項目對于GDM患者的血糖結果的影響,尤其是對于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的測量結果仍然存在矛盾[3]。此外,自護行為以及授權能力雖然和GDM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但目前學界對此研究仍然較少。本文擬通過隨機臨床對照試驗,探討NLSSMP對GDM血糖控制、自護行為及授權能力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樣本量計算借助于G×Power軟件,設定α為0.05, (1-β)為0.8,授權能力得分為30,同時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10%~20%的脫落率,確定觀察組和對照組樣本量各44例。根據樣本量計算結果,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通過門診海報與微信推送招募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孕周≥12周,且經IADPSG診斷標準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4];年齡20~40歲;初產產婦且初次到門診就診;能理解并自行填寫研究所需問卷。排除標準:存在糖尿病病史;陰道出血或不適宜健康鍛煉;患有精神疾患、惡性腫瘤者;肝腎功能不全者。采用數(shù)字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7.6±2.1歲;學歷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及大專10例,本科以上8例;BMI指數(shù)平均24.01±0.1kg/m2,體重平均56.6±6.1kg;對照組平均年齡27.1±2.5歲;學歷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大專8例,本科以上11例;BMI指數(shù)平均24.23±0.3kg/m2,體重平均56.7±7.1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行GDM血糖控制相關常規(guī)健康教育,每周1次,共12周。宣教內容嚴格按照美國婦產科醫(yī)師協(xié)會實踐指南(2017版)展開[5]。觀察組由專科護士進行12周的護士為主導的癥狀自我管理項目。①第1周,進行3個階段工作。第1階段,即第1周的第1天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評估。專科護士采用自護能力評分表對GDM患者進行評分,評分條目項中低于20分的患者,在1周1次的面對面隨訪基礎上將加入1周2次的電話隨訪,督促并提高GDM患者的自護能力;第2階段即第1周的第2天,制定GDM患者可達到的每周目標計劃;第3階段即第1周的第3天,為患者共同設計每周5次的運動的方案。運動包括30分鐘的有氧運動、拉伸運動以及20分鐘的抗阻運動,從瑜伽、慢跑、太極、拉繩、標準化抗阻運動活動中選擇患者感興趣及執(zhí)行力較好的。第1周運動時,專科護士通過Borg等[6]制定的perceived level of exercise(PLE)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監(jiān)控。PLE系統(tǒng)將運動強度評分為6~20分,本研究將患者運動強度控制在12~16分,避免運動所致的損傷。對于前期評估發(fā)現(xiàn)的心理壓力較大患者,在具體干預時將在每周多提供1次1個小時的壓力舒緩治療。②第2~4周,患者嚴格按照干預第1周的要點進行癥狀自我管理,專科護士也按照前期的計劃頻率對患者進行隨訪。每周日,專科護士小組會聯(lián)合家屬召開組會,梳理本周患者執(zhí)行情況,調整未來執(zhí)行計劃。③第5~6周,觀察組組織進行經驗交流,邀請血糖控制較好的GDM孕產婦進行經驗分享,提供同伴教育支持,專科護士總結經驗要點,促進患者執(zhí)行GDM控制方案。④第7周,進行階段性評估與總結,專科護士再次對患者進行評分,了解患者對運動方案的執(zhí)行及耐受,根據評價結果調整個體運動方案、心理干預方案,調整剩余干預階段每周目標計劃。⑤第8~12周,根據新指定的目標計劃執(zhí)行方案,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自我管理情況及方案執(zhí)行情況,每周2次,督促患者執(zhí)行計劃,直至項目結束。
1.3 評價指標 干預12周后,(1)比較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包括餐前血糖、餐后血糖與HbA1c,餐前與餐后血糖均使用One Touch Verio Flex meter采集測量。清晨采集空腹血行HbA1c檢測。(2)自護行為評價:采用自護行為量表(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SDSCA)進行GDM患者自護行為情況評價。該量表由美國俄勒岡大學Toobert博士[7]編制而成,包括飲食、運動、血糖測試、用藥、足部護理5個維度。各條目得分1~7分,自護能力與得分成正比。本研究采用陳玨玉[8]翻譯校正的版本,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2。本次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4。(3)授權能力:采用GDM授權簡化量表 (the diabetes empowerment scale-short form, DES-SF) 進行授權能力評價,量表由美國密西根大學Anderson編制[9]。問卷各條目采用1~5的Likert評分方式打分,從“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授權能力與得分成正比。該量表漢化版在國內已得到廣泛應用[10],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5,本研究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2。

2.1 血糖控制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餐前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A1c表達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2.2 自護行為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基線SDSCA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CA量表5個維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DSCA量表得分情況比較分)
2.3 授權能力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基線DES-SF量表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DES-SF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DES-SF量表得分情況比較分)
Skar等[11]研究顯示,護士為主導的癥狀自我管理項目不僅可以有效降低GDM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數(shù)值,而且具有降低HbA1c的趨勢。本結果發(fā)現(xiàn),為期12周護士為主導的癥狀自我管理項目的干預有效改善了G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并降低了HbA1c表達水平。但這一結果與Luoto等[12]的研究結果不一致,Luoto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4周的護士主導健康教育項目并不能有效改善GDM患者的血糖指標。探究原因,可能是因為樣本的BMI數(shù)值所占比例不同,肥胖是導致GDM的重要因素之一[13]。本次研究中,患者BMI指標較Luoto的研究更好,因此在干預后可能達到更為理想的結果。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以護士為主導的癥狀自我管理項目可有效提高GDM患者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用藥能力水平,研究結果與Jones等[14]的研究結果類似。可見,癥狀自我管理項目框架模式中強調了GDM患者目標的形成不再完全依賴與護士指導與制定,它更強調護士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共同制定可以達成的目標,從而促進患者自護能力的養(yǎng)成。
授權能力結果顯示,通過自我管理知識技巧的掌握,加上自我管理在教育與心理輔導的綜合措施,為GDM所致的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緒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此外,同伴教育的干預模式提升患者的社會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了患者的授權能力,結果評測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因此,將GDM患者相關臨床目標轉變?yōu)楣ぷ饔媱澘衫诨颊邍L試用各種方法來克服障礙,在達成目標中利于GDM進行行為改善,最終達到血糖控制目標[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