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巴西特派記者 邢曉婧

“在這里,我已經看到世界的未來。”暫且不論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散文集《巴西:未來之國》中的這句話是否適用于今時今日,在巴西的當下與未來,中國成為重要參與者卻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巴西新總統博索納羅競選期間的系列言論卻一度給中巴經貿合作蒙上一層陰影。近日,作為由環球網組織的“中國網絡名人環球行——拉美站”成員,《環球時報》記者參加了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的中巴智庫論壇、中資企業座談會等活動,走訪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等城市,對話中巴政、商、學界人士,了解在巴中企的發展現狀,探索兩國未來合作的多種可能性。
深耕當地——雖經歷政治動蕩,但仍為目標而堅持
高聳的白色鐵塔,一根根輸電導線凌空而過,串聯成熱帶雨林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便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的巴西美麗山直流特高壓二期項目(簡稱“美麗山二期項目”)。該項目工程途經巴西5個州、81座城市,經過北部亞馬孫雨林、中部塞拉多熱帶草原和南部大西洋沿岸山區三個地理氣候區,從北至南跨越或繞過20個自然保護區。
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簡稱“國網巴控”)所在的里約大廈,是里約市中心的地標性建筑,中國電力裝備公司等不少中企也在此辦公。走進大樓,《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當地面孔的員工遠遠多于中國人,他們身穿國家電網制服,上面并排繡著中巴兩國國旗。
在一張資產分布圖前,不同顏色的線條勾勒出國家電網在巴西的項目線路。國網巴控董事長蔡鴻賢指著一條藏藍色的線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條就是美麗山二期8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全長2539公里,輸電能力400萬千瓦,是巴西歷史上最大的輸電項目,也是全世界最長的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
國家電網公司于2017年與巴西卡瑪古集團等完成股權交割,成功收購巴西最大配電企業CPFL54.64%的股權。對此,巴新總統博索納羅曾稱,不該允許中企控制巴西重點產業,“中國不是在巴西收購,而是在買下整個巴西!”
美麗山二期項目是巴西歷史上所經區域生態環境最多樣、屬地關系協調最復雜的工程項目。蔡鴻賢說,如此龐大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絕非一帆風順,動蕩的政治局勢是其中一項重大挑戰。
根據巴西法律,項目開工前必須取得環保署的施工許可。巴西環境保護法有2萬多條,被認為是世界上環保法規最多的國家,審批程序繁雜。為確保按時開工,國家電網先后聘用400多人參與環評工作,最終提交的報告達56卷。
不料,審核期間,恰逢時任巴西總統羅塞夫遭彈劾,政府機構動蕩,包括環保署在內的各個部門負責人幾經變動,給項目推進帶來極大困難。項目團隊無數次與巴西能礦部、環保署等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經過25個月的努力,項目最終得以通過。
國網巴控總經理常忠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盡管博索納羅就職后尚未直接就美麗山二期工程發表過看法,但巴政府相關部門一如既往地支持該項目。“電力工程是巴西的應急工程,這在巴西是跨世紀的大工程,只有國家電網才有實力完成。巴政府希望中方如期甚至提前完工,因為該項目本身就為當地創造了1.8萬個直接就業崗位,一旦投入使用可以降低電價,減少民眾用電成本,還能為巴西提供穩定的電力。”
常忠蛟說,目前來看,新總統上臺并未給中企造成負面影響,國家電網一直以來秉承的目標是“為巴西可持續發展輸送電力”。他相信,只要堅持做到這一點,公司未來在巴經營不會因政治因素而出現大的波動。
正確選擇——對“中國速度”從驚訝到適應
巴西是中國在拉美地區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投資目的地國。近10年來,200余家中國企業落戶巴西,中國對巴西投資年均增長29%。
中國家電品牌TCL開拓巴西市場時沒有選擇單打獨斗,而是跟當地家電龍頭企業SEMP“強強聯合”,成立合資公司。短短3年,憑借TCL的先進技術及SEMP的銷售渠道和管理經驗,共同打造了國際化品牌本地化運營的典范,業務范圍覆蓋電視、手機、空調等領域。
在和中企聯姻前,SEMP曾跟日本東芝合作39年。SEMPTCL合資公司CEO里卡多·弗雷塔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SEMP與東芝的合作整體來說比較愉快,可是從十幾年前開始,東芝總部接二連三爆出各種丑聞,這幾年更是負面新聞纏身,作為股東,東芝公司沒能起到任何積極正面的作用。于是從2015年起,他們著手尋找新的合作伙伴,當時日系家電品牌日薄西山,中國品牌迅速崛起,SEMP最終將合作對象鎖定為TCL。
談起與中日企業的合作體驗,里卡多感嘆“非常不同”。他說,日本企業森嚴的等級和繁冗的規章一次次挑戰他的容忍程度,無休止的會議、討論、提案,最終決定遙遙無期。而中企讓他驚訝于有時候發幾條微信就能做出決定,然后大家擰成一股繩加油干。里卡多說,“一開始不太適應這種‘中國速度,現在已經愛上這種感覺”。
“作為企業,我們比較關心巴西的經濟政策,至于政府變化,我們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SEMPTCL合資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岳海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認為巴政府本身帶來的變數不大,我們是合資企業,政治方面沒問題。接下來會按既定策略,加大對巴西市場的投資力度。”有熟悉情況的官方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博索納羅競選期間的言論實為政治語言,觀察其上臺數月來的表現不難看出,他在對華問題上的態度明顯緩和,這其中有巴國內利益集團施壓及中國外交積極作為的因素,但關鍵還在于巴西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今非昔比——過去巴西人向往在歐美、日資企業謀得一職,現在換成了中企
范凌峰是美麗山二期項目計劃處工程師,他在巴西已工作了十幾年。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剛來時巴西人不相信他是工程師,那時但凡提起中國人,當地人想到的不是路邊賣“炸餃子”的小販,就是賣假冒偽劣產品的商販。“炸餃子”是一款巴西最常見的路邊小吃,個頭比中國傳統水餃大一些。
現在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一天午餐,《環球時報》記者偶遇一家巴西人。男主人主動上前攀談:“你們是在建美麗山工程嗎?我家就在施工現場附近,我們非常關注這個項目,開通后供電可以更穩定了吧?”原來,他看到記者的同伴身著“國家電網”制服。
巴西貿易與合作局前局長溫貝托·里貝羅常年往返于中巴之間,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便宜沒好貨”是巴西人早期對中國企業的印象,這不能說是偏見。然而近年來中國企業專注于品牌經營,注重產品的質優價廉,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當地人對中企的印象。過去巴西人向往在歐美、日資企業謀得一職,現在中企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第一選擇。
里貝羅對中巴經濟動向有著深入觀察,他告訴記者,除了能源、基礎設施等傳統項目,兩國在科技領域也大有可為。像在中國很火的外賣、打車等手機應用,在巴西都有了本地版。最近他一直在考察中國智慧城市的相關項目,希望把這一概念帶回巴西落地。
《環球時報》記者在采訪期間明顯感受到,隨著中巴經貿往來日益深化,巴西各界格外關心中國的政策動向。日前在巴西利亞舉辦的“中巴智庫論壇”恰逢周末,巴政府官員、前政要、智庫學者、媒體界人士悉數出席,和中方人員一起圍繞巴西如何參與“一帶一路”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企對進軍巴西表現出濃厚興趣。快手高級副總裁余海波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巴西是拉美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從用戶數來看,也是全球第四大互聯網市場。雖然在巴西,臉書、奈飛、Instagram、You?Tube的使用率較高,但短視頻形態的產品仍少見,存在巨大的市場機會。
中國駐巴西前大使李金章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企晚于歐美、日韓企業進入巴西,但融資能力強、技術設備領先、產品性價比高等是我們的突出優勢。巴西是拉美最大的國家,其政策走向將影響周邊,巴政府更迭是否會對中企造成影響還需觀察。但就歷史經驗來看,巴西專注發展經濟,很少參與地區政治紛爭,有理由相信巴西接下來依然會為中巴企業深化合作奠定基礎。▲
環球時報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