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魁
摘 要:李清照的《醉花陰》是一首思夫詞,真實委婉地反映了詞人離別丈夫后的那種失魂落魄,無法排遣的相思之情。這首詞運用了移情于物,以景結(jié)情;活用典故,借助隱喻;以身傳情,聲色雙絕的表達方式。它充分體現(xiàn)了李清照在詞的語言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
關(guān)鍵詞:醉花陰;抒情藝術(shù);隱喻
被清人王士禎稱為北宋詞壇婉約派宋主的李清照恪守詞“別是一家”說,使詞與詩分工,作詞以柔婉為主要風(fēng)格,以含蓄為基本筆法,靠景物、形象傳情,以家常言語生致,不求盡詩所能言,能達詩所不能至之妙。她的《醉花陰》詞作于宣和二年(1120),當(dāng)時趙明誠出守菜州,而李清照仍居青州,因此這是一首思夫詞,真實委婉地反映了詞人離別丈夫后的那種失魂落魄、無法排遣的相思之情。
一、移情于物,以景結(jié)情
這首《醉花陰》詞的上闋寫?yīng)毺幖拍涔P即移情于物:白天香煙繚繞如云霧,“愁永晝”定下全詞的基調(diào),次句即寫室內(nèi)光景:爐中薰香一點點地燃,時光一分一秒地換,實在難以忍受。從抒情主人公不時去看香爐里的瑞腦燃燒了多少的細節(jié)中,我們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佳節(jié)又重陽”,用內(nèi)轉(zhuǎn)發(fā)點明時間,一個“又”字,則暗示:分別已兩年,平時思念,佳節(jié)更甚。飽寓對時光流逝的感傷,極具意境。但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半夜涼初透”,不只是身體感到?jīng)觯饕倪€是心里感到?jīng)觯瑢懙梦瘢庠谘酝狻_@首《醉花陰》從字面上看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是仔細尋味,它的每一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它借助了景和物結(jié),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李清照對趙明誠的那種苦苦思念之情。愁情與薄霧、濃云、瑞腦、金獸、玉枕、紗櫥、晝長、夜涼、西風(fēng)、黃花融為一體,妙合無痕。前人所謂“鏤金錯秀而無痕”,正可概括這一點。
二、活用典故,借助隱喻
這首詞下闋寫思夫深切,轉(zhuǎn)換空間,從室內(nèi)又轉(zhuǎn)到庭院,寫把酒賞菊,菊香盈袖,借“東籬”之典,超越了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近合“暗香”,遠應(yīng)“黃花”,不僅寫出孤寂難耐之感,同時也包含了陶淵明“泛比忘尤物”,借酒驅(qū)愁之意。典故的活用,即便不了解原來的典故,也能明了詞意。“簾卷”兩句,以黃花之“瘦”,塑造了一對“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形象。“瘦”一般是形容人的,用來形容花,自有新意。因為李清照憐花,所以在她看到西風(fēng)吹開簾子的同時,也就想到西風(fēng)拂動著菊花,感到菊花隨著氣候變冷而逐漸枯萎了。“人比黃花瘦”尤為絕佳,一個“比”字,一筆兩寫:她先把丈夫比作菊花,其“瘦”固然是因為思念自己,而自己的思念更深、更“瘦”。人類豐富的內(nèi)心感受和體驗是一種存在,人類認知、理解這種存在并進而表達這種存在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隱喻即其一種。人類內(nèi)心世界中的喜、怒、哀、樂、憂、怨、恨等情緒,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它們是無形、無聲、無嗅、無色的存在,要想抒發(fā)這些情緒并為他人所感知,只有借助隱喻。這首詞所用的隱喻,既新奇有形,又含蓄傳神。
三、以身傳情,聲色雙絕
李清照詞,擅長白描,善用口語,能煉字、煉句、煉意、煉格,形成“易安體”。她作詞十分講究聲律。她的《聲聲慢》開頭連用七個疊音詞,改押入聲韻,變舒緩為急促,變哀婉為凄厲,使讀者為之屏息凝聲。同樣要表達愁苦的心情,這首《醉花陰》的語音卻是另一種面貌。雖然也押仄聲韻,但通篇未用一個疊字。全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詞句度入音律,譜入心聲,不僅同樣令人感到幽細凄清,聲色雙絕,而且令人感到和諧雅暢,不落窠臼。這體現(xiàn)了詞家不加雕飾的本色,也說明了李清照在詞的語言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