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分析了九年級化學兩極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三種改善對策。包括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質量;利用多媒體、模型、投影等教學設施,增強化學知識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兩極分化
一、九年級化學兩極分化的成因分析
(一)教師方面
在初中教學中,由于社會發展等各種原因,教師和學校對學生的升學率更加重視,而忽略了很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教師更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素質教育。在九年級教師眼里,他們看到的只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也更關注優等生的學習,而成績差的“劣等生”經常被忽視。據筆者和同事的調查,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優等生的課堂提問和課后輔導機會遠遠大于劣等生,這種不公平待遇,使優等生充滿自豪,進而更加努力學習,而劣等生心中則充滿不滿,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此外,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實驗是最重要的學習工具。實驗的作用就是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引起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1]。但是在實際化學教學中,學校經費不足或者教師認識不到實驗的重要性等原因,導致實驗課效果非常差。
(二)學生方面
對于學生自身,經過初一初二的學習,很多差生已經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甚至對學習有了自卑感,導致他們不愿意學習。此外,對于化學學習,很多學生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導致花費的時間與收獲的效果不成正比,漸漸地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嚴重的會對放棄自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從而對學習心灰意冷。初中化學是在九年級新增的學科,經過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學生失去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即使有部分學生感興趣,也是體現在實驗上,對動手操作充滿了好奇,實驗以外的枯燥知識,仍然很難引起學生興趣。
二、改善九年級化學兩極分化的對策
(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對于九年級化學兩級分化現象,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針對這一現象,教師首先要正確看待,同時平等對待不同學生[2]。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尤其是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避免對學習失去興趣,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建立學習小組,在課堂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學生之間的幫助對學習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可使學生相互了解,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有效緩急兩極分化現象。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化學教師堅持以教師為主要,學生為次要的教學模式,同時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化學課堂枯燥的學習氣氛。在九年級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通過多媒體等技術,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實驗能推動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常見的堿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時,在盛裝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倒扣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通過真實的實驗和反應現象,讓學生直觀感受化學變化的奧妙,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二)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質量
隨著九年級化學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成為我國初中教育研究方向,也是推動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結合多種教學方式,逐層分析化學內容,有效解決重難點知識。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和簡單的分析,讓學生大致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然后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對質量守恒定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接著結合水分解實驗和水分子模型,分析物質、分子、原子之間的關系,并通過觀察計算水分子中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質量不變,得出質量守恒的結論。
此外,多媒體教學對化學課堂質量的提升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現象,具體化化學概念,并根據真實的實驗,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例如,關于分子和原子知識,其原理難以直觀理解,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將物質之間的化學變化解釋清楚,而借助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過程,將抽象的化學概念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生動地展示實驗過程和現象,讓學生對化學反應一目了然,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增強化學知識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九年級學生心智也不太成熟,抗壓能力弱,因此,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并且在升高中的壓力下,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我國新課程指出,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綜合發展能力,重視學生實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要想改變兩極分化,新課程的要求不可忽視,化學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平等對待不同學生。此外,九年級化學課程是學生首要接觸化學,要避免教學內容的枯燥、單一性,利用有趣、生動的化學知識,吸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例如,應用多媒體、模型、投影等教學設施,從感官上刺激學生,用球棍模型等讓學生認識分子和原子,繼而感受微觀物質世界的奧妙。將原子比喻成積木塊,分子比喻成由積木組成的各種樣式,得出微觀上的化學變化實質是原子重組為分子,分子分解為原子。化學變化過程中,原子的數量、種類等不會變化的結論,形象解釋了質量守恒定律。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差異,會產生常見的兩極分化現象。教師要正確認識兩極分化,平等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分析造成兩極分化的各種原因,采取合適的措施,有效改善兩極分化現象。
參考文獻:
[1]王立文.淺析九年級化學兩極分化的原因及對策[J].新課程(中旬),2016(12):284.
[2]馮桂泉.防止初中化學教學兩極分化的措施[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9):13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