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杰
摘 要:聾生個體差異確實很大,每個家庭教育環境不同,有一些學生還是多重殘疾。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如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組織好課堂教學呢?這就要求教師有必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實施差異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對于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個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找到滿足而能干。”探討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找到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孩子都熱愛數學學習,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關鍵詞:聾生;個體差異;不同學習需要;實施差異教學
我們應該關注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改變教師以往“整齊劃一”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教學設計關注差異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認真分析學生的現實認知發展水平和能力,做到化難為易,面向全體,關注個體,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學習和個體發展奠定基礎。新課引入生活化、揭示概念通俗化、分析思路常規化、總結規律條理化、練習形式多樣化、選題難度層次化。
1.了解學生的層次水平
在備課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不同班級不同的學習狀態,并針對這些情況制訂出不同的教學設計,讓所有的學生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之上都有所進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收獲。老師充分利用直觀、多媒體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把教學內容生活化。在教學面積的計算時,老師就給了學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時間和空間,讓同學們自己確定上課地點、上課所需的工具、自己選擇體現能完成又想學到的知識。他們在操場上通過實地測量地磚、籃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等等的長和寬,現場計算他們的面積,使興趣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體會得淋漓盡致。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做到了人人參與的教學。讓學習內容具體化、直觀化,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充分利用學科的課程資源
老師要善于抓住課堂的契機,利用課堂的資源創造積極的學習體驗。在課堂上,當發現有的習題被某個愛學習的學生提前完成時,老師要及時鼓勵他,讓孩子得到及時的鼓勵,并號召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也給了類似的學生信心和動力。
我們常常自己創造這種契機,故意出錯,讓學生產生意見分歧,引導他們去探究。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我拿著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說”是正方體,有的同學看了后馬上反對,有的認同教師的說法,有的則搖擺不定。我則要求學生拿出事實依據來說服她。學生興趣很高,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交流,據理力爭,經過一番“較量”,最后取得了正確結論。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嚴謹的探究精神。
二、不同學習需要的課堂形式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中,我們創設切合實際需求問題情境。通過交流、類比,引起認知沖突的問題,使課堂教學在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1.課堂教學“低起點、多層次”
課堂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低起點、多層次”。我們與學生換位思考,站在聾生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困難,體會他們的感受,特別是后進生在課堂上的挫敗感。所以我們尊重個體的差異,盡量尋找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創設的問題情境要讓學生可望又可及,使他們學習的熱情鞏固而持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的練習就是針對每一個人,層次不一。比如說分數的加減,讓能力強的計算難度大點的,能力弱計算難度小的,這樣每個學生都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更增加了學生挑戰高度的信心和決心。
2.重視動手操作,培養體驗交流
差異教學使每個孩子都參與學習,成了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只作為“觀眾”“聽眾”。為了充分運用這種優勢,在學習內容上應豐富多樣,如此,不僅讓學生在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才進行合作討論,像互相出題口算,互相檢查計算作業,交流學習方法,小組游戲學習、學習評價等都可以進行合作和交流。老師在設計“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教學時注重動手操作,學生樂于探究。新課標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探究長方形面積的過程中,老師多次設計了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擺一擺求出長方形的面積,使他們得出結論。而后,教師馬上又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面積都可用長乘寬來計算呢?又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任取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邊操作邊填表,讓學生在操作中獨立去探索、發現、驗證,從而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中發現自我。
3.分層作業體現差異
在作業的設計時,設計有層次的作業,即使在同一個班,他們的學習都是有差異的,如可以安排必做題和選做題。學有余力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能夠融會貫通,他們有能力完成選做題,而且選做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只要能完成模仿性的練習和稍有變化的題目就可以了。這樣的作業設計靈活性比較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等學習情況進行選擇,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由于作業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學生是主動做作業的,因此作業質量比較高。在學生練習中,我們注意用較多的時間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幫助、指導,促其獲得成功;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而不會帶來過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4.教學評價承認差異
在評價學生時,我們不單純地以考試成績為指標,而是多方面考查學生。既考查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等,又考查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等。在設計評價內容時,我們對學生學習態度和意志力、邏輯分析、觀察、操作的技能、表現等對知識的應用進行了更加具體的細化評價,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幫
助,不斷激勵學生克服困難,有利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及價值觀的形成,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玉蘭.淺議如何做好聽障學生的教育工作[J].教育革新,2017(4).
[2]徐洋.對聽障學生的德育教育[J].好家長,2017(29):119-12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