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祥
閱讀教學是老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過程,閱讀教學能夠幫助他們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獲得知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閱讀教學策略。
一、讀、批、思、議相結合運用到課堂中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而閱讀的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過程,自主閱讀又是創造性閱讀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老師支離破碎的講解是毫無意義的,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學生學會閱讀即學會個性化和創造性的閱讀的前提基礎是要掌握有效閱讀的各種技能和各種方法。(1)以讀為主,而讀的方法主要有:朗讀、誦讀和默讀。朗讀是通過調動視覺器官、聽覺器官共同參與的一種聲讀,朗讀能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通俗的語言,有助于通過感官的參與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含義,領略作品的內涵外延。默讀是視讀。默讀的速度要比朗讀快,也比朗讀有助于思考,它是眼腦對文字符號的直觀反映,因此默讀在閱讀思考問題教學中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我們要讓學生養成快速讀的習慣,更有助于大腦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誦讀是抓住作品聲律和氣韻,在誦讀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文章中所包含的豐富情感和深刻的涵義,從而達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目的。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頌,頌中感悟理解,頌中記憶。因此,朗誦不僅有助于積累,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特別是在詩歌和散文的閱讀中,誦讀至關重要。(2)批。批指批注。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可見讀書做批注的重要性,在閱讀過程中要做到手不離筆,隨時勾畫。從批注中我們能看到學生思維的痕跡,這種讀書具有實效性。通過做批注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思。思指思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棘手的問題,課堂我們反復強調的問題,作業時一知半解,模棱兩可,是什么原因了?歸根結底就是學生沒有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特別關注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讓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大腦加工和處理信息,從而達到知識的內化。其次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出問題后,教師不能立即讓學生回答或講解指導,拋出答案,教師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糾錯的余地,讓他們反復推敲、思考。當學生通過獨立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實在解決不了時,老師適時點撥,予以引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解決問題。經過這樣堅持不懈的訓練,會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嘗試運用獨立思考的方法解決問題,對思維敏捷、活躍,注意力集中的同學,要給予鼓勵。只有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強了,才能在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更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獨立思考,就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見解,對于學生的與眾不同的見解,不論正確與否,都不能一棍子打死,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想,勇敢地說,鼓勵學生多提問題。(4)議。議指的是議論。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的合作探究,就是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就是議論。思考和議論結合,探討研究問題。經過獨立的閱讀思考,學生的見解或許各不相同,或許和標準答案格格不入,這樣的爭議點、模糊點,可以讓學生小組議一議。通過討論交流,最終形成正確的見解。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開展合作探究的活動,引導學生交流學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畫、唱、表演融入課堂教學中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畫畫、游戲、唱歌、表演都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的課堂活動形式。教材中的課文形式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恰當地運用這些活動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小母雞種稻子》一文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通過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嘗試自己解決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三、讀、練、說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一堂完整的語文教學中,要將朗讀與訓練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訓練與提高。葉圣陶先生說“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視訓練。”如果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只是一味地探究,一味地朗讀,其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那么語文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熏陶就無從談起。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將學生的基礎訓練、說話寫作訓練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地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通過學習,有效地遷移運用語言,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得到提高,閱讀教學才能算是真正的扎實有效。
讀練相互結合,切實進行有效的說話與寫作訓練,對于低段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理解與品味,設計多樣靈活的訓練。另外,低段學生要注重訓練口語表達能力,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與寫作訓練為一體。如在教學《畫風》一文時,讓學生自己畫風,你會怎樣畫風?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要求教師不斷地思考、學習、實踐、總結,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性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