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穩
摘 要: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碰到腦子里有表象,思想中有意向,但缺少合適的語言表達的情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將課文的內容當作閱讀教學的內容,不結合文本語言一味空談感受,不運用文本語言練習說話的情況也常存在,這也是造成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弱化的主要原因。認為教師應深度挖掘現有文本,善于找準讀練聯系的文本增值點,科學發揮兒童模仿的天性,進行有效借鑒與創新教學,這是有效提升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語言文字運用;文本增值點;功用與對策;兩個層次;五個標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碰到腦子里有表象,思想中有意向,但缺少合適的語言表達的情況。究其原因,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指出,此種情況是學生只理解了文本的內容但不會運用語言,只能算得上為“消極語言”的反映,這與既理解又能運用的“積極語言”是有區別與差距的。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將課文的內容當作閱讀教學的內容,不結合文本語言一味空談感受,不運用文本語言練習訓練的情況也常存在,這也是造成了學生“積極語言”提升緩慢的主要原因。①
如何促使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由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轉變,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最終目標的語言文字運用,這的確要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探究。筆者認為文本增值點是一座有效架設閱讀教學通往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彼岸的橋梁,若能善于挖掘并利用文本增值點,將有效地解決“肚子里有話倒不出來”的尷尬情況。
一、文本增值點的含義與功用
(一)文本增值點的含義
我們常說的文本,狹義上是指能集中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語文教科書,是一種靜態的文本,一般主要側重在閱讀材料;廣義上則為一切可供閱讀的材料。本文中的文本增值點指閱讀文本中對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價值的訓練結合點。
(二)文本增值點的功用
文本增值點是密切聯系閱讀教學,通往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彼岸的一座有效橋梁,它既能讓學生掌握閱讀需掌握的關注點,又能同時習得寫話或習作的技巧。教師通過借助文本中有增值作用的活生生例子,引導學生通過讀中悟練,讀中仿練,練中借鑒與體會,使閱讀和寫話或習作之間互相滲透與促進,學生在語言訓練中能做到有章法可依,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解決讀與練相脫離的問題。教師如能捕捉文本增值點,也能進一步做到深度解讀與挖掘文本,發揮文本的最大價值。
二、實施文本增值點的原則與對策
(一)選擇原則
1.利于實現寫話或習作目標的原則
時刻關注學年寫話或習作訓練目標,這是我們解讀文本時捕捉文本增值點的前提。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無論是在語言表達方式,還是在文章結構方面都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如果我們面面俱到,不關注學年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訓練的總要求和階段性要求,學生的寫話或習作訓練只會出現隨意性,而忽略階段性與系統性。
2.利于參照與提升的原則
文本增值點可以是文章的立意、寫法或構思,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句式或典型片段。文本增值點應真正成為聯系閱讀與寫話或習作雙向溝通的橋梁,應起到有效地為提升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服務。在寫話或習作訓練過程中,它能成為活生生的參照例子或成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創作的源泉。
(二)實施對策
郭沫若老先生曾說:“于無法之中求得法,于有法之后求變化。”從無法到得法,從得法到變化這兩個階段,是我們實施利用文本增值點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所要求實現的兩個層次。前一層次主要是通過發揮兒童模仿學習的手段來實現得法,后一層次則是以文本增值點為基礎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提升語言表達水平,實現求變化,求創新的目標。這兩個層次中前者是語言文字表達的基礎,是學生閱讀后活學活用,在模仿中練習,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后者是對文本進一步地挖掘,促使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水平的提升。這兩個階段,我們可以通過“五個標高”循序漸進訓練來提升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1.于無法之中求得法——二個標高
每一個有寫作體驗的人,回憶自己的寫作成長史,可以發現自己寫文章,無一不是從自己閱讀過的大量文本中擇優模仿出來的。學習寫作的本質就是學習寫作方法,寫作技法的獲取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與模仿,來完成遷移和內化。②模仿是作文教學的基礎規律,是小學生從無法到得法的重要途徑。文本增值點則是小學生提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模仿的重要對象。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圍繞以下兩方面訓練實現標高。
(1)模仿語言
語言要在運用中掌握。組織語言操練,就是為了把書本上精美的語言經過實際運用,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成為他們的財富。這是積累語言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學生語言表達訓練的主要途徑。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要捕捉句式和修辭運用方面的文本增值點進行模擬積累與內化。
在一、二年級的部編版文本中,我們可以用來訓練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文本增值點其實也不少。如二年級上冊《11.葡萄溝》描寫葡萄結果多與色彩多的語句,采用分總的寫法,這不失為讓學生訓練提升語言表達力的結合點,我們可以嘗試作如下的語言訓練提升練習:
文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仿說:公園里的花都開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
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 ,處處歡聲笑語,熱鬧極了。
天上的云,有的像 , 。
而在二年級下冊《9.楓樹上的喜鵲》,筆者也關注到文本用上了“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樣的排比句式來描寫喜鵲站在窩邊的一系列活動:我看見喜鵲阿姨教喜鵲弟弟唱歌,一會兒教他們做游戲,一會兒教他們學自己發明的拼音字母……我把這定為語言訓練的文本增值點讓學生進行模仿拓展訓練,引導他們想象當媽媽一回到家就忙起來了,放學后值日生忙起來了,體育課上一場球賽正激烈地進行著等等情景,嘗試讓學生練說該排比句式。在人教版教材中這類的文本增值點數不勝枚舉。
(2)模仿技法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我們可在模仿句段的基礎上組織加強語言的運用外,文章獨具匠心的布局謀篇,也可為學生提供寫話、習作的范本。模仿技法,是在模仿語言基礎上的又一個標高,它可以包括模仿文章的結構、寫法或者寫作順序。我們可在這三方面進行挖掘成為文本增值點,讓學生有法可依,真正發揮文本的作用,達到通過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甚至會模仿自己喜歡的作家風格。
2.于有法之后求變化——三個標高
當學生通過借助文本增值點發揮模仿借鑒的魅力時了解到寫話、習作的基本技法時,要想擺脫別人的思想而形成自己的想法,仍需在原來的模仿基礎上求變化,求創新。正如郭老所說:“于有法之后求變化。”這方面要利用文本增值點進行挖掘設計新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補寫、續寫或改寫,使能有機地運用并掌握積累的語言表達方式或習作技法。
(1)補寫空白
補寫空白要求我們捕捉與課文內容有關,但文中又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部分作為文本增值點,讓學生進行合理的補充、解釋和說明,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我們可以嘗試在以下文本中捕捉文本增值點進行訓練,見下表。
(2)續寫結局
續寫結局前提要求學生必須先讀懂原文,全面把握原文的思想內容、主旨、敘事線索、人物的性格特點及作者的感情脈絡。然后放飛想象,對故事情節,或人物性格、命運等的發展、結局進行大膽合理的續寫。③比如五年級《半截蠟燭》這篇文章的體裁是劇本,我們可以根據結局這個文本增值點要求,再根據劇本的特點進行續編:屋外的風漸漸小了,三個德國軍官走遠了,杰奎琳端著熄滅了的蠟燭從樓梯上下來。伯諾德一家這個時候又有什么精彩的對話呢?
契訶夫在《凡卡》一文設計了這樣的結局:凡卡把寫好的信塞進郵筒里,在甜蜜的夢中看見爺爺正在念著他的信。我們可以將此作為文本增值點,想象凡卡夢醒之后的場景。
(3)改寫情節或體裁
改寫是改變原文的表現形式或部分內容的一種習作訓練。學習了《半截蠟燭》這劇本后,我們可以將《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成改編課本劇;我們可以把常識性說明文《鯨》設計為《鯨的自述》介紹鯨的生活習性;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改寫《橋》情節,設計出現老漢離開了而孩子存活了下來等情節。
綜上所述,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挖掘文本,捕捉挖掘可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文本增值點,促進他們語言表達水平的提升。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將閱讀與寫話或習作之間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有目的、有系統、有步驟地落實兩個層次、五個標高的系統訓練,實現學生在寫話或習作訓練中于無法中求得法,得法之中求變化的目標,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朱家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侯溪萍.走進名師課堂.小學語文[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3]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阮美好.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5]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主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注釋:
①金感芳.小學語文精彩教學片斷賞析[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
②余文森,林高明,鄭華楓.可以這樣教作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③朱家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