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瓊
摘 要: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能夠看出陶行知先生一直在強調一點,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將此種教學思想有效的滲透進現今的小學德育之中,需要將社會、學校以及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得這三者能夠緊密相連,使整個德育過程變成一個生活化的過程。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導;小學德育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對國民的思想是極為看重的,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在現今的教育中,學校以及社會都致力于使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起來,使其能夠塑造出正確的三觀,進而使得他們能夠成為真正的社會接班人,這一點是國家與社會一直都在探索的話題。但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從純粹的角度來看,此種教育不僅會使學生提不起興趣,甚至還可能會出現厭煩情緒。針對這一點,相關學校負責人需要重視。要認識到,雖然德育具有抽象性,但是卻并不是不存在的,教師以及相關人士需要將其貫穿于學生的生活中。通過在小學德育中有效滲透,來使得學生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之中來對德育加以感知。
一、當前小學德育生活化的現狀
在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思想引進小學德育教學之中后,發現發生了這樣一些變化。其一,便是德育生活化滲透進了學生的個人生活之中。但是因為德育生活化不具備針對性,使得學生的德育培養與實際生活脫節,從而使得學生的健康發展受到阻礙。其二,便是家庭中的德育生活化問題。不少家庭對于學生的成績尤為看重,花費時間與金錢,讓學生上輔導班,而忽視了學生的德育素質培養。其三,便是學校方面。為了使德育生活化在校園中得到倡導,學校負責人以及相關教師都開展了不少的活動課。但是由于沒有注意掌握住活動的數量與質量,使得這些教學活動變得機械化與程序化,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存在著問題。
二、提高德育生活化有效性策略
(一)結合生活開展德育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明確指出,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圍繞著“生活”展開,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都被陶行知先生稱為“死教育”。從這樣一點便能夠看出,陶先生對于“生活”的看重。由此,在開展德育的時候,教師需要圍繞著具體的生活展開。
例如,以“健康生活每一天”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這個課時的內容時,教師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我換牙了、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小心別傷著、夏天應該注意什么這四個部分的內容中,對健康生活加以感受”。在把握住教學目標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有效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如“同學們,到了夏天,天氣十分炎熱,你們想想,你們在夏天的時候會注意些什么?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怎樣叮囑你們的?”在這一過程中,來使得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當然,在開展德育生活化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需要有效增強,通過與學生溝通,能夠使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使得師生之間可以成為朋友。此外,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生活,要懂得從學生的具體特點入手,尋找與德育相切合的地方,進而使學生能夠從生活實例中對德育的意義進行感受,并且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德育習慣。
(二)需創設有效的人文環境
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這樣一點,那便是“環境”對學生德育品質培養的重要性。學生會在某種環境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對其造成影響。由此,教師可以結合德育內容,踐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使小學生能夠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樹立起正確的德育觀念。
例如,以“我能做好”這個課時的教學內容為例。從這個課時的教學目標中,可以看出主要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事情需做好”。為了使學生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教師可帶領學生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先從班級做起。首先,可以讓學生對班級的環境進行改善,使學生能夠在親自參與過程中產生出感情。其次,便是可以在班級中創辦一個“德育角”,在這個“德育角”處,專門做一些班級好人好事的宣傳。通過此種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渲染,使得學生能夠在此種氛圍下被激發出上進心。當然,在班級活動中,還可以以小組的形式舉辦與之相關的朗讀、文章以及歌詞大會等。這樣一來,便可以使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得到培養。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德育教學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就需要使學生回歸生活、貼近生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突破教室的束縛,讓學生對家庭與社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使得他們能夠將道德品質應用進生活中。結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將德育與生活緊密結合,以此來使得學生的德育品質得到良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英云.徜徉生活:語文教學的新境界: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德育,2016(12):32-33.
[2]陳志祥.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4(8):5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