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江蘇東臺經濟開發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江蘇省東臺市 224200)
周建生 (江蘇省東臺市農業委員會 224200)
萵苣的莖葉均可食用,味道鮮美,口感爽脆,是春秋冬季常見的蔬菜之一,再加上其營養價值、藥用價值高,市場前景較好。沼液是一種速效有機肥,富含氮、磷、鉀、硼、鋅等10多種營養元素。為加快江蘇省東臺市大棚萵苣-青粘玉米-水稻周年運用沼液循環模式的應用與推廣,進一步推進東臺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筆者擬對沼液作為肥料對萵苣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進行探索和試驗,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7年設在東臺市頭灶鎮雙中村一農戶責任田內進行,試驗地土壤為小粉土、輕壤,土壤肥力中等,pH為8.1,前茬作物為水稻。萵苣選用農戶喜歡種植的經濟效益高、耐熱性好、對日照反應遲鈍、不易抽苔的萵苣品種,如“特耐熱二白皮”“二青皮”等。沼液來自東臺市頭灶鎮雙中村三組一農戶沼氣池,復合肥選用中化復合肥(15-15-15),尿素選用海南尿素。
試驗設5個處理:(1)清水對照(CK);(2)沼液原液;(3)沼液∶水=1∶1;(4)沼液∶水=1∶2;(5)沼液∶水=1∶3。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30 m2,隨機區組排列。
1.3.1 浸 種
將裝有萵筍種子的小布袋浸于沼液桶中4 h后,將種子撈出用清水洗凈并攤開晾干,然后將種子放在冰箱冷藏室中或吊在水井中催芽,待種子露白后拌干細土播種。
1.3.2 定植移栽
于2017年10月20日(萵苣苗4~5葉真葉展開后),選擇傍晚或陰天帶土移栽,移栽時應注意大小苗分級移栽,定植密度為28 cm×30 cm。移栽后澆足活棵水,并在大棚架上覆蓋遮陽網,促進緩苗。
1.3.3 田間管理
每667 m2施用中化復合肥(15-15-15)25 kg作基肥,施后旋耕。于萵苣定植后20 d、40 d、60 d追施沼肥,按試驗設計每處理分別追施1次配好的沼液200 kg和尿素15 kg。在定植活棵后20 d、35 d各噴1次濃度為350 mg/L的40%矮壯素,以防止萵苣徒長抽薹,促進莖部發育。
1.3.4 病蟲害防治
萵苣生產上常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蚜蟲等,其防治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滿足萵苣正常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的基礎上,盡量通風;一旦發病,根據病情及時用藥,防止病情擴展蔓延,一般用甲霜靈錳鋅2 000~2 500倍液噴霧防治霜霉病,用速克靈1 0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用腐霉利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灰霉病,用吡蚜酮4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
1.3.5 適時采收
當萵苣主莖頂端和最高葉葉尖相平時就可進行采收,采收時去掉老葉,分批扎捆包裝上市。
據2月10日田間苗情考察可知,處理(2)的萵苣田間長勢最差,葉色淡綠,霜霉病發生嚴重,還有少量菌核病發生,說明施用沼液原液會因濃度過高而對萵苣葉片造成灼傷,進而抑制萵苣正常生長。

表1 不同處理對萵苣葉片數、莖粗、株高、單株鮮重的影響
由表1、2可知,處理(3)萵苣葉片數、莖粗、株高、單株鮮重表現均為各處理最好,且田間未發現病株,說明處理(3)的沼液施用濃度最為適宜;處理(4)次之。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處理間單株鮮重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中,處理(3)的萵苣單株鮮重最高,為1.07 kg,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4)次之,顯著高于處理(1)、(2)、(5);處理(1)和處理(5)間單株鮮重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處理萵苣單株鮮重的方差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沼液是一種富含多種養分的速效肥料,能迅速被萵苣吸收和利用,能抑制病蟲害的發生,且施用后萵苣的增產效果明顯,但施用沼液原液的萵苣苗情和單株鮮重表現均為各處理中最差,生產的萵苣雖無裂口,但單株因縮葉反卷抽苔慢,品相差,市場拒收,說明追施沼液并非濃度越高越好;以沼液∶水=1∶1處理的萵苣單株鮮重最高,極顯著高于其他4個處理,且生產的萵苣品相好,無裂口,幾乎沒有病蟲害,說明萵苣生產追施沼液最適宜的配比為沼液∶水=1∶1,該配比不僅能增加萵苣產量,還能提高萵苣的抗病能力,提升萵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