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向中國學習:施永高、中美農業交流及歷史價值

2019-05-13 09:15:32
中國農史 2019年6期
關鍵詞:農業

(芝加哥大學歷史系,伊利諾伊州芝加哥60637)

1943 年,施永高(Walter Tennyson Swingle,1871-1952)在《亞洲與美洲》(Asia and the Americas)期刊上分二次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詳述了中國對于美國農業發展所帶來的重要影響。作為一名美國農業部(USDA)的農學家,施永高從他五十年的經驗中總結出:“很少有美國人意識到我們主要的農業債權人是中國?!彪m然美國在20 世紀之前已經有引種植物的歷史,但直到19 世紀末和20 世紀初這一“欠中國的農業債務”才極速增加,數以千計的種子由美國農業部派出的植物獵人(agricultural explorer)從中國運送至美國。這些采集植物中包含了品質良好的柑橘、大豆、各種水果、蔬菜及觀賞植物①Walter T.Swingle,“Trees and Plants we owe to China–I,”Asia and the Americas43,no.5(May 1943):p.296.。

雖然美國農業部的這一引種行為在學界存有爭議,但其在美國農業發展中所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施永高的一位同事多賽特(P.H.Dorsett,1862-1943)在1930 年曾指出:“今日美國在農業上的至高地位應間接或直接地歸功于美國農業部的植物采集活動,而不是其他任何機構組織。”①P.H.Doresett to W.J.Morse(17 August 1930),as quoted in Jeffrey Jacob Jones,“The World Was Our Garden:U.S.Plant Introduction,Empire,and Industrial Agri(culture),1898-1948”(Purdue University,Ph.D.Dissertation,2004).在1932 年,多賽特及其他學者曾估算,引種植物在美國種植作物種類中占95%②Rebecca Egli,“The World of Our Dreams:Agricultural Explorers and the Promise of American Science,1890-1945”(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Ph.D.Dissertation,2018),5.。這些植物來自世界各地,并如施永高所強調的,其中一部分重要物種來自中國。

研究施永高的工作生平,使我們得以一窺美國的農業探險活動,及其在中國如此成功的原因。筆者認為,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如施永高一般的美國農學家,不僅看重中國豐富的種質資源,對中國悠久的農業歷史與文明也十分重視③與施永高同樣重視中國傳統農學知識的案例可參考著名的土壤學家富蘭克林·金(Franklin Hiram King,1848-1911)。詳見宋元明:《跨國的農學知識互動——以美國土壤學家富蘭克林·金為中心的考察》,《中國農史》2017年第1期。。盡管這一時期的中美科技交流存在不平等現象④比如美國農業部很少聘請中國農學家工作,而中國則多聘請美國農學家以傳授西方的農學知識。Randall E.Stross,The Stubborn Earth:American Agriculturalists on Chinese Soil,1898-1937(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沈志忠:《近代中美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研究》,中國三峽出版社,2008年。,但從施永高這一案例中可以發現,至少有一部分美國農業部農學家對中國傳統農學感興趣,他們對美國農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本文對施永高為促進美國農業發展而進行的植物采集工作、中國農業文獻的收集、翻譯及資助等活動進行了全面論述。梳理了在華成功進行農業探索的美國工作人員和組織機構,并對施永高在中國的生活經歷進行簡要概述。本文還從歷史的角度探索了改善美國農業的具體方式,強調在植物引種傳播時,中國傳統農學亦在美國隨之傳播。

一、施永高生平介紹

施永高,1871 年1 月8 日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北部。1873 年,在其兩歲時,全家搬遷至位于堪薩斯州(Kansas)曼哈頓(Manhattan)的一處農場,與堪薩斯農業學院及實驗站(Kansas Agricultural College and Experiment Station)相距較近。他的成長經歷與眾不同。幼年時的口吃使得施永高無法正常入學。在家庭教育的培養下,他進步得很快,也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居住在堪薩斯農學院附近助長了他從小對植物與野花的迷戀。這也使得他在十七歲時就開始在威廉·阿什布魯克·凱勒曼(William Ashbrook Kellerman,1850-1908)教授的實驗站擔任助理植物學家。施永高的大學時期對其性格的形成影響巨大。在這一階段,他對植物病理學產生了興趣并維持終身,為以后在美國農業部就職做好了準備。此外,他還在凱勒曼的實驗室里認識了終身合作者大衛·格蘭迪森·費爾柴爾德(David Grandison Fairchild,1869-1954)。在凱勒曼實驗室工作的時候,施永高開始意識到從國外引種植物的廣闊前景。他曾回憶道,從實驗室的窗戶望過去就可以看到矮小的大豆植株,這些大豆于19 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種至堪納斯①Walter T.Swingle,“Trees and Plants we owe to China–I,”Asia and the Americas43,no.5(May 1943):p.297.。在青年時期,施永高就展現出巨大潛力。1890 年,在他十九歲大學畢業時,他就已經發表了27篇文章,其中6篇為唯一作者②Harley Harris Bartlett,“Walter Tennyson Swingle:Botanist and Expon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Asa Gray Bulletin1,no.2(April 1952):p 109.。

1891 年,施永高就職于美國農業部,與費爾柴爾德在植物病理學研究上進行合作。因他就職時過于年輕,所以仍需父母許可才能正式開始工作③Harley Harris Bartlett,“Walter Tennyson Swingle:Botanist and Expon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Asa Gray Bulletin 1,no.2(April 1952):p 110.。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早期,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人員正在朝著“年輕、具有研究熱情及科學素養”的方向轉變,施永高便是其中的一員④James B.Morrow,“Has Added Millions to American Wealth,”Boston Daily Globe(9 May 1920):p.SM14.。1897—1898 年,施永高幫助費爾柴爾德建立了植物引種局(Office of Seed and Plant Introduction)。在接下來的幾年,施永高以農業探險家的身份去往各國進行農業考察,包括德國、法國、西西里、意大利、北非、希臘及小亞細亞,并采集了許多作物,如埃及棉、瓜類植物、葡萄、柑橘、橄欖、開心果、無花果和椰棗。很快他便意識到僅將這些作物引入美國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與其相關的作物培育知識。為此,他學習了德語與法語,可以在歐洲的各大圖書館中查閱可用的作物培育信息。在對斯密爾那型(Smyrna)無花果的研究中,施永高不僅查閱了當時的科學文獻,還與農民交談了解他們是如何種植無花果的。1899 年,他將這些在當地學習到的知識帶回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并在那里開創了無花果產業⑤Frank D.Venning,“Walter Tennyson Swingle,1871-1952,”The Carrell:Journal of the Friends of the University ofMiami Library 18(1977):pp 1-32.。從20世紀開始,施永高也一直致力于棗和埃及棉的引種。這項工作吸引了一位記者的注意,1920年,他稱贊了施永高的工作,并稱通過他的計算施永高“輕而易舉地創造了數億美元的財富,這一財富將一直延續以豐富美國人的生活”⑥James B.Morrow,“Has Added Millions to American Wealth,”Boston Daily Globe(9 May 1920):p.SM14.。1927 年,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1872-1933)邀請施永高前往白宮討論他的植物引種研究工作⑦Everett Sanders to W.T.Swingle,10 November 1927,Box 26,Folder 17,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ies,Coral Gables,Florida.。施永高將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柑橘研究之中。在他有生之年前后出版的251 種著作中,大約有三分之一與柑橘研究相關,其中包括百科全書式的條目和大型專著,如1943年出版的超過400 頁的專著《柑桔植物學及柑桔亞科的野生種群》(The Botany of Citrus and its Wild Relatives of the Orange Subfamily),至今仍是柑橘類植物研究的重要參考書⑧“A List of the Publications of Dr.Walter T.Swingle,”21 February 1952,Box 13,Folder 7,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ies,Coral Gables,Florida;Walter T.Swingle,The Botany of Citrus and its Wild Relatives of the Orange Subfamil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43).。他培育出的一部分柑橘品種至今在美國仍有廣泛分布。為紀念施永高在此方面的杰出貢獻,1962年他被作為第一批人員列入佛羅里達州柑橘名人堂(Florida Citrus Hall of Fame)⑨“Walter Tennyson Swingle(1871-1952),”Florida Citrus Hall of Fame,https://floridacitrushalloffame.com/inductees/walter-tennyson-swingle/(accessed 17 September 2019).。

在美國農業部工作的五十多年里,施永高擔任了許多重要的官職,并且四處考察。考察范圍主要囊括了意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英國、阿爾及利亞、希臘、小亞細亞、摩洛哥、墨西哥、菲律賓、日本和中國等地①“Foreign Missions of Walter T.Swingle,”Box 13,Folder 2,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ies.Coral Gables,Florida.。施永高通過這些考察經歷盡可能地學習了多種外語。他能夠閱讀和使用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并且也能讀懂葡萄牙語和荷蘭語。此外,他還能夠借助字典翻譯閱讀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漢語和俄語②“Educational Experience of Walter T.Swingle,”Box 13,Folder 2,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ies,Coral Gables,Florida.。在他去世之后,好友費爾柴爾德稱贊道:“他是我認識的最杰出的植物學家之一”③David Fairchild to Harley Bartlett(22 March 1952),reprinted in Harley Harris Bartlett,“Walter Tennyson Swingle:Botanist and Expon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Asa Gray Bulletin1,no.2(April 1952):p.129.。他的另一位同事寫道:“施永高是美國農業部輝煌奠基時期最具魅力、最有價值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應在美國植物學家和人文學家的榮譽名冊上居于前列?!雹蹾arley Harris Bartlett,“Walter Tennyson Swingle:Botanist and Expon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Asa Gray Bulletin1,no.2(April 1952):p.127.為了進一步表彰他對美國農業部和在植物引進方面做出的貢獻,1947年施永高被授予著名的弗蘭克·梅耶獎章(Frank N.Meyer Medal)⑤Frank D.Venning,“Walter Tennyson Swingle,1871-1952,”The Carrell:Journal of the Friend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y18(1977):p.31.。

圖2 施永高在田間工作⑥“Walter T.Swingle,”https://merrick.library.miami.edu/cdm/singleitem/collection/wtswingle/id/120/rec/8(Accessed 18 September 2019).

二、中國傳統農學的價值

雖然我們并不清楚施永高于何時開始對中國產生興趣,但他對柑橘研究的熱愛指引他將目光轉向亞洲這一多種柑橘的原產地。1891 年,施永高被派遣了一項拯救佛羅里達州柑橘的任務,并由此開始研究柑橘。當時對柑橘的研究不多且不深入,所以他在1892 年給費爾柴爾德的信中描述了柑橘的模樣:“像一棵掛著亮黃色果實的橡樹?!雹逜s quoted in William Seifriz,“Walter T.Swingle:1871-1952”Science118,no.3063(Sept.11,1953):288.施永高經常講述他早期的一次經歷:他從一棵樹上摘下一大桶的橘子,結果吃起來特別酸。這一經歷對施永高來說是一次警鐘。于是他下定決心,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去往了26個城鎮,并與當地種植者交談調查他們的柑橘,盡可能多地了解情況。雖然從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開始,施永高專注于研究無花果、椰棗和棉花,但在1910年左右他開始關注佛羅里達的柑橘潰瘍病。此時,佛羅里達的柑橘品種不多。他開始擔心,因有限的基因庫和新疾病的傳入,整個柑橘產業可能會面臨被摧毀的危機。這一擔憂促使他產生了對柑橘品種進行正確分類的想法,并最終使他將目光轉向中國①Frank D.Venning,“Walter Tennyson Swingle,1871-1952,”The Carrell:Journal of the Friend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y18(1977):pp.10,22.。

在對柑橘品種進行研究、分類的過程中,施永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查閱了許多相關的中文書籍,這些書雖然很有見地,但不夠充分。1912 年左右,施永高要求國會圖書館擴充中文藏書數量②Arthur W.Hummel,“The Growth of the Orientalia Collections,”Quarterly Journal of Current Acquisitions11,no.2(February 1954):p.75.。1915 年,正當他準備第一次前往亞洲時,他開始與國會圖書館的喬治·赫伯特·帕特南(George Herbert Putnam,1861—1955)合作,確認他可以在國外購買的資料。這一合作關系持續了數十年。1913-1927年,施永高促成了6.8 萬冊中文圖書的購買。研究美國國會圖書館歷史的胡述兆博士梳理了施永高幫助國會圖書館擴充中文藏書目錄的多種途徑。首先,施永高在1915年、1918-1919年、1926年三次來華并購買圖書。此外,他還協助組織了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中文書藉采購計劃,包括1913-1914年與馮慶桂合作,1917 年與江亢虎合作,1919—1920 年與奧爾特·F·顧克(Orator F.Cook,1867-1949)合作(葉元鼎為助手),1925-1926年與約瑟夫·洛克(Joseph Rock,1884-1962)合作。之后,施永高還推薦了一些人去國會圖書館擔任圖書管理員③Hu Shu Chao,“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llection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Ph.D.dissertation,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1977),pp.198-202.。其中就有馮慶桂、江亢虎和邁克爾·約瑟夫·哈格蒂(Michael Joseph Hagerty,1876-1951),他們的工作中就包括了中文圖書編目④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Books based on the Imperial Catalogue Ssu k’u ch’uan shu tsung mu(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1922).。在這個過程中,施永高成為了中文書籍方面的權威,并出版了大約30本出版物,包括出現在《美國歷史評論》(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和《美國圖書館協會公報》(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上的文章⑤“A List of the Publications of Dr.Walter T.Swingle,”21 February 1952,Box 13,Folder 7,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 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ies,Coral Gable,Florida;Walter T.Swingle,“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26,no.4(July 1921):pp.717-725;Walter T.Swingle,“Chinese Books and Libraries,”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1,no.4(July 1917):pp.121-124.。他還經常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撰寫有關中文館藏書籍擴充情況的報告。1928年國會圖書館的年度報告中提及了施永高的工作,認為1910-1928年東方藏書的擴充“主要是通過沃爾特·T·施永高博士(Dr.Walter T.Swingle)的努力”實現的;在施永高的幫助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亞洲藏書部分擴充到了10多萬冊,“除中國和日本之外無人能及”⑥“Appendix II:Report of the Divis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Report of the Librarian of Congress(1928),pp.271-272.。1947 年,施永高成為東方藏品擴展部的榮譽顧問。其聘任公告評價道:施永高作為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對推廣桐油、無花果、埃及棉和柑橘有著很大影響,“他應該是第一批意識到東方藏書對這個國家的價值的美國人”⑦Luther H.Evans,“Appointment of Dr.Walter T.Swingle as Honorary Consul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entalia Collecctions,”9 December 1947,Box 65,Folder 32,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University of Miami Special Collections.。

施永高對柑橘最初的興趣致使他對中國產生好奇。從他游覽中國時所作的筆記和日記中可以發現,他對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十分感興趣,包括社會、文化、農學和歷史。除了對柑橘有著草圖描繪、他的筆記中還包括對中國鄉村的描述,茶葉和花卉的搜集,有關名勝古跡的游記,著名詩人的語錄還有對《道德經》的摘錄。施永高也和當時的一些重要人物維持著多年的交往。他或是在訪問中國時和這些人物見面,或是在美國的家中對他們進行接待。其中就包括張謇、蔡元培、顧維鈞、任鴻雋、郭秉文和趙爾巽①Guest Record(1908-1942)and Guest Record(1930-1954),Box 12;Notebook(May 29-July 2,1915),Box 7,Item 78;Notebook(July 24-August 30,1918),Box 7,Item 91;Notebook(September 10-October 3,1918),Box 7,Item 92;Notebook(October 26-November 26,1918),Box 7,Item 93,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ies,Coral Gables,Florida.。1915年趙爾巽曾想聘請施永高及其好友顧克前往中國推廣美洲陸地棉②“Educational Experience of Walter T.Swingle,”no date,Box 13,Folder 2,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ies,Coral Gables,Florida.。非常有趣的是,1919年顧克曾短暫來華訪問,他和施永高建議聘請郭仁風(John B.Griffing,1885-1962)主持金陵大學的棉花改良項目。1918 年施永高第二次訪問中國時,趙爾巽邀請他前往北京,并見證了趙爾巽主持六十位學者編寫《清史稿》的工作③Walter T.Swingle,“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26,no.4(1921):p.719.。

施永高經常為中國辯護,反對當時認為中國是貧窮、弱小和野蠻民族的普遍看法。1927年,他曾寫道:“此時,中國人正經歷著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這也許值得世界各地善于思考的人暫停一刻,去詢問中國人具有怎樣的品質?什么使得他們的文明可以延續千年、不間斷地保持一定的高度?”事實上,施永高認為中國是唯一一個“發展過真正永久文明”的國家,“如果不是西方世界以武力侵占和更具沖擊力的思想入侵,導致了整個中華文明的衰落和最終的迅速解體,”中華文明“毫無疑問會持續存在上千年”。施永高經常把浩如煙海的中文古籍視作中國具有高度文明的證據:“在這方面,我們確實缺少這部分財富——大量的文件和記錄如此龐大,以至于人們在清點這些大量積累的記錄、史書、傳記、實用科學著作、百科全書、文學戲劇作品及類書等時都會感到震驚。”正如施永高所見,重新認識中國的過去和現在,不僅對于學習如何幫助中國向前發展是必要的,對于探索中國先進文明的秘密也同樣重要④Walter T.Swingle,“Importance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Book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ir Civilization,”Annual Report of the Librarian of Congress(1927):pp.15-17.。

雖然施永高認為中國歷史經驗中的很多部分都值得西方效仿,但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農業交流的部分。他認為中國和美國在植物交流上有著特殊的關系,中國已經并將持續對美國農業產生影響。原因如下:(1)中國是溫帶地區農作物種類最多的國家;(2)中國的農業文明和龐大的人口使得每一種可用植物都物盡其用;(3)饑荒和交通不便迫使中國人利用每一種無毒的野生植物;(4)自古以來對養生學的重視導致了對大量食用植物的有效利用;(5)中國東南部與美國中東部和東南部相同的氣候條件有利于交流;(6)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中餐館將促使各種中國植物出現在美國廚房⑤Walter T.Swingle,“Our Agricultural Debt to Asia,”in Arthur E.Christy ed.,The Asian Legacy and American Life(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68),p.87;Arthur W.Hummel,“The Growth of the Orientalia Collections,”Quarterly Journal of Current Acquisitions11,no.2(February 1954):p.75.。

中美兩國的相似的國土面積和溫度帶分布狀況為植物的引種交流起到積極作用。但在這之前,施永高等人需要了解有哪些植物是可以引種的,以及它們的分布范圍。因此,施永高向國會圖書館求助,獲得了大量的中國古典文獻。在20世紀初期到40年代,哈格蒂是施永高在編目和翻譯中國文獻用于農業研究方面最重要的助手。1876年,哈格蒂出生于馬薩諸塞州,最初從事裝訂工作。有一天,有人給了他一些中文書籍讓他裝訂,據李約瑟所說,這讓哈格蒂“被表意文字的魅力所震撼”⑥Jos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vol.6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Part I:Botan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p.8.此處,李約瑟也對哈格蒂在此書的研究上所提供的幫助表示了感謝。。1913 年,施永高進一步增長了哈格蒂對中文的興趣,雇傭他開始為他編目和翻譯中文書籍⑦Hu Shu Chao,“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llection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Ph.D.dissertation,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1977),pp.198-202.。在大約三十年的工作中,哈格蒂為施永高翻譯了數百本中文書籍。哈格蒂一生的翻譯著作索引共有40 頁500 行,囊括了他所翻譯的各種作物資料及書籍①“Index to Translations,Articles,Memoranda,Etc.,”September 1934(updated November 1939),Carton 4,Index to Translations and Memoranda,Michael Joseph Hagerty Papers,Bancroft Library Manuscripts Divis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18年左右,哈格蒂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職,但仍繼續為施永高翻譯文獻。1918-1942 年,兩人交換了2000 多頁的信件,討論不同的作物、中文書籍和翻譯材料。其中一部分翻譯著作得以出版,包括宋朝韓彥直《橘錄》的譯稿,該譯稿在《通報》(T’oung Pao)上發表,并由著名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撰寫前言②Michael J.Hagerty,“Han Yen-chih’s Chü lu(Monograph on the Oranges of Wen-chou,Chekiang),”T’oung Pao22,no.2(May 1923):pp.63-96.。哈格蒂還在《哈佛亞洲研究雜志》(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上發表了關于高粱和竹子的評論和翻譯文獻③Michael J.Hagerty,“Comments on Writings Concerning Chinese Sorghums,”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5,no.3/4(Jan.1941):pp.234-260;Michael J.Hagerty“Tai K’ai chih’s Chu-p’u,”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1,no.3/4(Dec.1948):pp.372-440.。但大部分翻譯文獻從未被廣泛發表,而是被保留下來供美國農業部農學家使用。其中就包括《古今圖書集成》中有關柑橘的摘錄和描述,該部分譯文有近600 頁之多④Walter T.Swingle,“Our Agricultural Debt to Asia,”in Arthur E.Christy ed.,The Asian Legacy and American Life(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68),p.98.。這些翻譯著作使得哈格蒂和施永高對中國農業歷史相當精通,他們也許是美國最早的中國農業歷史學家之一。

施永高也推動了中國農業文獻的系統研究。從20世紀10年代開始,施永高對中國農學文獻的了解逐步加深,并建議金陵大學對中國農學文獻進行編目。1914-1927年,圖書館學家克乃文(William Harry Clemons,1879-1968)在金陵大學擔任圖書館館長,他后來曾回憶道:“像金陵大學的古農書索引項目就是由美國農業部植物產業局(Bureau of Plant Industry)的施永高博士提出的。1921 年,施永高博士安排王德(Katharine H.Wead)女士去往金陵大學圖書館協助設計目錄整理方法及索引人員培訓。王德女士在中國成功工作了一年半的時間?!雹荨癟he Research Library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University of Nanking,”Agricultural Library Notes3,no.10-12(1928):p.290.在20 世紀20 年代早期,施永高時常與金陵大學農林科主任芮思婁(John Henry Reisner,1888-1965)、金陵大學校長包文(Arthur J.Bowen,1873-1944)、副校長文懷恩(John Elias Williams,1871-1927)保持聯系,并鼓勵他們擴大研究范圍。1922 年,施永高在給文懷恩的信中寫道:“我深信,我們能為中國做的一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協助他們建立中文文獻索引。讓中國割裂過去的歷史,使之從一個擁有堅實文明基礎的國家轉變為追求短期情感成就的人們,這種做法是危險的。在我看來,保持中國穩定的最好方法是讓歷史與時代共同發展?!雹轜alter T.Swingle to J.E.Williams,June 27,1922,RG011-226-3829,Archives of 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RG 11),Special Collections,Yale Divinity School Library.1923年,因他對中國歷史上通過平糴法來穩定糧價一事印象深刻,于是在給文懷恩的信中鼓勵他們對中國救荒文獻進行全面研究⑦Walter T.Swingle to J.E.Williams,March 2,1923,RG011-226-3829,Archives of 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RG 11),Special Collections,Yale Divinity School Library.。通過這些努力,1923 年金陵大學農業圖書館研究部在芮思婁的指導下成立。芮思婁后來表示這一研究部門“是基于施永高博士的興趣和積極合作下發展起來的”⑧John H.Reisner,“Making Available Old Chines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Agriculture,”no date(pp.186-191),1929,民649-2466,私立金陵大學(64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建立該部門的原因也與上述施永高的觀點非常相似。1929 年《金陵大學圖書館概況》載:“我國為文物舊邦,自古重農。講農專集及散見于各書者甚多,其中不乏經驗之言。往往歐美耗巨資,費時日,累加考驗而僅得者。已于數百年前載諸我國農書。是其價值可知。農林科因此在本館特設研究部,編篡古農書索引,以便檢閱。”①《金陵大學圖書館概況》,金陵大學圖書館,1929年,第13頁。在萬國鼎(1897-1963)的主導下,金陵大學農業圖書研究部在幾十年內發展迅速。萬國鼎在此期主持完成了《先農集成》這一重要項目,與施永高在美國農業部工作時的理念十分類似。對后世農史研究來說,金陵大學農業圖書研究部的建立也十分重要。今日中國的農史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研究院,亦起源于1920年代建立的金陵大學農業圖書研究部②王思明、陳少華主編:《萬國鼎文集》,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值得強調的是,施永高認為中美農業交流應當是真正相互的。對中國農業的研究不僅有利于美國和中國,而且施永高還認為這是一種更有效地將美國農業科學傳播到中國的方法。1927 年,在給金陵大學校長包文的信中,施永高強調中國可能會對“引種美國作物僅僅是為了發展中國農業”這一企圖表示懷疑。他認為更恰當的做法是,先通過“研究和理解他們的光輝歷史”來贊美中國人,尤其是那些與農業和植物學有關的記錄。施永高認為,對中國傳統耕作方法表示理解,將使他們獲得中國農民的信任,農民們才會愿意接受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施永高向包文總結道:“我堅信,當我們在與中國人打交道時,既不能直截了當,也不能間接地過分強調我們的優勢——盡管我們的諸多優勢顯而易見。慶幸的是,中國人自己也有很多優勢,也許不那么明顯但十分深刻,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更為重要?!雹踂alter T.Swingle to A.J.Bowen,September 26,1927(pp.155-158),民649-2723,私立金陵大學(64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三、施永高對中國傳統農學的應用

施永高多次強調中國農學對美國農業的幾個影響。其中之一就是:對記載中國農產品文獻的翻譯和索引,使農業探險者更能快速有效地在中國找到最合適的種子。施永高后來回憶說,對翻譯文獻進行索引整理是中國實地考察活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巴鈬参锊杉呤种械姆g索引引起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興趣,他們很愿意幫助植物采集者了解這些擁有諸多異名的物種產自何處。”這一點是他在1915年去中國南方研究柑橘品種時所發現的?!皩τ谕鈬苏莆绽斫庵形奈墨I一事,中國人先是好奇和懷疑,而后逐漸變為驚訝與贊許。翻譯文獻的詳細索引使得在外采集的美國學者能夠提出有思考意義的問題,并且時常檢查答案的準確性。沒有品種索引表,對中國文獻既不了解也不欣賞的外國農業探險家則受到了非常不同的待遇——接待雖然彬彬有禮,但中國人會對他在中國農學方面的知識儲備深表懷疑。他可以買到現成出售的種子或植物,但中國人不會主動向他介紹其他品種,也許是更好的品種。這些品種可能生長在其他地區,甚至就在附近。中國農民歷來深受當地士紳態度的影響。若能夠同時得到當地士紳和農民的尊重信任,這個外國人就可以在中國暢通無阻了。”④Walter T.Swingle,“Trees and Plants we owe to China–I”Asia and the Americas43,no.5(May 1943):p.296.

大豆引種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施永高之后所述,在1928-1931 年著名的多賽特—莫爾斯遠征(Dorsett-Morse Expedition)期間,兩位農業探險家攜帶了完整的翻譯文獻。“1917 年,哈格蒂在我的指導下完成這部分文獻的翻譯,主要截取于一本中國經濟作物專著(《植物名實圖考》)中有關大豆的章節。翻譯文獻共82 頁,討論涉及大豆的變種及主要產地。一般情況下,品種名稱和產地名稱不僅要用英文拼寫,而且要用漢字仔細書寫。有了一份索引,就能很容易地去確切討論其中的任何品種,并查閱中文古籍上對它是如何記載的?!雹軼alter T.Swingle,“Trees and Plants we owe to China–I”Asia and the Americas43,no.5(May 1943):p.296.多賽特—莫爾斯遠征對高品質大豆的采集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些大豆對當今美國大豆經濟仍十分具有價值①Theodore Hymowitz,“Dorsett-Morse Soybean Collection Trip to East Asia:50 Year Retrospective,”Economic Botany38,no.4(1984):pp.378-388.。這一成就是通過施永高和哈格蒂的收集翻譯中文文獻而實現的。

另一個相關案例來自于柑橘。施永高與哈格蒂在這方面的最大貢獻是為培育新品種和雜交品種引進了多樣的種質資源。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植物育種的發展確實在許多方面發生了改變,越來越關注到利用植物調查來尋找理想的基因用以繁殖傳播,而不只是尋找現有品種再將其移植到美國②Knowles A.Ryerson,“Histor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Foreign Plant Introduction Work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History7,no.3(July 1933):pp.23-24.。當哈格蒂在翻譯幾十種不同植物的中文材料時,柑橘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的翻譯成果中體量最大的一部分為《古今圖書集成》里有關柑橘的卷章,這一部分的翻譯及英文注釋有將近600頁之多③Walter T.Swingle,“Our Agricultural Debt to Asia,”in Arthur E.Christy ed.,The Asian Legacy and American Life(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68),p.98.。有關于柑橘的翻譯文獻還來自于《齊民要術》《橘錄》《證類本草》《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農政全書》《廣群芳譜》《授時通考》《植物名實圖考》《廣東新語》《浙江通志》《廣西通志》《廣東通志》及其他十數種地方志④“Index to Translations,Articles,Memoranda,Etc.,”September 1934(updated November 1939),Carton 4,Index to Translations and Memoranda,Michael Joseph Hagerty Papers,Bancroft Library Manuscripts Divis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這些文獻的英文翻譯及注釋幫助施永高和其他學者找到數百種柑橘用于實驗,亦體現了其重要價值。在他的中國考察之旅中,施永高時常在筆記與日記中提到哈格蒂翻譯的文獻,這些文獻也幫助并指導了他的考察工作。

通過與園藝學家高魯甫(George Weidman Groff,1884-1954)的合作,一項關于中國南方柑橘的系統研究得以開展。高魯甫最初受雇于美國農業部,以研究柑橘潰瘍病為主要工作。在一封1917 年8 月施永高寄給哈格蒂的信件中,施永高曾強調,因為“高魯甫在中國南方的考察,最好能按地區來進行文獻翻譯,以便在他在到達柑橘生長地區時,可以對文獻中所提到的柑橘進行實地調查?!雹軼alter T.Swingle to Michael J.Hagerty,2 August 1917,Carton 6,W.T.Swingle f.3,Michael Joseph Hagerty Papers,Bancroft Library Manuscripts Divis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通過文獻翻譯索引的幫助,高魯甫于1921-1941年在嶺南農學院工作期間,成為柑橘類植物交流的重要參與者。1921年他出版了《荔枝與龍眼》(The Lychee and Lungan)一書。這本書將這兩種作物介紹至英語世界,甚至還特意介紹了施永高。高魯甫在書中贊揚了中國傳統農學的價值:“像施永高博士這樣對中國文獻充滿興趣的人,應該會在未來喚醒西方世界,讓他們認識到書中所蘊含的寶藏?!雹轌eorge Weidman Groff,The Lychee and Lungan(New York:Orange Judd Company and Canton Christian College,1921),p.iii.在高魯甫和施永高訪華期間,菲律賓的一所農業大學在1910年代末建立了一個柑橘試驗站,并測試了數百個亞洲品種(許多來自中國)和1000 多個雜交柑橘的抗潰瘍病能力⑦Walter T.Swingle,“Memorandum on Discoveries of Fruit Culture made by Mr.Walter T.Swingle,”no date(p.3),Box 13,Folder 2,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 University of Miami Libries,Coral Gable,Florida.。通過這些努力,在亞洲發現的抗病型柑橘和美國所種植的柑橘之間培育出了數千種雜交品種,有助于緩解導致種植者損失慘重的柑橘潰瘍病問題⑧施永高認識到,引進植物必須非常小心以防止害蟲的傳播。這促使他推廣檢疫制度,以檢測和預防植物疾病的傳播。詳見See Walter T.Swingle,T.Ralph Robinson,and Eugene May,“Quarantine Procedure to Safeguard the Introduction of Citrus Plants:A System of Aseptic Plant Propagation”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Department Circular,no.299(January 1923);Walter T.Swingle,“Aseptic Plant Propagation Needed in Introducing Hevea and other Rubber Plants,”no date(pp.1-2),Box 61,Folder 16,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University of Miami Libries,Coral Gable,Florida.。

另一個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中國文獻提供的實質性知識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施永高和其他人在美國進行農業改良的方式。施永高經常提出中國傳統農學在改善美國農業方面有著巨大潛力,這在哈格蒂翻譯韓彥直《橘錄》一書時的發現中得到了證明。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幾十年里,橙子從加利福尼亞運往東海岸時,因腐爛每年損失就高達125 萬美元①G.Harold Powell,“The Handl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Citrus Fruits,”Pacific Rural Press75,no.13(28 March 1908):p.196.。農民們認為這是由于冷藏設備不足造成的,但詳細的研究發現,這是由于橙子從樹上采摘并包裝運輸的過程中損壞了橙子皮才導致了其腐爛。如施永高所指出的,這一點早在千年之前韓彥直就發現了。與他們的發現相似,韓彥直“堅持認為結果實的果蒂應該在靠近果實的地方剪斷,這樣就不會刮傷或刺穿貨箱中其他果實的表皮”。遺憾的是,直到1923 年哈格蒂的翻譯版出版,《橘錄》才為美國所知,“因我們不知韓彥直的良策,所以本世紀初加州橙運往美國東部市場時,損失慘重”②Walter T.Swingle,“Our Agricultural Debt to Asia,”in Arthur E.Christy ed.,The Asian Legacy and American Life(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68),p.99.。如上所述,施永高在運用中文文獻上的熱衷有著十分誠懇的目的,即利用其中的傳統知識來推動美國農業發展。

雖然施永高有時會對美國未能吸取中國的歷史經驗發表看法,但很難找到中國傳統農學得到有效利用的具體例子。但施永高和哈格蒂之間的數百封通信表明,當施永高對中國傳統作物有疑問時,他會給哈格蒂寫信,要求他調查中文文獻中的所有記載,并將英文譯文傳送過去。例如,施永高一度對處理柑橘害蟲的傳統方法感興趣。在20世紀30年代初,他了解到浙江的果農會將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的根磨成粉用以防治害蟲。雷公藤粉末的功效被許多中國科學家證實,于是施永高請哈格蒂翻譯中文文獻中相關的記載,并在1935年將雷公藤引種至華盛頓用于研究③Walter T.Swingle et.al.,“A Chinese Insecticidal Plant,Tripterygium Wilfordii,Introduc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Science93,no.2403(17 January 1941):pp.60-61;Michael J.Hagerty to Walter T.Swingle,30 July 1934,Box 85,Folder 9,Walter Tennyson Swingle Collection,Special Collections,University of Miami Libries,Coral Gable,Florida.。

施永高對治理柑橘疾病的另一個方法也十分感興趣,即飼養黃猄蟻(Oecophylla smaragdina)。1918 年,他曾與高魯甫在廣州鄉村考察,發現清遠地區的農民從事一項“養螞蟻”的職業。這些農民將螞蟻賣給四會種植柑橘的果農,四會當地因出產四會柑而聞名。農民聲稱,只需要足夠的黃猄蟻在樹上繁殖生活,橘樹就會免于臭皮蛋這種昆蟲帶來的毀滅性災害,其他小蟲害也迎刃而解。一些學生助手認為這種說法十分可笑,認為他們還是以種桑養蠶為生。農民回應道:“我們確實也種桑養蠶,但在蠶尚未成長的時候就用來喂螞蟻,再將螞蟻以一窩一元的價格賣給柑橘果農。”施永高對黃猄蟻十分感興趣,他和哈格蒂在嵇含的早期著作《南方草木狀》中發現了這種防治方法。施永高后來稱,沒有人注意到這一發現部分原因在于不相信這可以起到防治蟲害的作用。施永高經常指出,這一案例體現了中國農業文明的先進程度和西方圖書館所藏的中文文獻的價值。到20世紀40年代,他仍然希望黃猄蟻有一天能被用于美國果園使果樹免受蟲害①G.W.Groff and C.W.Howard,“The Cultured Citrus Ant of South China,”Lingnaam Agricultural Review2(1924):pp.108-114;Walter T.Swingle,“Our Agricultural Debt to Asia,”in Arthur E.Christy ed.,The Asian Legacy and American Life(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68),pp.95-96;Frank D.Venning,“Walter Tennyson Swingle,1871-1952,”The Carrell:Journal of the Friend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Library 18(1977):p.5;Walter T.Swingle,“Chinese Books:Their Character and Value and Their Place in the Western Library”in William Warner Bishop and Andrew Keogh eds.,Essays offered to Herbert Putnam by his Colleagues and Friends on his Thirtieth Anniversary as Librarian of Congress 5 April 1929(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29),pp.429-444;H.T.Huang and Pei Yang,“The Ancient Cultured Citrus Ant,”BioScience 37,no.9(October 1987):pp.665-671.。

圖3 1934年哈格蒂所翻譯的《本草綱目》中有關雷公藤的部分

四、結論

通過梳理施永高的一生及他的主要工作,可以發現在19 世紀末和20 世紀,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農業交流是多方面的??的螤枴そ鹆甏髮W的交流史使大部分的學者注意到了美國農業科學對近代中國農業所產生的影響。而施永高的例子則告訴我們,中國種質資源和傳統農學知識對二十世紀美國農業形成的影響亦需要關注。在美國農業部的50 年間的工作,施永高以搜集和翻譯中國傳統農業文獻為主,并將其提供給到中國考察的農業探險者。這些翻譯索引為美國農業從中國收集最佳種質資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外,施永高對中文古籍的興趣,不僅限于將他們作為尋找最佳大豆與柑橘資源的文本資料,他堅信美國可以從中國農業歷史中收獲良多,美國農業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在其中就已經得到解決。對施永高這一類型農學家的獨立研究,說明了農業發展時常需要從歷史中得到經驗和靈感并能從中受益。同時,這也強調了全面理解當今歷史的重要性。正如彼得·A·柯朗尼斯(Peter A.Coclanis)最近所述:“歷史不僅有用,而且對于分析和解釋未來的糧食問題和農業挑戰是必不可少的……在邁向未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花一點時間回顧一下我們的前輩是如何處理類似問題的。如果我們足夠幸運,我們可以從中吸取一些教訓,避開某些陷阱。甚至在某些時刻充滿信心,因為我們的先輩曾經遇到過并克服或至少經歷過類似的困難?!雹赑eter A.Coclanis,《挑戰的時代:對食物和農業未來的歷史展望》,《中國農史》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歡
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5G+農業”:5G如何為農業賦能?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3 00:49:56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外向型農業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区第一页|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jizz|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丁香婷婷久久| jizz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毛片| 亚洲色图狠狠干| 欧美区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的|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色天天综合| 亚洲最新地址|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制服丝袜一区| 91福利片|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色综合| 综合久久五月天|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99er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AV熟女乱|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99ri国产在线|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国产农村1级毛片|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2019国产在线|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a免费|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网|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69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一级小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