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北京 100045)
里耶秦簡中有不少關于秦朝“獻”的資料。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遷陵地區所獻之物種類繁多,有動物、植物、手工業品,還有官吏專門負責“獻”事,稱為“獻官”,而且出現了“四時獻”這一專門稱呼。楊小亮、魯家亮、沈剛等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過討論①楊小亮:《里耶簡中有關“捕羽成鍭”的記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11 輯,中西書局,2012年;魯家亮:《里耶出土秦“捕鳥求羽”簡初探》,魏斌主編:《古代長江中游社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沈剛:《“貢”“賦”之間——試論〈里耶秦簡〉【壹】中的“求羽”簡》,《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3年第4期。,新公布的《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秦簡》《里耶秦簡【貳】》為我們進一步認識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的材料,今試論之。
從簡文可知,遷陵地區所獻之物種類很多,有動物、植物、手工業品等。其中,珍稀鳥類是重要的一種,稱為“獻鳥”。
廿八年二月辛未朔庚寅,貳春鄉守行敢言之:廿八年歲賦獻黃二、白翰二、黑翰二、眀(明)渠鳥二、鷩鳥四。令令鄉求捕,毋出三月。鄉毋吏、徒,行獨居,莫求捕。捕爰用吏、徒多。謁令官有吏、徒者將求捕,如廿七年捕爰,乃可以得爰。敢言之。9-31
倉□已付。……
二月戊戌□□□□□□□□士五(伍)程人以來。/除半。行手。9-31背①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43-45頁。以下簡稱《校釋》。
簡9-31記錄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二月,貳春鄉接收到該年的賦獻任務——黃二、白翰二、黑翰二、明渠鳥二、鷩鳥四。《校釋》以為,黃指黃猿,可從②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第44頁。。白翰,即白雉③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97頁。。黑翰,可能指黑雉一類的鳥。明渠或與雍渠相類④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60頁。。鷩,《說文》曰:“赤雉,從鳥,敝聲。《周禮》曰,‘孤服鷩冕’。”段玉裁注:“《隹部》,雉十四種,有鷩雉。《釋鳥》:‘鷩雉。’樊光曰:‘丹雉也。’《左傳》:‘丹鳥氏,司閉也。’杜曰:‘丹鳥,鷩雉也。以立秋來,立冬去,入大水為蜃。’”⑤[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四篇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5頁。這項具體工作由吏徒承擔,且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簡9-125 亦載白翰鳥之名:
簡9-1078則記載了司空守茲安排徒一人捕鳥:
捕到的獻鳥還須送到京師,這一任務也是由縣里的基層官吏帶領徒承擔。簡10-1170載:
卅四年十二月倉徒簿最。
大隸臣積九百九十人。
小隸臣積五百一十人。
大隸妾積二千八百七十六。
……
女卌九人與史武輸鳥。10-1170①里耶秦簡博物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心編著:《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秦簡》,中西書局,2016年,第130頁。
承擔輸鳥任務的是大隸妾,三十四年十二月一個月共達49 人次,平均一日約為1.6 人次②據晉文研究,此處的“卌九人”指人次而非人數。參見晉文《里耶秦簡中的積戶與見戶——兼論秦代基層官吏的量化考核》,《中國經濟史研究》2018年第1期。。簡8-1562 則詳細記錄了一次因輸鳥產生的糾紛:
廿八年七月戊戌朔乙巳,啟陵鄉趙敢言之:令令啟陵捕獻鳥,得明渠雌一。以鳥及書屬尉史文,令輸。文不肎(肯)受,即發鳥送書,削去其名,以予小史適。適弗敢受。即詈適。已有(又)道船中出操栮〈楫〉以走趙,奊訽詈趙。謁上獄治,當論論。敢言之。令史上見其詈趙。8-1562
七月乙卯,啟陵鄉趙敢言之:恐前書不到,寫上。敢言之。/貝手。
七月己未水下八刻,□□以來。/敬半。□貝手。8-1562背③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59-361頁。
秦始皇二十八年七月,啟陵鄉捕得一只雌明渠鳥后,將鳥和相關文書交給尉史文,命他輸送。但尉史文為了不承擔這項任務,削去文書中自己的名字,交給小史適。小史適也不敢接受,尉史文便辱罵適,還用船槳將啟陵鄉的趙趕走。令史上看到他呵斥趙的情形。由此可見,“此類送鳥的差事在當時是十分棘手的”④魯家亮:《里耶出土秦“捕鳥求羽”簡初探》,第96頁。。
除了珍稀鳥類,羽毛也是進獻的大宗。里耶秦簡中有大量關于“捕羽”的記錄:
卅二年十月己酉朔乙亥,司空守圂徒作簿。
……
八人捕羽:操、寬、未、衷、丁、圂、辰、卻。
……
六人捕羽:刻、嫭、卑、鬻、娃、變。
……
一人捕羽:強。9-2289⑤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第455-463頁。
簡文表明這批徒隸由司空守圂管理,圂還在作徒簿中詳細記錄他們的名字。在這些羽毛中,白翰羽出現次數最多:
白翰羽二尺五□□□。二尺八寸三□□□。
錢十七。卅四年八月癸巳朔丙申,倉□、佐卻出買白翰羽九□長□□□□之□十七分,□□陽里小女子胡偒
□。令佐敬監□□□□。巸手。8-1549⑦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55頁。
(第一欄)翰羽二當一者百五十八鍭,三當一者三百八十六鍭,
(第二欄)·五當一者四百七十九鍭,·六當一者三百卅六鍭,
以上諸簡還說明,官府對所獻羽毛的尺寸有一定要求。“捕羽”所得不能完成任務時,還需派人外出購買。最后,這些羽毛用于制作鍭矢。關于這一問題,楊小亮、魯家亮、沈剛、王子今⑤王子今:《里耶秦簡“捕羽”的消費主題》,《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等人已有詳細論述,不再贅述。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目前所見里耶秦簡有將其稱為“羽賦”⑥“廿七年羽賦二千五【百】。8-1735”陳偉:《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第384頁。,而未有稱“獻”者,所以魯家亮認為羽毛不屬于“獻”:“秦時,廣大南方地區的蠻夷需上繳‘義賦’,同時也要繳納‘幏布’‘羽賦’,而普通民眾還需承擔‘四時獻’。”⑦魯家亮:《里耶出土秦“捕鳥求羽”簡初探》,第111頁。但由上引簡9-31可知,獻鳥亦被稱為“賦”。且承擔獻鳥、捕羽具體任務者不是當地蠻夷,而是來這里服刑的中原人。另外,簡8-1515載:
卅年十月辛卯朔乙未,貳春鄉守綽敢告司空主,主令鬼薪軫、小城旦乾人為貳春鄉捕鳥及羽。羽皆已備,今已以甲午屬司空佐田,可定薄(簿)。敢告主。8-1515
十月辛丑旦,隸臣良朱以來。/死半。邛手。8-1515背⑧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43頁。
可見,捕鳥及羽的工作可以直接交由同一批人負責,說明二者相關。因此筆者認為,羽與鳥均可稱為“獻”。關于這一問題,留待后文詳論。
簡文中還多次出現“捕爰”:
卅一年五月壬子朔辛巳,將捕爰,叚(假)倉茲敢言之:上五月作徒薄及冣(最)卅牒。敢言之。8-1559
五月辛巳旦,佐居以來。氣發。居手。8-1559背⑩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58頁。
及有(又)數遣子捕爰,出入三月□至。9-205②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第87頁。
廿九年□盡歲庫及捕爰徒薄(簿)廷。9-1116④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第262頁。
已有學者指出,“爰,疑通‘蝯’,亦作‘猿’,猿猴”。⑤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13頁從前引簡9-31 及上述簡文可以看出,秦始皇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一年都有捕捉猿猴的任務,猿猴應是當地常態化的獻,已經形成慣例。據簡9-1116,每年要將“捕爰徒簿”單獨上報給縣廷,可見對“捕爰”十分重視。對于簡8-1559所載“五月作徒薄及冣(最)卅牒”,胡平生提出:“五月有三十天,每天一牒加上‘最’,該一共有三十一牒。這里卻連同‘最’總共只有三十牒。我們注意到,該文書發出的時間是五月三十日旦,也就是說,這個統計缺少五月最后一天數據。為什么會這樣呢?可能就是文書開頭所說‘將捕爰(猨)’,大家一窩蜂出動去‘捕猨’了,也就無法考核績效了。”⑥胡平生:《也談“作徒簿及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26,2014年05月31日。可以想見,捕捉猿猴需要大量人手。簡9-31 更是直言“捕爰用吏徒多”。簡8-207 則記錄佐居將徒捕爰(猿)的情況,雖然因為簡牘上端殘損,無法獲知此次參與捕爰(猿)的確切人數,但至少有150 人參加。相對于其他勞作內容,所需人手確實較多。這可能與猿猴體型較大、身手敏捷,不易捕捉有關。簡9-3311似乎指明猿猴的用途:
目前已公布的里耶秦簡僅見貳春鄉需獻黃猿皮一、黑猿皮二,不知都鄉、啟陵鄉是否有這一任務。
除了鳥、羽、猿,里耶秦簡還記錄關于進獻鮫魚、山今盧(鱸)魚、干魿魚的事:
卅五年八月丁巳朔己未,啟陵鄉守狐敢言之:廷下令書曰取鮫魚與山今盧(鱸)魚獻之。問津吏徒莫智(知)。·問智(知)此魚者具署物色,以書言。·問之啟陵鄉吏、黔首、官徒,莫智(知)。敢言之。·戶8-769曹。
八月□□□郵人□以來。/□發。狐手。8-769背⑧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22頁。
獻冬瓜 干魿魚8-1022⑨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63頁。
簡8-769載,啟陵鄉收到獻鮫魚和山今盧(鱸)魚的令書,但當地的鄉吏、黔首、官徒都不知此為何物。簡8-1022表明,干魿魚和冬瓜可能是當地的特產。
植物類獻物主要有枳枸、冬瓜、橘。枳枸是當地的特產,《里耶秦簡》(壹)公布的簡8-455、8-855、8-1577 有記錄,筆者曾撰文進行詳細討論⑩李蘭芳:《里耶秦簡所見秦遷陵一帶的農作物》,《中國農史》2017年第2期。。需要補充的是,8-855 載,“下臨沅請定獻枳枸程,程已8-855”①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37頁。,表明當時上級還沒下發獻枳枸相關規章制度的公文,《里耶秦簡【貳】》新披露的簡9-718 恰與此對應:“獻枳枸毋程令書。”②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第190頁。
簡9-869為“橘園橘志”:
□十八。
□一。
·凡五百一十。9-869
雖然有些文字無法辨識,但可以看出它與簡8-455 所載“貳春鄉枝(枳)枸志”十分相似,對橘子等物的數量記錄得十分清楚,也當為進獻之物。《尚書·禹貢》載:“淮、海惟揚州。……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篠簜,齒、革、羽、毛、惟木。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④[清]孫星衍撰:《尚書今古文注疏》卷3《禹貢》,中華書局,2004年,第160-162頁。可見,橘作為南方珍果很早就成為重要的獻物。陜西歷史博物館藏有“橘印”,“原西北軍政委員會文物處撥交。土紅色,餅形,直徑3.6、厚1.8 厘米。印面為長方形半通印,日字格,邊長2.1×1.2厘米。印文篆書二字,筆劃纖細”(圖1)⑤吳鎮烽:《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封泥考(下)》,《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6期。。吳鎮烽、陳直未明言年代,從文意來看,似認為是漢封泥⑥陳直:《漢書新證》,中華書局,2008年,第145頁。。周曉陸、劉瑞明確指出此系秦封泥⑦周曉陸、劉瑞:《90年代之前所獲秦式封泥》,《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后收錄于周曉陸、路東之《秦封泥集》,三秦出版社,2000年,第237頁。。《秦封泥集》還載有“橘監”,“三品,半通”,分別著錄于《續封》《建德》《齊魯》《封存》(圖2)⑧周曉陸、路東之:《秦封泥集》,第237頁。。在今西安六村堡還出土有“橘丞之印”(二品)、“橘府”(二六品,圖3)、“橘官”(九品,圖4)等封泥⑨楊廣泰編:《新出封泥匯編》第三編《傳西安六村堡所出秦封泥270種1032件》,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第68-69頁。。此外,還有“橘邑丞印”封泥⑩周曉陸、路東之:《秦封泥集》,第331頁。陳直誤以為是漢封泥,并“疑太后橘園為太后所食湯沐邑,故設橘邑丞管理”。(《漢書新證》,第145 頁)高子期認為“橘邑”“朐忍”兩詞音近,朐忍又有橘官之設,或即此地(《秦封泥中的川渝史料》,《四川文物》2013年第3期),亦不確。。這說明秦朝時已在地方派駐橘丞、橘監等橘官,他們共同負責管理、進獻橘子。這些封泥多發現于今西安地區,可能是南方獻橘運至都城,開啟相關公文書后的孑遺。但何地曾設橘官,不同橘官具體職掌為何,史書不載。新公布的里耶秦簡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信息,它表明在遷陵縣一帶可能設有專門管理橘園的橘官。

圖1 橘印

圖2 橘監

圖3 橘府

圖4 橘官
除了動物、植物及其制品,紡織品錦繒也是當地重要的獻物:
錦繒一丈五尺八寸。卅五年九月丁亥朔朔日,少內守繞出以為【獻】
除了獻物,里耶秦簡中還有不少有關“獻”的職官、制度的材料。
卅四年五月乙丑朔己丑,貳春□茲敢言之:廷下獻官丑書曰:獻官吏徒莫智(知)薏□,問有智(知)者言。今問之,莫智(知)。敢言之。倉。9-165+9-473
……以來。/……9-473背②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第79-80頁。
簡9-165+9-473、9-1162表明,遷陵、臨沅兩縣均設有獻官,其下有吏徒從事相關勞作。雖然沒有更多史料,但可以推測獻官當不僅設于這兩縣。且將簡9-165+9-473與前引簡8-769對比可以發現,二者屬于一類文書。所以,雖不知簡9-165+9-473 中“獻官吏徒莫智(知)”為何,但也應該是某種獻物⑥《校釋》認為,“薏□”指薏苡。。兩漢時期也有類似的職官與機構。元帝初即位時,“詔列侯舉茂材,勃舉太官獻丞陳湯”。蘇林注曰:“獻丞,主貢獻物也。”⑦《漢書》卷59《張延壽傳》,中華書局,1964年,第2654頁。可見,獻丞是太官七丞之一。《陳湯傳》與此不同,曰“太官獻食丞”⑧《漢書》卷70《陳湯傳》,第3007頁。。陳直認為“誤衍食字”⑨陳直:《漢書新證》,第319頁。不過他又于《百官公卿表》注:大官獻丞,“繁稱為大官獻食丞”。(第97頁)。地方上設有獻曹。東漢靈帝中平五年(188)立巴郡太守張納碑,碑陰載巴郡太守張納屬吏有“墊江宋亶獻曹史”⑩[宋]洪適撰:《隸釋·隸續》卷5《張納碑陰》,中華書局,1986年,第63頁。。嚴耕望《秦漢地方行政制度》列“獻曹”,并舉此例,言“不知所職”11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 年,第138頁。。湖南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和走馬樓吳簡亦載有“獻曹”:
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整理小組認為,獻曹“應為郡、縣列曹之一,專掌貢獻侍奉”。郭俊然據《巴郡太守張納碑》認為,“蠻夷君長‘貢獻’以及橘官、鹽官所產,都需要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貢獻’朝廷。‘獻曹’當是郡政府所設專門負責此類事務的機構”,所論有理③筆者博士學位論文《植物與戰國秦漢的政治文化》對兩漢時期的“獻丞”“獻曹”有詳細論述。(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第61-67頁)。由此可見,漢承秦制,兩漢獻官、獻曹之制是由秦朝發展而來的。
對于各種獻物,當有相關“程令”對其數量、規格進行規定。前引簡8-855、9-718言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沒有獻枳枸“程令”可能是特殊情況,可能與當年枳枸不結實有關。即使之前沒有規定,到臨沅請示后,也會制定出來。簡8-997+8-883即載:
春曰:不審獻此程令,疑它郡縣8-997亦盡然,各以程令曰:為8-883④何有祖:《里耶秦簡牘綴合(八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52,2013年5月17日。
按照“程令”的要求,如不能完成任務,會受到懲罰。確實有特殊原因,也要加以說明:
由于史料不足,我們無法獲知更多的細節。但據西漢早期的情況,可以推知秦制的概況。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紀南鎮松柏村出土松柏漢簡57號木牘“令丙第九”:
·令丙苐(第)九
丞相言:請令西成(城)、成固、南鄭獻枇杷各十,至不足,令相補不足,盡所得。先告過所縣用人數,以郵、亭次傳。人少者,財助。獻起所為檄,及界,郵吏皆各署起、過日時。日夜走,詣行在所司馬門。司馬門更詣大(太)官,大(太)官上檄御史,御史課縣留穉(遲)者。御史奏請許。
制曰:可。孝文皇帝十年六月甲申下。⑨朱江松:《罕見的松柏漢代木牘》,荊州博物館編:《荊州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210頁。更清晰的文物圖片見《荊州博物館館藏精品》,湖北美術出版社,2008年,第77頁。
這則“獻枇杷令”頒布于漢文帝十年(前170),詳細規定承擔這一任務的縣級行政單位,所獻枇杷的數量,運輸方式,無法按時完成時會受到懲罰等⑩筆者博士學位論文《植物與戰國秦漢的政治文化》對此有詳細論述。(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第68-80頁)。秦朝獻物“程令”當亦有類似規定。
另外,簡8-768中出現“四時獻”:
卅三年六月庚子朔丁未,遷陵守丞有敢言之:守府下四時獻者上吏缺式,曰:放(仿)式上。
六月乙巳旦,守府即行。□履手。8-768背①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22頁。據沈剛意見,“式”與“曰”之間斷開。(《“貢”“賦”之間——試論〈里耶秦簡〉【壹】中的“求羽”簡》)
《校釋》作者認為“四時獻諸上,四季進獻于皇帝”,即“者”通“諸”。其意為太守府下發“四時獻者上吏缺”的“式”,命下轄各縣仿照此式上報本縣“吏缺”的情況。遷陵守丞有收到郡下達的文書后,制作牒書,附于其后,命即發往太守府②不過,文書稱六月庚子朔丁未(六月八日)遷陵縣才完成牒書,六月乙巳日(六月六日)已發往太守府,于理不通。考慮到這是遷陵縣發往太守府的文書,卻發現于遷陵縣治,應為副本,可能是書手抄寫錯誤。。這說明秦朝有“四時獻”的制度。不過,這并非秦朝首創,至晚戰國時期已出現。據史書記載,蘇秦曾說楚威王曰:“大王誠能聽臣,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委社稷,奉宗廟,練士厲兵,在大王之所用之。”③《史記》卷69《蘇秦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第2260頁。《戰國策·楚策》亦載此事。由上文可知,遷陵一帶所獻之物多為植物,它們依時令而生,不是當時人力所能控制的,又不易長久保存。像明渠等鳥類,也有可能是冬候鳥,只在特定季節出現,故須四時依時令進獻。
沈剛認為,從字面理解“獻”是向中央進貢的物品,而非制度化的賦稅,但“至少在秦統一前后這一時段的‘獻’,是一種接近常態化的一種稅種”④沈剛:《“貢”“賦”之間——試論〈里耶秦簡〉【壹】中的“求羽”簡》。。筆者以為,考慮這一問題還需從獻物本身和具體承擔任務的人的身份來考慮。羽毛主要用于制作箭鍭,且數量較大,官府對羽毛的規格也有一定要求,可能是“軍賦”⑤沈剛:《“貢”“賦”之間——試論〈里耶秦簡〉【壹】中的“求羽”簡》。,但像鳥、猿、枳枸、橘等物,多為當地特產,當是用于滿足秦始皇及其他皇室成員的生活享受,可能還用于祭祀,類似后世所說土貢,與羽性質不同。另外,如果是稅種,應由戶籍登記在冊的普通民眾承擔,但正如沈剛指出的,“求羽”的工作由少內率領徒完成,前引簡9-2289、簡9-1099均可證明:
二月乙丑,少內作徒薄(簿)。
受司空城旦二人、鬼薪一人,倉隸妾二人。·凡五人。
其三人求羽:吉、胃、溫。
捕猿亦由吏將徒承擔,前引簡9-31正是貳春鄉守上言捕猿所需吏徒多,“謁令官有吏、徒者將求捕,如廿七年捕爰”,如此方可得猿。前引簡9-1078、10-1170 亦表明所獻之鳥由作徒捕、輸,而前引非魯家亮所說的普通民眾。鮫魚、山今(鱸)魚、冬瓜、枳枸、橘等獻物的情況,目前公布的里耶秦簡尚無相關記載,但筆者推測亦由吏率領作徒承擔。由吏徒勞作獲取的獻物,顯然不屬于稅。這說明先秦時期貢賦不分,處于統一進程中的秦朝,各項制度還在初創階段,因此稱呼并不規范。
遷陵縣地處邊遠,被秦人視為蠻荒之地。“時至今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鎮,依舊是外人罕至的世外桃源,亦是入者難以離開的天然牢籠。”①游逸飛:《里耶秦簡所見的洞庭郡——戰國秦漢郡縣制個案研究之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16,2015年09月29日。原刊于《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15年第61期,收入簡帛網時略有修訂。簡9-2300 載:“都鄉黔首毋濮人、楊人、臾人。”②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第466頁。可見秦占領此地前,這里可能主要分布著濮人、楊人、臾人等南方土著。而秦占領后之所以能迅速建立有效的行政統治,則是依靠“派遣大量的外郡戍卒、官吏、乃至黔首入駐湘西山地,剝奪了當地人的合法武力與政治權力”③游逸飛:《里耶秦簡所見的洞庭郡——戰國秦漢郡縣制個案研究之一》。。據晉文研究,遷陵的官民比非常高,有限的賦稅收入并不能支撐這一龐大的官吏隊伍。其主要財政來源實際是朝廷的大量撥款④晉文:《里耶秦簡中的積戶與見戶——兼論秦代基層官吏的量化考核》,《中國經濟史研究》2018年第1期。。這固然說明朝廷的重視,但更說明對這一新占領區的有效統治信心不足。在當地經濟水平有限的情況下,仍命其將羽、鳥、猿、冬瓜、枳枸等物詳細記錄并上獻京師,說明秦王朝對當地管理之嚴密,也彰顯出秦始皇鐵腕統治達于邊鄙的無上權威。這些獻物,無論是“賦”,還是“獻”,都已超越其自身具體的實用價值,具有抽象的政治意義和權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