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這個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時代,衍生了不少新生代金融產品,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生活工作需要。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兩面性,P2P校園網貸亦是如此,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引發了不少社會問題,政府部門必須重視,并做出進一步的監管和規制。
關鍵詞:P2P校園網貸;監管體制;征信體系
中圖分類號:F724.6;F832.4;G64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022-02
作者簡介:鄧宇婷(1988-),女,漢族,廣東梅州人,法學碩士研究生,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學,民商法。
一、P2P校園網絡借貸概述
(一)P2P校園網絡借貸的興起背景
招商銀行在2002年首創并發行針對學生的信息卡,隨后多家銀行紛紛效仿,推出類似的業務。由于出現壞賬率高的情況,各大銀行在2009年停止針對學生信用卡的業務。同年7月,銀監會頒布了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要求銀行業余金融機構不得向未成年人發卡,大學生信用卡就此退出了消費市場。近年來,P2P網絡借貸平臺猶如雨后春筍成長,借貸平臺為更好地發展壯大,層出不窮地推出了各種名義的“校園貸”,2014年,校園貸進入高速增長階段。自2016年衍生了不少“裸貸”、“違法催債”、“學生自殺”等負面的事件,輿論把“校園貸”推向了風口浪尖,政府開始關注和重視起來,并立刻作出相應的措施抑制其發展。2017年9月,教育部明確宣布“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二)校園網絡借貸的含義及特征
校園網絡借貸,簡稱校園貸,是民營資本依托互聯網貸款平臺,通過無抵押、短期險、高利率的手段,以在校大學生為貸款對象,提供資金或者商品的一種消費性民間信貸金融模式。
與傳統的銀行貸款相比,校園網絡借貸具有其獨特的性質,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借貸門檻低、申請手續方便。大學生僅需填寫自己的身份證、學生證、聯系方式及個人學籍等個人信息,貸款便可以在短時間內予以發放。第二,放貸目的多樣性。除了通過貸款利息進行盈利,校園網絡貸款多了一層以銷售產品來盈利的目的。第三,高利率的隱蔽性。不少平臺利息按日計取,一般在0.1%-0.2%。換言之,其月息是3%-6%,等額本息還款下年息在70%-140%。并且,大多數的校園貸,主打“分期零利息”的招牌,但會按月收取分期服務費,高額的逾期費等,總體下來大多數利率均在不同幅度上高于同期銀行利率。第四,高風險性。由于平臺的不健全性,借款人會面臨高個人信用風險、人身損害風險和個人信息泄露風險。第五,催收款項手段非法性。如催收平臺利用循環撥號系統撥打學生、學校及其家長,直至其還款,甚至威脅將大學生個人信息到處散布逼其還款等。
二、P2P校園網絡借貸的監管與規制現狀
市場經濟具有競爭性、自由性、公平性、規范性和信用性,各個經濟主體在進行市場經濟活動中都必須知法、守法,遵循市場經營的法律原則。然而,P2P校園網絡借貸在其準入、運行和退出市場的過程中,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相關監管部門也沒有及時進行監管和規制,目前來看,我國P2P校園貸的監管與規制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行政監管滯后
市場經濟只是形式,其目的在于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而資源的有效配置需要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監管和經濟活動主體的積極配合來共同完成。政府對經濟市場的宏觀調控要堅持全面性的原則,即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的調控和監管,覆蓋各經濟主體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實現全過程、全員性控制,不存在政府監管的空白點。
第一,監管主體不明確。P2P網絡借貸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限定,其網站和咨詢業務既不屬于金融業務,也不屬于IT業務,無法確定由銀監、工商、公安、網監等哪個部門監管或協同管理。P2P校園網絡借貸進入市場、運行、退出市場出現問題時,相關部門不合作、互相推諉。因此,需要確定監管主體,并且明確各自的分工。
第二,市場監管滯后。對市場的監管主要有三個階段:準入、運行、退出。監管部門在校園貸興起之初并沒有發現其潛在危險因素,且受制于歷來的追趕式監管思路,這種亡羊補牢式的監管方式,其直接后果就是不良校園貸的野蠻增長,裸貸和暴力催收事件頻繁出現。除了監管的介入過于滯后外,還有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即準入標準不明晰、風險控制機制過于簡單、糾紛解決機制不健全、責任分配不清晰等。
第三,市場監管準則制度的不完善。我國目前市場監管準則制度方面仍存在許多關鍵的問題值得注意。首先,多頭監管的職責分配不明確,實施細則不清晰。其次,商業銀行系統對于新產品開發的促進激勵機制不足。再次,我國非法校園貸專門規定中,適應新情況的能力不足,對新違法手段的法律責任追究不夠明確、具體和創新。最后,未明確學校的事前教育工作中保護在校學生的的法定義務,使得學校職責缺乏法律依據,不能具體貫徹落實學校的應有相關職責。
(二)行業缺乏自律
除了政府部門的監管、市場的自我調節外,行業自律也是尤為重要的。行業自律有助于促進成員之間的公平競爭和行業的公開、透明、有序發展,有助于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目前,我國網貸行業的自律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第一,監管細則沒有明晰行業的定義、標準、規范,行業準入門檻低。第二,沒有建立起規范的業務流程。第三,缺乏一套統一的數據登記平臺和充分統一的信息披露機制,風險預警和檢測機制不健全。
(三)借貸平臺內部自我管理滯后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內部自我管理機制是否健全,直接關系到借貸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發展性,在其運行的過程中,不免出現了諸多問題,比如:對于借貸人是否適格、借款金額和利息是否合理、多頭借貸和暴力催收的情況頻發。缺乏第三方征信系統、第三方資金管理平臺、第三方擔保機構,缺乏投資者的教育,缺乏平臺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