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什么是哲學?即使在哲學研究中很多人已給出了定義,但是作為一個開放的、一直備受討論的問題,它依舊是一個值得探討追尋的問題。在羅素的《西方哲學》中他首先就哲學這個問題展開論述,對“什么是哲學”這個問題的學習探討,對于我的學習而言,有助于我進一步深入了解學習哲學;對于我們社會而言,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科技日益創新的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學習并反思當代哲學含義及時代意義。
關鍵詞:哲學;定義;時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B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86-01
作者簡介:夏京超(1996-),女,漢族,山東臨沂人,成都理工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科學哲學專業研究。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內容豐富,以米利都學派為始,介紹了西方哲學史上的各個學派及其故事,包含了自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文明,一直到現代的邏輯分析哲學的興起。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發現羅素對幾乎在過去千年的視圖中的任何重要的哲學觀點明確評論。但是,我在這里僅對自己看過這本書所產生的對哲學的認識及思考寫下理解。
一、羅素關于哲學的理解
以下幾段話羅素關于他所理解的哲學有何用處的表達:在緒論中羅素就講到了他寫作此書的目的——揭示哲學并不是某個卓越的人所做的孤立的思考,或是某個學派或少數人所探討的問題,哲學真正講來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社會發展中各種思想理論體系碰撞的產物,同時哲學也是誘發各種文化碰撞、促成社會性格產生的原因。因此,在西方哲學史中,羅素插入了純社會歷史的許多章節,以此試圖顯示每個哲學理念和其哲學家是其特定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的產物。
其次,羅素在緒論中也接著談到對他哲學的認識問題,他認為‘哲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是傳統的宗教與倫理的觀念與就科學最廣泛意義而言的科學研究這兩種因素結合的結果,就在不同的哲學家各自的體系里這兩種因素所占的比例問題,不同的哲學家有不同的側重,但是只有這兩種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同時存在時,才能構成哲學的特征。
最后,對于“什么是哲學”?羅素認為哲學是在科學與神學兩者之間的問題。雖然乍一看羅素劃定了哲學的界限,并且他也就科學與神學概念進行了定義,但是我們又很難真正認定介于科學與神學之間的那個“無人之域”。對于如何正確看待哲學這個問題,羅素認為要區別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感性唯心,對待哲學要堅持理性,并不屈服于權威。
二、什么是哲學
什么是哲學?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開放性問題。當然我們在提出以上問題時就已經假定了“哲學”的存在。在這本書中提到“哲學”一詞來自西方,起源于古希臘可以理解為“愛智慧”,具體理解中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哲學問題有所不同。在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看到羅素對于哲學問題的各種觀點。就哲學并不是某個人或某一小團體所努力做出的脫離大眾的思考,哲學真正講來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社會發展中各種思想理論體系的碰撞的產物,同時哲學也是誘發各種文化碰撞、促成社會性格產生的原因。我國的陳家琪教授也曾有過異曲同工之處的表達,陳教授指出“哲學所探究的就是作為存在者整體的存在”,我認為這里的“存在者整體的存在”也可以將其引申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在他的《什么是哲學》一書中,他提到哲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靜觀、沉思的用概念去把握事件的本性,而是去創造概念,即將哲學關聯到生存于創造,這里的“創造”就是“去行動”,德勒茲的這種哲學觀就相似于維特根斯坦“哲學是一種活動”的哲學觀。就哲學的作用,德勒茲認為哲學并不是為了反思與沉思而存在,哲學真正意義上是屬于創造的,相對應的哲學家不是反思者,應是創造者。所以總體看來,“什么是哲學”并不同于我們大多數人所學習的——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用思維和概念把握真理。
三、反思哲學的意義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科技日益創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反思當代哲學的意義。海德格爾曾說我們的時代是哲學終結的時代,但是我們也應從另一個層面來思考哲學,我們不應一直重復前人的思想,而要將前人的思想當作生產方式,來創造出我們當今時代的哲學意義。確實,關于哲學方面的問題,由于它大多超越了我們感觀方面的認識,也難于通過我們所掌握的認知手段與一切的科學儀器來理解解決,并且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的是與宗教信仰等相聯系,但我們需要哲學帶給我們的思辨。對于我們年輕人而言,我們認為哲學是用來解決我們心中的疑惑的,或許不是解決,只是告訴你,對于同一個問題,已經有人思考過了,讓我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教會人們思考,教會人們怎樣面對生活,怎樣生活的更好。
四、總結
所以通過閱讀和思考,我所理解的“什么是哲學”與“什么是化學”、“什么是物理”不同,它本身就是一個哲學問題,哲學是創造概念的,它關系到生命思想的提升,我們需要開拓我們的眼界,打開自己的思想。對于哲學的從事需要我們有一種敢于懷疑、敢于冒險的精神,即敢于提出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解答的問題。
迪奧根尼對威名赫赫的亞歷山大大帝所說的“他什么恩賜也不要,只要你不擋住我的陽光。”對,有些時候我們什么也不需要,希冀得只是撫過心靈的一束陽光而已。
[ 參 考 文 獻 ]
[1][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M].商務印書館,1976.
[2]陳家琪.什么是哲學[J].人民教育專欄,2014(20).
[3][法]德勒茲.什么是哲學[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