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下的地理標志對促進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縣域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意義。我國地理與互聯網結合模式的發展帶來標志產品存在分布不平衡的現象,廣西地區大部分的縣還沒有地理標志。地理標志作為一項獨立的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知識產權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我國的地理標志資源雖然很豐富,但是地理標志在我國還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護。本文通過探討廣西“互聯網+地理標志”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打造廣西地理標志產品的特色品牌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地理標志;縣域經濟;廣西
中圖分類號:F323.5;F72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056-02
作者簡介:李穎琦(1992-),男,漢族,湖南長沙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法律碩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
“互聯網+”是國務院納入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由于互聯網越來越融入人們的生活中,人們也越來越依賴“互聯網+”模式,這對于“互聯網+地理標志”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將具有蘊含特定地理、自然和文化等元素的特色品牌認證的地理標志與互聯網結合,建立“互聯網+地理標志”產品,必然會為產品地理標志的發展打開一個新的局面。如何加強地理標志資源的有效保護,使之廣西經濟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同步伐,這是廣西經濟發展重要議題之一。
一、廣西“互聯網+地理標志”存在的問題
廣西河流眾多、水量豐富、光照充足,氣候溫暖濕潤,其亞熱帶季風氣候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使得廣西的資源特別豐富。廣西的產品荔浦芋在2000年獲得了首個地理標志認證,到了2017年廣西已有75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①。然而廣西不同縣域的地理標志產品數量明顯不均衡。然而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地理標志性的產品,從而使地理標志產品獲得溢價報酬。相關調查研究得出,將近一半人數的消費者愿意為地理標志產品支付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溢價。而地理標志能提高產品的價值,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一)注冊商標與未注冊地理標志存在的沖突
地理標志注冊保護制雖然有其價值,但是由于廣西的歷史文化悠久、地理標志資源豐富,人們的保護意識淡薄,這就使得注冊保護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廣西范圍內的很多農產品、工藝品等雖然沒有注冊為地理標志,但是它們歷史悠久,其相關產業發展時間也已經很長,有些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只是由于社會、歷史等客觀原因和主觀認識不足而沒有申請地理標志。一方面,在這個產業內存在著大量的企業以及從業人員,其中部分企業可能已將其注冊為普通商標。另一方面,這些沒有注冊的產品一般知名度較高,很多產地外的企業進行假冒,以次充好,因為沒有注冊,所以也無法獲得相關部門的保護。
(二)未明確規定使用虛假地理標志的處罰措施
我國《商標法》和《實施條例》禁止使用虛假地理標志,卻未規定明確的處罰措施,給執法部門在執法時造成了困難,導致地理標志的實際保護效果不明顯。在廣西范圍內還未出臺相關的保護條例和有效地建立由地方政府牽頭各部門協調統一的體系協調機制來保護地理標志。
(三)廣西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備,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成熟
起步較晚、發展不成熟等不利因素制約著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發展,要改變現狀,尋找新模式,通過“互聯網+”來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由于廣西農村范圍大、互聯網基礎設施薄弱,農村網絡問題成為制約“互聯網+地理標志”的巨大障礙。計算機與互聯網通信技術的運用在廣西農村范圍內的普及范圍比較小,要使農戶的生活融入到互聯網當中并培養出互聯網思維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對策和建議
(一)參照未注冊馳名商標對未注冊地理標志進行保護
我國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規定必須先申請注冊,才能獲得相關部門的保護,所以在法律實踐中,未注冊地理標志可以從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中尋找救濟方法。一般未注冊地理標志具有發展時間長,知名度高等特點,在某種程度上符合未注冊的馳名商標,因此可以利用《商標法》第十三條②進行保護。我國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將“地理標志”單獨列舉為知識產權保護客體,將大大有利于未注冊地理標志作為“在先權利”,獲得《商標法》第三十二條的保護,即“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
(二)引入第三方管理機構,建立現有體系沖突的協調機制
當前的地理標志產業是由行業協會或者政府部門在管理,基于廣西市場經濟的現狀,考慮到產業的發展,或許可以將地理標志的所有權人與管理人分開,即引入第三方對地理標志產業進行管理。政府購買的物業管理等服務也間接地說明政府和行業協會可以引入第三方管理機構來管理相關的管理工作也未嘗不可。
廣西地方政府通過成立議事協調機構、制定完善的管理規定,來保護和發展地理標志是緊急和迫切的。國務院于2011年5月出臺的《關于完善地理標志保護管理體制機制的意見》③雖還未完全實行,但是已有地方政府牽頭各部門開啟了建立了協調機制的先例了。首先,廣西的各級政府應該發揮其統一協調的牽頭作用;其次,應制定詳細可行的的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地方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最后,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發展地理標志,應當對生產者、銷售者、監管者進行權責的劃分。
(三)強化政府職能,加快互聯網建設
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也要求要保護特色地理標志產品資源。“互聯網+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模式,是一種持續的、新型的、可行的地理標志保護和發展方式,政府應該積極建設農村互聯網,使互聯網入每家每戶,同時還應該引進有經驗和資歷的互聯網人員,力爭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良好發展提供支持,引導廣西“互聯網+地理標志”的發展,促進廣西縣域經濟的繁榮。
三、結語
雖然現在廣西的“互聯網+地理標志”還存在不足之處,但是由于相關的法律以及其他的規定難以改變、歷史遺留等問題使得廣西在現有地理標志的保護實踐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政府來解決,同時也需要相關的協會和企業共同努力。建議廣西的相關部門可以堅持把地理標志保護工作作為服務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充分利用地理資源優勢,挖掘地理標志產品資源,積極引導符合地理標志的特色產品申報地理標志保護,培育一批擁有廣西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產品品牌。通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來改變以往廣西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的現狀,形成以縣域品牌帶動廣西產業發展的模式,促進廣西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