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同時俄羅斯也是中國“一帶一路”上的重要貿易國家,兩國在經貿往來中可以達到相互補充、共同進步的效果。但由于兩國立法環境、司法方式以及政治環境等方面的差距,中國對俄貿易活動中也存在著許多的難題和法律風險。本文重點分析了我省企業對俄貿易活動中的各種法律風險,并未規避該風險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俄羅斯;中國;企業;對外貿易;法律風險
中圖分類號:F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071-01
作者簡介:鄭男(1983-),女,山西原平人,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國所提倡的“一帶一路”建設為打開了中國貿易的國門,為中國商貿活動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企業可以直接對外從事投資等貿易活動,但由于各國立法規定之間的差異,國家在貿易保護措施方面的差別,中國在對外貿易活動中同樣也面臨著各種風險要素。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對俄貿易法律風險分析
(一)中俄立法差異較大
俄羅斯的立法與中國立法相比,其修改的頻率更高、每次修改所調整的范圍更廣,而每次的修改調整都以為著我國的商貿活動也需要采取相應的修正。以俄羅斯對生態環境所指定的評估法為例,該部法律從1995年頒布至今,大大小小經歷了30多次的修改,其宗旨是不斷提高對環境評估標準的要求,這也意味著我國的貿易活動需要將更多的重心調整在生態評估方面。在1998年俄聯邦頒布了第一部稅法,緊接著兩年后于2000年頒布了第二部,于2001年修改了以上的稅法。這也意味著我國對俄國的投資或者交易活動,需要及時調整投資數額或商品價款,以此保障自我的利益。
(二)俄國內部法律矛盾突出
俄羅斯是聯邦制國家,每個聯邦政府都有權制定自己的對外貿易法律,這也就產生了這樣的問題:各聯邦成員國之間制定的對外貿易法律存在矛盾,而地方與中央的對外貿易法律同樣也可能存在沖突。多部法律的沖突也為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活動帶來許多的法律風險,影響了貿易活動的穩定性。
(三)司法救濟面臨較大風險
俄羅斯的司法程序與中國不同,這也給中國對俄貿易活動造成了許多風險。俄羅斯法院的訴訟活動通常需要經歷較長的周期,這意味著中國企業需要在俄國停留更久的時間,消耗更多的訴訟成本。同時,對于每一級法院所做出的判決,當事人都可以提出上訴或者再審,從而推翻原來的審判結果。這也意味著即使中國企業在訴訟中花費了大量的成本代價,未必能夠取得訴訟的勝利。在對外貿易法律適用中,如果雙方當事人并未達成協議,此時俄羅斯法院大可能選擇俄羅斯法律規定,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俄羅斯國家的相關法律深奧難懂,很可能因為不理解法律而造成敗訴。
二、應對中俄貿易法律風險的策略分析
(一)設立法律咨詢機構,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基于“一帶一路”的發展理念,各國之間應當互通互聯,因而中國在對俄貿易中首先要實現兩國之間貿易政策的互通互聯,中國能夠及時了解俄羅斯不斷調整的貿易政策。針對俄羅斯立法修改頻繁的問題,中國應成立專門的法律咨詢機構,專門研究俄羅斯法律變動情況,并通過分析俄羅斯立法的變動來調整中國的貿易對策,做好專業的“法律顧問”角色。從咨詢服務內容上來說,該機構應從俄國的對外貿易政策環境著手,關注對外貿易政策發生的變化。
(二)針對俄國立法重點,完善我國貿易措施
正如上文所述,俄羅斯在近幾十年的立法調整中不斷強調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也是我國企業對俄羅斯貿易活動所需要關注的重點。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境內的商貿活動應滿足俄羅斯較高的環境標準要求,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盡可能降低污染率,避免因環境問題而遭到俄羅斯法律的懲治,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三)審慎選擇合作伙伴,保障貿易活動安全
除去因為法律變動帶來的各種風險隱患,人員選擇所造成的風險在中國對俄羅斯貿易風險中的比例也很大。中國投資者在選擇俄羅斯貿易伙伴時候,應綜合分析俄羅斯企業的信譽、評價、資金情況,審核上述信息的真實性,降低貿易活動中的欺詐風險。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注重合同內容中是否有漏洞,中俄雙方權責分配是否合理,避免出現吃“啞巴虧”的現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理念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為中俄雙方的貿易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臺。中國企業應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拓展對外貿易的平臺。但由于近幾年俄羅斯經濟持續低迷,國內政策變動頻繁,中國對俄羅斯的經貿活動也存在著各種法律風險。中國企業應積極調動各方面力量,理性判斷經貿活動中的各種風險要素,制定好貿易計劃,做好風險規避。
[ 參 考 文 獻 ]
[1]賈少學.“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俄羅斯能源投資制度分析[J].法學雜志,2016(1).
[2]郭玉軍.論國際投資條約仲裁的正當性缺失及其矯正[J].法學家,2011(3).
[3]孫麗燕.企業營商環境的研究現狀及政策建議[J].全球化,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