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首次規定了缺席審判制度,該制度具有創新性,同時引起了學界熱議。有關外逃人員缺席審判的規定具有鮮明的特點,可以說是缺席審判制度的核心。由此,本文將主要圍繞外逃人員缺席審判制度的三個爭議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缺席審判;辯護權;重新審理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187-01
作者簡介:盧卓(1995-),女,山東濟寧人,上海大學,2017級法律碩士在讀。
一、引言
外逃人員缺席審判是指貪污賄賂犯罪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傳票和起訴書副本送達后未按要求到案的,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程序。
構建外逃人員缺席審判制度,具有重大意義。首先,符合我國打擊腐敗犯罪的趨勢,打開了經由正當程序追回海外腐敗資產的通道,對腐敗分子產生一定的威懾力;其次,能夠最大力度的保障訴訟公正,實現訴訟公正與訴訟效率雙重實現;最后,有利于平衡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的關系,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的同時保證司法正義。
二、適用的案件范圍
2012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中新設立的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在一定程度具有缺席審判制度的影子。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審理的案件即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與《修正草案》相比,最終敲定的缺席審判程序審理對象增加了“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這一修改具有合理性。“適用缺席審判的應當是與貪污賄賂犯罪具有同等社會危害性的犯罪,而且恐怖活動犯罪本身的社會危害性要大于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當然可以適用缺席審判程序。”①此外,還存在一些不足。筆者認為,貪污賄賂犯罪案件應當限定為“重大”。首先,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由于被告人外逃,本身就是重大的犯罪案件;另外,涉案金額不同對社會危害性程度不同,是否應當適用缺席審判制度也不同。對于“重大”的解釋可以參考《沒收違法所得程序規定》以及《高法解釋》的規定,即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案件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的案件。“對于涉案金額的認定可以參考兩高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貪污賄賂犯罪刑事案件司法解釋》中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規定,但是不僅僅依據涉案金額,應當是涉案金額與情節相結合來判定。”②
三、辯護權的保障
保障被告人的權利應當貫穿于缺席審判的始終,其中保障被告人辯護權尤為重要。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缺席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代為委托辯護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對此,有學者認為缺席審判的被告人不是法律援助的對象。顯然,從法律規定來看,缺席審判的被告人不是法院應當指定法律援助的對象。但是從法律援助辯護的價值基礎來看,首先,法律援助是控辯力度平衡的要求。“在刑事訴訟中,公訴權占據優勢地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處在弱勢的一方,”③在被告人參加庭審時,其訴訟權利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更何況是在缺席的情況下。其次,法律援助是司法公正的要求。既沒有被告人也沒有辯護人參與的庭審程序難以想象它的公正程度,被告人的辯護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從現行立法趨勢來看,“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已經成為共識,這表明在刑事案件的審判程序中,有辯護人為被告人辯護將成為常態。
筆者認為,法律援助的目的是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防止冤案錯案,維護司法正義,不能因被告人缺席或在席而有所區別。由此,當缺席審判被告人無法有效保障辯護權時,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辯護。
四、重新審理程序
《刑事訴訟法》規定,罪犯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到案的,人民法院應當將罪犯交付執行刑罰。交付執行刑罰前,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罪犯有權對判決、裁定提出異議。罪犯對判決、裁定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理。重新審理程序一直存在很大爭議。筆者認為,對于生效判決,被告人僅僅通過提出異議就使得訴訟歸于無效,從而案件重新審理,這不符合訴訟法理。
重新審理程序雖然具有一定價值,但是對被告人權利的保障應當有一定的限度,并非被告人提出異議就使得生效裁判直接歸于無效。有學者認為,“在缺席審判程序中,被告人對判決結果有異議的,應當依照審判監督程序來尋求救濟。”①對此,筆者認為應當對重新審理制度加以限制,并非被告人提出異議即引起重新審理。對此可以借鑒審判監督程序中規定的“法院應當重新審判的法定情形”,缺席被告人有權對對判決結果提出異議,但是,應當在被告人提出異議和案件重新審理之間設置審查程序,法院通過審查是否符合“重新審理的法定理由”。若經過審查,被告人異議符合“重新審理的法定理由”,法院應裁定原缺席判決無效,重新開始審判程序,否則,法院則應裁定駁回異議。這樣才能有效維護原判決的既判力,同時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 注 釋 ]
①萬毅.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立法技術三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為中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8(3).
②劉憲權.貪污賄賂犯罪最新定罪量刑標準體系化評析[J].法學,2016(5).
③陳光中,張益南.推進刑事辯護法律援助全覆蓋問題之探討[J].法學雜志,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