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前進,人們的經濟水平得到了一個極為顯著的提升,導致民間借貸行為的出現較為頻繁,并且由于受到一系列的因素的制約,法律對于民間借貸并沒有一個科學的、合理的規制,致使民間借貸常常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因此,本文就民間借貸為研究方向,對其激勵性的法律規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
關鍵詞:民間借貸;激勵性;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922.2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09-01
作者簡介:丁人杰(1982-),男,漢族,浙江人,法學士學位,畢業于浙江大學,法律專業,現任職于浙江天晟律師事務所,主要研究方向:民商事。
民間借貸作為市場經濟發展所必然出現的產物,已經有著較為豐富的歷史和社會地位,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借貸也在不斷的進行發展,但其本質并沒有產生較為明顯的變化,還是一種借貸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存在著嚴重的安全問題,尤其是與官方借貸相比,其并沒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對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本文就如何優化民間借貸,發揮民間借貸的積極作用展開了研究。
一、法律監管所面臨的環境和問題
(一)信息不對稱
當前在民間借貸中,法律監管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為顯著也是最為基礎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在傳統的法律規定制度中,制定者往往通過中國式影子銀行的概念來對民間借貸進行一個管理,試圖通過影子銀行的方式來闡述民間借貸與法律的關系,這種思維方式雖然可以對民間借貸的管理起到一定程度的幫助,但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不足,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行為[1]。法律規定簡而言之就是國家對市場經濟的一個宏觀調控和干涉,但由于政府和相關部門對于市場中的信息不能夠做到及時有效的了解,使得國家所指定的借貸法律往往成為了一種命令式的行為,成為了經濟市場中的主體,對民間借貸行為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導致國家法律規定對民間借貸行為無法起到一個有效的管理,管理效率嚴重低下。
(二)信息約束條件雙重性
除了信息不對稱以外,信息約束條件雙重性也是制約民間借貸進行法律監管的重要問題之一。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民間借貸的發展速度也迎來了一個飛躍,但是正是由于民間借貸的快速發展,導致在民間借貸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因為民間借貸存在一定自主性,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資金往來,這就使得在借貸過程中容易出現雙方信息相互不對稱的現象,表面看起來交易是合法的,是按照既定的法律規制所制定的,但其內部卻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的出現就是因為借貸行為自身特點所引起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思想存在差異,制約了雙方對信息的獲取,出現了信息約束條件雙重性的問題,是對法律法規的嚴重挑釁行為。
二、有效監管民間借貸的立法思考
(一)嚴格設置準入及退出條件
要想有效的監管民間借貸行為,建立激勵性的法律規制,首先就必須要嚴格設置準入及退出條件。提高民間借貸的準入門檻,可以極為有效的減少一些借貸風險,為被借貸者提供一定的保障,而且準入門檻的提高還能夠對借貸者的風險進行降低,總之是一種十分有效的保障措施,被借貸者在進入行業之前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和考察,要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下,取得良好的誠信和能力證明,才能夠進行借貸行業中,減少行業內部有可能出現的誠信問題[2]。根據我國當前最新出臺和制定的法律規定解釋,民間借貸是一種非正規的金融行為,這種行為主要是個人與個人、法人與民間組織之間的一種關系和交易,也就是說企業之間相互進行借貸或者是企業向個人進行集資也屬于民間借貸行為。而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民間借貸又分為較多種,由借貸主體和特點的不同可以進行一定的劃分,如商業民間借貸,多數指企業之間的借貸行為。還有一種則是個人民間借貸,往往是用于個人資金的使用,而不同的借貸方式所應該遵循的借貸原則也不相同,這就導致法律難以對各種借貸方式進行一個明確的制定,各種借貸也難以對法律進行依賴。
(二)限制民間借貸區域
其次,還要限制民間借貸區域。在具體的針對民間借貸法律規制制定時,要將民間借貸的區域進行詳細的劃分,要落實到市、縣一級,對每一個借貸企業都要進行充分的調查,之后再根據其公司所處的地域進行劃分,并給予一定的限制,不能夠跨區域對他人進行借貸,相關部門還要給予嚴格的監督,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企業進行抽查,對于出現違法制度的行為要及時的沒收營業牌照,防止出現借貸問題。同時,對于一些信譽條件較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查和營業的企業,可以將其經營范圍適當的擴大,但一定要注重擴大的范圍,不能盲目的擴大,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并且在擴張之前要對該企業再次進行一個徹底的調查,要對企業借貸的要求重新進行制定,要更為深入,更為細致。對于一些在借貸過程中信譽較差的企業應該要及時的制定,取消營業資格,或者是適當的減少經營范圍,相關部門要組織相應的單位對這一方面進行調查,可以定期進行考核,對于考核合格多次的給予獎勵,擴大范圍,對于多次不合格的直接取消,根據調查人員的結果進行相應的分配,一定要保持分配的合理和公平,不能出現調查人員徇私舞弊的現象。
三、總結
當前民間借貸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信息約束雙重條件,導致民間借貸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而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激勵性法制,意圖消滅民間借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民間借貸發揮積極的作用,對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打造和諧的借貸環境。
[ 參 考 文 獻 ]
[1]曹振東.試論民間借貸的激勵性的法律規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8(01):288+290.
[2]王柏.民間借貸的激勵性法律規制[J].中國市場,2017(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