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天 朱靜嫻 檀文龍
摘 要:長期以來,能源在我國作為公有資源一直被國家壟斷所有,這其中包括能源的勘探、開采、提煉以及到定價、銷售等環節都被國家獨斷,其尤其是在計劃經濟時期,能源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物品,其從審批到用途都被國家完全掌控,因此被蒙上了厚厚的計劃經濟的面紗。本文從法律角度,分析了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存在的法律風險,以及提出了相對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法律;能源;商品屬性
中圖分類號:D922.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24-01
作者簡介:劉明天(1995-),男,漢族,山東曲阜人,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法;朱靜嫻(1996-),女,漢族,山東棗莊人,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檀文龍(1995-),男,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工業大學,法學本科畢業生。
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存在潛在的法律壓力,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其屬性為價值和使用價值①。恩格斯對商品的定義的前提是“私人產品”,在現行的法律之上,能源更多的是由國家掌控并反饋給社會的一種公共服務,和“私人產品”存在較大的差距;另外,若將能源看作是社會共有,其屬性就類似于空氣等,雖然對人類有作用,但實際能源是不用通過人類的勞動而由自然贈與,因此其商品屬性可以說是不存在的。能源的使用價值顯然是具備的,它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能源的價值需要體現一定的社會勞動,民法上將物定義為“人身以外,能夠被民事主體所支配和利用,并能滿足人類生活需要,可以構成人們財產的一部分的物質財富。”能源肯定是人身以外的東西,但其無法被人類直接利用,需要經過加工轉化為“汽油、電力”等物才能滿足人類生活需要,可以構成人類財產的一部分,可以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才屬于具有商品屬性。因此對于能源商品的范圍需要法律予以規定,一些不經人類加工的東西雖具有實用價值,但無價值,能源商品應限定在“汽油、電力、燃氣”等經過加工而形成的物品。
將能源的商品屬性擴大,放寬能源商品的流通程度,這將意味著能源在市場上受到更多的市場分配而將政府的職能弱化。能源是關乎一國綜合國力甚至是存亡與否的關鍵,而能源的特殊性,對有關方面的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源法是調整能源開發、利用、管理活動中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目前我國的能源立法并不完善,有關具體的能源開發利用及其規制,在保證能源安全、高效、可持續供給方面等都缺乏明確具體的法律條文,中國能源法仍停留在草案階段;另外,能源法和刑法、行政法等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這也對我國的其他法律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能源安全是保障國家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能源安全包括能源的開采、使用以及能源的可持續使用安全,我國目前制定了《節約能源法》,為推進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保護環境,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而立法②,此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能源的浪費,但仍需要在保障能源可持續利用上立法保障,預防過度開采。
若是能源的商品屬性被徹底放開,市場上能源的流通更為普遍,對于此類商品在刑法中的規制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刑法走私犯罪的方面,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了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貨物、物品罪,但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中,也僅僅是規定了走私木炭、硅砂等的處罰,對于石油、稀土等能源物品的走私沒有明確的規定屬于哪一類、怎么管;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規定了,非法采礦罪、破壞性采礦罪,相關司法解釋對違反《刑法》、《礦產資源法》等法律做了明確規定,但一旦所有能源放開,對于其他化石能源的開采、勘探同樣需要相關法律的支撐。對于能源的商品屬性不能徹底放開,需要循序漸進。
能源的商品屬性放開,一定程度能夠緩解能源供需不均的現狀,防止部分地區供不應求或者供大于需,作為高價格的能源來說,有利于防止能源價格過大的波動;其次能夠逐步推動能源行業的發展,促進各大能源公司改進科技,提高能源提煉率與精純度,緩和能源緊張問題;另外,能源作為國之重器,放開其商品屬性,將其推向全國,對于推動全國經濟共同發展具有巨大作用。
有關能源立法我認為應該著重調控而非監管,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國家宏觀調控加市場調節是其特點,市場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政府起的是輔助的作用。在能源立法中也應該一樣,將能源作為商品流通,首先還是要服從市場的調配,在市場暫時失靈或者其他必須國家出面時運用法律進行調控;在刑法方面,要完善能源犯罪,包括走私能源、利用能源危害公共安全等,在石油等方面我國做的相對完備,公民持身份證只能購買不會造成巨大危害的汽油,在行政法方面,主要就是制定規章,簡化程序、增強能源商品監督。
完備的法律制度是能源的商品屬性得以還原的基礎,通過法律降低還原能源商品屬性的風險,合理調控,推動能源業有序發展。
[ 注 釋 ]
①經濟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版.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 參 考 文 獻 ]
[1]經濟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