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網絡技術對各個行業的不斷滲透,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出現在日常生活當中,網約車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近年來,網約車因為其方便快捷產生了很大的經濟社會價值,但是也在威脅著原有的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相關衍生行業有著比較嚴重的安全隱患、業態沖突和保險真空問題,從法律角度來看待我國網約車現狀可以總結為:司法救濟缺位、行政執法粗暴和立法品質不高。為了更好的規制網約車,推動這種新交通方式的改革,我國要盡快提升立法品質,在政治和企業共同治理之下通過合適的措施不斷探索,法院也要對涉及網約車的訴訟案件及時做出公正的裁決,從而形成與客運目標相平衡的訴訟政策,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要積極獻言獻策,共同構建合乎法律原則的網約車規制體系。這一項措施也在推動著國家治理能力的轉型,意味著立法者和執法者正在慢慢適應互聯網時代。
關鍵詞:網約車;政企共治;司法規制;立法品質
中圖分類號:D922.2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26-01
作者簡介:劉家源,河北金融學院,會計學專業。
一、網約車法律困境
網約車進入出租車運營市場之后,社會上就出現了很多聲音,爭議不斷。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來看,網上約車這一模式已經對原有的出租車市場和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并且在爭得一席之地之后日漸壯大,這就說明網約車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和傳統出租車相比有著明顯優勢,越來越多的乘客都開始接觸并且經常使用網約車。根據我國的《行政許可法》規定,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府雖然能夠設立臨時性許可和經常性許可,但是不能限制其他地區的人員或者企業進入本地從事相關生產經營,因此為了對網約車有一個地方性的約束,我國選取了部分城市開展試點研究,其中北京和上海都推出了相關政策,具體包括從事網約車的司機必須具有當地戶籍,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并有3年以上的駕齡。在新政策實施之后,滴滴官方給出了上海市的相關數據,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符合要求的從業人員數量迅速減少,由原來的41萬驟降到了1萬,而供給車輛則降了4/5,這就使得平臺上的車輛越來越少,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十分不利。
二、應對措施
要想讓網約車快速步入正軌,就要打破法律過于細化的束縛,雖然網約車的出現帶來了很多問題,也曾經一度陷入困局,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新事物的發展過程必定會受到層層阻撓,從哲學的角度來講,時代的潮流永遠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這樣才能促進社會不斷進步。而且目前的趨勢來看,網約車有著很廣泛的群眾基礎,一定符合客觀規律,有著十分遠大的發展前途。根據以往經驗,我們總結出新事物往往會以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前進,網約車和傳統交通客運相比,不僅順應了互聯網社會趨勢,還極大的方便了居民出行。也必定會在各方的質疑之下更加壯大。
此外這一模式的出現對出租車市場可以說是一場大變革,表面上看只會影響到出租車行業,但其實對各行各業都是一種機遇和挑戰,如何趨利避害,發揮優勢是我們要關注和實施的。政府在管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現有的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全面細致的規劃,可是政府一旦伸手管理難免會出現“管得太多”的現象,市場這樣一來就會缺乏靈活性,也就抑制了網約車的優勢[2]。結合居民對網約車的態度,給予網約車合法的地位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只有給足發展的空間,才能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政府要扮演的更多是一個監督者的角色,加強監管杜絕亂象,引導網約車在法制的軌道內運行,把政府無形的手和市場有形的手結合起來最終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三、強調網約車平臺的法律定位和法律責任
《暫行辦法》規定平臺是網約車的合法經營者,在第23條中明確指出網約車平臺公司要承擔承運人責任,為乘客購買相關保險。在整個網約車的服務環節,平臺因為處于優勢地位,有著很強的控制能力,所以成為各部門監管的重點,但是也有其他不同聲音稱平臺公司僅僅起到中介的作用,為乘客提供交通出行信息,所以不用承擔承運人責任,而且根據現行的交通法規,規定出租汽車經營者只能規定購買交通強制險和第三人責任險等保險,網約車作為新型出租服務沒有責任為乘客購買保險。
正是因為法律責任關系不明,近年來出現了很多賠償亂象,因此為了保護乘客安全,明確責任關系,平臺要發揮優勢,有關部門也要要求其承擔承運人責任,加強行業自律。經過細致討論,網約車平臺應該負有如下的法律責任:審核駕駛員從業資格、審核網約車車輛營運資質、事前審核義務、維持服務品質、提供投訴渠道、事中購買承運人責任險、相關服務信息處理、事后解決消費糾紛等等,最大限度的增強這些網絡平臺公司的責任意識,做到對從業者和乘客的雙重負責。
四、總結
作為網絡環境和現代社會下的新鮮事物,網約車目前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包括與傳統出租行業的競爭、立法上的缺失、當地政府的干預等,但是因為消費者的認可,該模式發展十分迅猛,有著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這些難題當中,監管是最具挑戰的,也是急需解決的,所有有關部分要針對當下環境和趨勢,盡快的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平臺意識,讓網約車步入正軌。
[ 參 考 文 獻 ]
[1]徐亞文,蔡葵.技術創新引起的法律難題及解決路徑——對快播、網約車營運等案的思考[J].河北法學,2017(5).
[2]閆園園,鄭麗娜,湯珊珊.網約車監管困境的法律出路研究——以唐山市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v.29;No.438(10):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