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在適用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本文在分析其適格原告的類型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應當適當放寬對于“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理解,避免對于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條件過于嚴苛,從而實現本次修法的主要目的。
關鍵詞: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中圖分類號:D9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41-01
作者簡介:王麗聰(1999-),女,河南新鄉人,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2016級民商法專業本科在讀。
一、我國的適用現狀
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在第五十六條上增加了第三人撤銷之訴這一特殊程序,旨在通過撤銷或者變更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裁定或調解書,進而救濟因生效裁判侵害的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根據相關統計數據,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最高法院本部及其他巡回法庭公布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中,爭議焦點涉及原告是否具備主體條件的有37件,而這其中法院認為原告是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僅有1件,屬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為6件,其余30件案件,最高法院以原告不具備主體資格為由駁回起訴或者作出維持原審駁回起訴的裁定,可見認定主體是否適格是法院在審理該類案件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二、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的認定
《民事訴訟法》第56條的第三款明確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的范圍,即前兩款規定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則不能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雖然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了適用標準,但是并不明確、具體也難以形成體系化的適用參考,本文在此僅就前兩款規定的兩種原告類型的內涵進行解釋,以期最大限度地實現立法的主要目的。
(一)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對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的一部或全部,以自身獨立享有的實體權利提出訴訟請求進而參加訴訟的人。在具體的司法實務中,較少存在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提起撤銷之訴的案件,一方面是因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對前訴爭議的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對于是否適格的實體或形式要件的審查判斷較為容易。另一方面,因其對前訴的訴訟標的享有實體請求權,故可以在前訴判決生效后另行起訴,或者在前訴的執行階段提起執行異議或案外人再審來尋求救濟。因此,在面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相對更為復雜的起訴條件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較少選擇該救濟路徑,當然也可以說,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作為一種特殊的事后救濟程序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增加了另一種救濟的途徑。
(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指的是對前訴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因其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自己申請參加訴訟或由法院通知參加訴訟的人。學術界對于此類第三人的認定標準一直存有爭議,其探討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如何判斷前訴的處理結果與第三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有學者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僅應與前訴所涉及法律關系之間存在有密切關聯性,而且前訴所產生的生效裁判要對其的合法利益有直接影響。但也有學者認為,在審查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厲害關系時,無須強調第三人與前訴是否有緊密的法律關系,而是只需有前訴的處理結果影響到第三人合法利益這一條件,便可以認定案件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兩種觀點的不同在于,前者相較于后者的審查標準更為嚴格。其實從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設定的目的出發考慮,我國之所以選擇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救濟途徑,最初之意是為受虛假訴訟、惡意訴訟侵害的案外人提供救濟,但是因實踐中,生效判決可能會對當事人之外的主體發生約束力,使得權益受損的案外人難以通過另訴獲得救濟。因此,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功能應是為那些在前訴中沒有獲得程序保障的主體,提供事后救濟的程序保障。另一方面,如果對“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進行限縮性解釋,那么前訴當事人為了達到其非法目的,便會故意串通隱瞞事實,將利益受損的第三人排除在訴訟之外,從而使得法院以前訴不會導致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責任為依據,否認原告的訴訟地位,這將不利于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功能的發揮。所以,在判斷第三人是否“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時,宜采用廣義解釋,即前訴裁判的理由和裁判結果有可能影響到第三人的法律地位或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均認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三、結語
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作為一種特殊的救濟途徑,是以撤銷全部或部分生效裁判為發揮作用的前提。從維護生效裁判的穩定性和司法權威的角度出發,法院在原告是否具有主體資格的實體判斷更為謹慎系應有之義。但是如果將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條件規定的過于嚴苛,則無法實現通過設置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來保護案外第三人合法利益的目的。因此,我們在不同案件中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資格時,應將原告資格認定的主體要件與客觀要件相結合,并把審查的重點放在案外第三人是否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而對該當事人是否屬于“第五十六條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尤其是判斷是否“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時不妨適當放寬審查標準,如此,才能使未能參與前訴而權益遭受侵害的當事人,避免因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條件過于嚴苛,而無法獲得程序救濟。
[ 參 考 文 獻 ]
[1]吳澤勇.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J].法學研究,2014(3).
[2]張衛平.中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制度構成與適用[J].中外法學,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