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互聯網自由視角下針對人權屬性與使適用問題展開分析,從多角度進行探究,指出互聯網表達自由是傳統權利在新空間的開拓,也指出這是一種采集信息的新方法,同時從通信自由的角度做出思考,希望可以給業界人士一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自由;人權屬性;適用
中圖分類號:D99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59-01
作者簡介:鄭爽(1993-),女,漢族,湖北黃岡人,廣州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人權法。
眾所周知,互聯網是技術的產物,網絡空間不是法外空間,人的基礎權利貫徹在其中。是國際人權協定別的權利的檢測標準,表達自由權是互聯網時代重要的人權權利,牽扯到了信息的采集與傳遞、表述與保護。而分析互聯網自由人權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界定技術和法律間的關系。下面就對互聯網自由的人權屬性和適用性展開了論述。
一、互聯網表達自由,傳統權利在全新空間的開拓
表達自由在當代人權體系里面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意思就是公民采取多種媒介方法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情感等內容的權利。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開拓了表達自由的權利涵義。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個人不僅是消極的接收信息方,同時還是積極的發布信息方。攻克時間與空間的信息發布渠道提升了表達自由的地位,從而構建了互聯網自由權利體系結構與框架。可是,從本質上而言,互聯網表達自由是傳統權利在全新的空間的開拓,其和在實際媒介中的表達自由基本上沒有區別。
互聯網自由表達是個體具備在網絡中發布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權利。有關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相關條例表明,表達自由涵蓋了電子與互聯網表達模式。這一觀點獲得了大部分國家的實踐與大力支持。就好比,西方國家中,美國聯邦在各案件里面裁定互聯網自由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而德國聯邦同樣如此。這樣一來可以了解到,表達自由乃互聯網自由的重要內容。
二、自由接入互聯網,即采集信息的新方法
我們知道,國際人權協定不單單保護表達自由的權利,同時也保護公民自由采集信息的權利。在某案件中,相關法院表明,因為互聯網有著存儲和傳播信息的能力,其在增強公共信息采集與便利信息傳播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在互聯網時代中,作為采集信息的平臺,接入互聯網的作用表明其可以形成一項單獨的權利。自由接入互聯網涵蓋對互聯網設施的獲得及對內容的采集這幾項內容。
第一,對于信息的采集。其落在國家電信法與別的傳統上被看作是媒體內容管制法規管理范圍。對于信息的采集要求政府盡量防止施加信息管理控制的對策,讓公民可以自由采集到所需的內容,其表下載對采集內容的權利保障,以對無意義的內容過濾。
采集信息的目的就是保證公民對職工的公平采集?,F如今,假設公民無法采集互聯網信息,則其可能變成新形勢下的電子文盲,不能共享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各種福利。所以,對于信息的采集乃人的基本權利。
第二,基礎設備的獲取。對于互聯網基礎設備的權利屬性,各個國家所持觀點各不相同,比如,西方發達國家,美國就認為互聯網接入權利被國際貿易所規制,其是貿易發展的議題。法國等國家則更加偏向其辨別為人權?,F下,發展權已演變成了人權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在網絡環境中,對于信息的發布與采集等均需依靠對電纜與調制解調器等設備和信息技術產品的獲取。在推動貿易發展的階段,國際貿易協定在確保公民對電信服務的有效獲取。從實質上來講,互聯網接入權乃貿易事項,同時還是人權的議論主題。對基礎設備的把控具備和控制信息內容一樣的效果。因而,人權實現程度取決于基礎設備的獲取。
三、通訊自由,即信息傳輸媒介
第一,通訊媒介自由運用。明確互聯網通訊自由的關鍵就是闡釋《世界人權宣言》中第十九條對于媒介概念的表述。根據文本的角度而言,媒介涵蓋了表達的渠道與方法。媒介能夠表達交流的實體渠道,深刻影響與傳播信息的通訊方法。如電報與電視等。
現如今,以下學者表明國際人權協定里面媒介自由應當涵蓋連接全體類型的博客和網絡平臺等自由。需要關注到的問題就是,《世界人權宣揚》曾規定,每一個都有權利享有采取任意方法與不論國界等的自由。可是,最后正式協定把以上條款的方法變成了媒介。在議定宣言時,相關代表指出,采用經過任意方法術語可能會激起種族暴力與仇恨言論正當化。那時,中國的代表提出采用經過任何媒介來代替草案用語,這一建議得到了別的代表的認可。
第二,和互聯網通訊自由有關的實踐。假設把互聯網自由識別成人權權利,則保證互聯網自由的條件就是通訊自由也形成對應的人權權利。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在各種國際場合,絕大部分國家統統認可互聯網通訊自由權組成人權。在很早以前,在信息社會峰會中,確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中就表達了自由權利牽扯到保障互聯網的通訊權。
四、結束語
上文從表達自由、通訊自由以及互聯網接入自由這幾個方面對互聯網自由的人權屬性及適用性進行了論述,發現互聯網并不是沒有邊界的世界,國家安全、公共道德品質等基本概念需要和現實的情境相融合起來。且互聯網自由也不是法外的,該自由是相對的,在綜合建設法治中國和網絡強國的情況下,網絡法治是構建法治國家的核心,同時也是構建網絡強國的基礎。所以,在研究互聯網自由人權屬性與適用性的過程中,還需要思考到互聯網的法治建設,如此才能推動互聯網文明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黃鶯.基于互聯網發展下如何權衡言論自由與網絡侵權——以“人肉搜索”為例[J].法制博覽,2018(33):53.
[2]連雪晴.互聯網憲治主義:域名爭議解決中的言論自由保護新論[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8,21(06):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