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構建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機制中,大調解重新回到法律人視線中,我們應當認識到公證機構調解具有其他調解組織所無法比肩的優勢,但現有法律法規仍不能滿足公證調解的需要。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中對公證機構的調解范圍限制在證后調解,但這一調解范圍遠遠不能滿足司法實踐,因此出現了很多公證機構和法院進行合作,或者公證機構獨自進行調解。同時公證機構和法院合作將調解協議書司法確認的范圍進行擴大,允許對公證機構制作的調解協議書進行司法確認。
關鍵詞:公證調解;調解模式;司法確認
中圖分類號:D92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078-02
作者簡介:劉猷猷(1992-),女,漢族,河北沙河人,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在讀,民事訴訟法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學。
《公證程序規則》第56條規定,“經公證的事項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的,出具公證書的公證機構可以應當事人的請求進行調解。經調解后當事人達成新的協議并申請公證的,公證機構可以辦理公證;調解不成的,公證機構應當告知當事人就該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由該法條可知,首先只有辦理過公證的事宜在證后履行中發生糾紛,才能由公證事項的當事人向原先辦理公證的機構申請,來啟動公證調解。
由該法條可知公證調解的受理范圍僅限于證后調解,且對公證調解要求較為嚴格。但經筆者對多個公證機構網站的調查得知,司法實踐中公證機構的調解受理范圍不僅有證后調解,還包括證前調解和證中調解。同時,在公證活動中公證事項無爭議是首要原則,看似實踐中每一階段的公證調解都突破了這一原則。但從上述法條中不難看出公證機構是有權對爭議事項進行調解的,所以實踐中存在的證前調解、證中調解有合法依據。
當當事人來公證機構進行咨詢或者申請處理糾紛時,經過充分交流后,公證員認為符合公證受理業務范圍,可以進行公證,可以預防甚至解決糾紛的,證前調解雖然與現行有效的法律規定不完全相符,但符合公證法的基本精神和公證業務的總體范圍。這是因為全面審查核實公證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及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當面詢問雙方當事人,是公證機構接收辦理公證事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動。公證機構基于其法定職責,可以對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進行審查核實,賦予調解協議書法律效力,并且有權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調解協議賦予其強制執行效力。當負有義務一方的當事人在不履行公證書中的義務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所以公證機構可以在ADR背景下發揮調解解決糾紛的作用。同時從民法上的“法無禁止即自由”來看,公證調解也有可取之處,且公證調解在實務中已經取得顯著成效。
作為法律人,應當認識到法律具有滯后性,應當允許司法實踐走在法律的前端,用實踐成果影響理論發展,以完善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從而更好地指導司法實踐。本文筆者將著重從實踐中各地公證機構的做法及實踐的合理性談起,主要涉及實踐中公證調解模式和公證調解協議書的司法確認。
一、公證調解模式有
(一)公證機構獨立調解模式
公證機構獨立調解模式是指公證調解獨立于法院,包括但不限于案件來源、啟動主體、調解的程序及最終調解協議書的制作等,都由公證機構自主開展,調解全程與法院無關,不受法院指導和干涉。
公證機構獨立調解模式包括了兩種實踐情形,一是公證機構內部不單獨設立調解部門,二是內設專門調解部門,這兩種模式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以作出公證來結案,在調解后作出公證。①其中內設專門調解部門以上海楊浦區公證處為例,其于2014年1月在全國首先成立“蔡煜工作室”,專門處理公證調解工作,調解范圍主要是以遺產繼承為重點的民事糾紛,根據上海楊浦區公證處官網數據顯示,其中證前調解占據公證調解的7成。同樣做法的還有江蘇省淮陰公證處成立的“公證調解辦公室”。目前看來,公證機構內部成立專門單獨的調解部門是一種趨勢,并且能夠做到部門專業化,提高公證機構法調解效率。
(二)依附于法院模式
依附于法院模式又叫訴調對接模式,②在實務中有兩種實踐情形,一是在法院訴訟大廳設立公證調解服務中心;二是法院的委托調解和協助調解。
1.在法院附設公證調解服務中心是,法院與公證機構合作開展工作,由公證機構指派公證員到法院,對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等辦理公證。其中廈門市思明區法院和廈門鷺江公證機構開展合作推進公證調解。同時,福建省的一些法院也與鷺江公證機構展開合作。筆者在鷺江公證處官網上整理出如下數據,2017年1月1日-2017年3月3月13日公證調解咨詢共13起。其中成功調解2件,還有6件正在調解中,并且調解案件以婚姻糾紛、子女撫養權糾紛、繼承糾紛等簡單的民商事案件糾紛為主。西安雁塔區公證初也設立公證調解服務中心,但作用有待進一步地發揮。以上兩處公證機構設立的公證調解服務中心告訴我們,雖然公證調解都受到了不同地區法院重視,但部分法院并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公證機構在法院的公證調解服務中心應當積極主動地接受當事人咨詢,作出調解或公證,以減輕法院辦案壓力。
2.法院的委托調解和協助調解
(1)公證機構委托調解,是指公證機構接受審判機關的書面委托,并征得當事人的書面同意,由公證機構的公證員作為案件的調解員,以說法、講理等方式,推動當事人平等協商,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商事糾紛的活動。此時,若當事人已經預交了訴訟費用,那么,在委托給公證機構進行調解時,公證機構不能再向當事人索要公證調解費用,那么此時公證機構的調解費用就需要相關法律和機關部門進行明確,以改善目前公證機構及公證員作為一種調解資源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運用的現狀,充分發揮公證機構在司法體制下的價值。
法院應當本著便利調解的原則,著重將具備下列特點的案件委托給公證機構進行調解:(1)與公證機構有著密切聯系的案件,如涉案案件的主要證據曾經公證,公證機構對案件事實熟知度高等;(2)案件法律關系相對簡單,雙方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爭議不大。當然,較法院委托案件給其他非專業性的調解機構,委托給公證機構的案件疑難性、專業性可適當提高。這是因為公證機關從事公證業務,有自己的工作內容,公證員具備專業的法學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調解能力較強,有利于糾紛的解決。不過目前法院委托調解時主要以糾紛事項是否屬于可公證的范圍為標準,在多個公證處官網上顯示受理調解的多是家事案件。法院應當在此基礎上適當擴大委托調解范圍,以充分發揮公證調解的價值。
公證機構接受委托進行調解后,如果調解協議書由法院制作,那么就屬于訴訟調解。如果不需要法院制作調解書的,那么該調解屬于公證調解,只是公證機構調解的案源來自法院,不是公證機構獨立調解。在以上兩種情形下我們應當進一步對訴訟費用和公證費用進行詳細規定,費用規定不明確極易損害當事人利益,同時會挫傷當事人利用公證調解解決糾紛的意愿,不利于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機制下公證機構作用的發揮。
(2)公證機構協助調解。公證機構協助調解是指法院邀請公證機構的公證員參與訴訟調解,請公證員協助法官,為當事人講解案情,梳理法律關系及法律后果,最終使糾紛得到妥當的解決。公證機構協助法院調解大體上與其他調解組織的協助調解一樣,但公證機構的協助調解在專業上比起其他調解組織有相對專業的優勢。
筆者在各地公證機構官網中查到,有以下幾個法院和公證機構進行合作:上海普陀公證處與普陀區人民法院,上海市徐匯區公證處與徐匯區人民法院,上海東方公證處與上海市第一、二、三中級人民法院都簽署了訴訟對接公證合作協議。其中上海東方公證處制定了公證業務大調研工作方案,發揮公證預防糾紛及參與解決糾紛的職能,公證處對接司法,公證參與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以上幾個法院和公證機構應當發揮帶動作用,以帶動各地公證機構發展調解業務。
二、公證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
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只規定了人民調解協議書可以申請司法確認,但為了構建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機制,緩解法院審判壓力,可以適當擴大司法確認范圍。在特別程序中引入對公證調解協議書的司法確認,確認公證文書效力,可以達到上述目的。
處于司法體制下的公證機構相比于人民調解等調解組織來講,其專業性、嚴謹性、規范性、程序性都優于其他調解組織,可以更加專業地解決糾紛,所以公證機構制作的調解協議書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得到司法確認,減輕法院審查壓力,從而真正實現特別程序的價值。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的規定》“符合條件的調解組織可以加入特邀調解組織名冊,由特邀調解組織或特邀調解員實施調解并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并提出調解協議可銜接司法確認程序”。此處的調解組織一般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調解組織、商事調解和行業性調解,從上述法條中我們亦能看出法律規定并未將公證機構調解排除在外。
關于公證調解協議司法確認,③不僅具有上述相應理論支撐,而且存在著以下司法實踐。公證機構和人民法院合作將公證調解協議書納入司法確認范圍,如云南省昆明市明信公證處與昆明市官渡區人民法院。昆明市明信公證處在諸多公證業務上都處于領先、創新地位,一定程度上值得公證機構學習。在公證機構出具公證調解協議書后,由雙方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以賦予公證調解協議書強制執行力,我認為這是一步到位解決了《公證程序規則》第56條可能出現的,經公證的事項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還要再尋找公證處或法院解決糾紛的情形出現。公證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可以增強無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書的效力強度。
公證機構在司法實踐中的調解和司法確認都突破了現有的立法規定,但都是在法律本質和價值追求下運作的。公證機構的諸多實踐已經向我們證明了公證機構在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機制下的價值。所以應在規范公證機構運作的基礎上,發揮其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的功能,同時立法上對其職能發揮進行明確,以求更加充分地發揮其價值。
[ 注 釋 ]
①公證機構獨立調解模式見陳梅英的《論公證調解的模式、類型及其受案范圍》[J].中國公證,2017-4-15.
②訴調對接模式見陳梅英《論公證調解的模式、類型及其受案范圍》[J].中國公證,2017-4-15.
③公證調解協議司法確認見王嘎利的《民事司法確認程序與公證調解制度的耦合》[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
[ 參 考 文 獻 ]
[1]陳梅英.論公證調解的模式、類型及其受案范圍[J].中國公證,2017.
[2]王嘎利.民事司法確認程序與公證調解制度的耦合[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