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登記是我國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或對抗要件,具有極強的公示公信力。但登記機關到底應負什么樣的審查義務,才能滿足物權變動的公信力?本文以案例為載體,對動產抵押中,登記機關到底應負形式審查義務還是實質審查義務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動產抵押;登記機關;審查義務;效力
中圖分類號:D9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098-02
作者簡介:李玨,女,漢族,法學博士,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一、案件基本信息
(一)本案所涉當事人
原告:HJ印務公司、FLD印務公司、ZP液化氣站。
被告:ZB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三人: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BG玻璃公司。
(二)案件基本情況
本案第三人BG玻璃公司與本案第三人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簽訂資產(動產)抵押合同,約定BG玻璃公司如期交付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電費,用廠區內自有設備設施做抵押擔保。根據抵押合同約定,三個第三人向被告ZB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抵押登記,被告為之進行了登記。后因登記到期,又進行了續登記。本案原告認為該抵押登記所涉抵押物中玻璃管生產線為原告所有,被告錯誤登記侵害了其合法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
二、法院查明的案件事實
2008年12月15日,BG玻璃公司與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簽訂資產(動產)抵押合同,約定BG玻璃公司為如期交付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電費,以廠區內自有設備作抵押。三個第三人向被告申請辦理抵押登記時提交證據材料有:三個第三人營業執照副本和授權委托書各一份,民事調解書一份,資產評估報告書一份,2006年4月10日設備轉讓協議書一份,2008年12月15日資產抵押合同一份,2008年12月15日BG玻璃公司董事會決議一份,股東會決議一份,登記須知一份。2008年12月24日被告對包括四條玻璃生產線在內的財產,為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和BG玻璃公司辦理的動產抵押登記書。
2009年12月23日該登記證書到期后,第三人向被告提交2009年12月21日資產抵押合同一份;三個第三人營業執照副本和授權委托書各一份,動產抵押變更登記書一份。被告為第三人辦理了動產抵押變更登記。
2006年4月10日,HJ印務公司、FLD印務公司、ZP液化氣站和另外三家公司作為甲方與乙方BG玻璃公司簽訂設備轉讓協議書,甲乙雙方就玻璃生產壓制設備的轉讓價格及付款事宜達成協議:一、價格:甲方將玻璃生產設備轉讓給乙方,價格為1,260萬人民幣。二、設備交付時間:轉讓設備已于2006年3月23日全部交給乙方。三、付款方式及付款時間:乙方已付170萬元,四月底付200萬元,自五月份開始每月付100萬元,直至付清為止。由于BG玻璃公司未按期付款,三原告將BG玻璃公司訴至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三原告與BG玻璃公司就設備欠款525.42萬元達成調解協議,2008年9月23日,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內容為:一、解封當日支付三原告180萬元。二、于2009年1月16日前支付20萬元;于2009年12月31日前支付100萬元;2010年12月31日前支付100萬元;2011年12月31日前支付剩余設備款。三、如到期被告BG玻璃公司違約,被告BG玻璃公司以四條玻璃生產設備流水線作為擔保,三原告向被告BG玻璃公司追加違約金,違約金的計算按本協議簽訂時的欠款總額的日萬分之二點一計算。四、該協議所支付欠款是被告BG玻璃公司欠六家公司的,該款支付后,由原告負責分配。在本案審理過程中三原告向法院提供了作為欠款證據的設備轉讓協議書,該設備轉讓協議書與第三人BG玻璃公司等申請抵押登記時向被告提交的設備轉讓協議書內容一致,均無所有權保留條款。
三、對本案的解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其一,第三人BG玻璃公司有無權利處分該玻璃管生產線設備。其二,被告ZB工商行政管理局為第三人辦理動產抵押登記的行為是否合法,辦理抵押登記時對抵押合同以及抵押標的物權屬狀況等應盡實質審查義務還是形式審查義務。
(一)對該生產設備能否設定動產抵押
原告認為,原告對該案動產抵押物有所有權保留的約定,享有所有權,被告為BG玻璃公司等辦理抵押登記,侵害了其所有權,應依法撤銷。被告辯稱,原告對涉案抵押物不具有所有權。第三人答辯稱,本案第三人BG玻璃公司提供了抵押財產買賣協議書、資產評估報告、民事調解書等材料,足已證明其享有抵押財產的處分權,他人無權干涉其依法行使權力。依調解書內容,本案原告所享有的僅為債權請求權,而非對抵押財產的所有權,抵押人有權抵押該涉案財產。法院認為,對于原告訴稱BG玻璃公司在未付清貨款之前,對四條玻璃生產線設備無所有權不能進行抵押的主張,民事調解書和設備轉讓協議書,能夠證明四條玻璃生產線設備所有權已經轉移至BG玻璃公司,BG玻璃公司對四條玻璃生產線設備有處分權。
筆者認為,該爭議標的物開始的確為原告所有,后來原告與第三人BG玻璃公司簽訂了設備轉讓協議,雙方約定了價款、履行期限、違約責任等,該協議合法有效,原告將該生產設備交付給了BG玻璃公司,后因BG玻璃公司未如期支付設備價款,有違約行為,原告將其告上法庭,經過法院調解,達成調解協議。調解協議明確約定BG玻璃公司支付價款的時間,并有以該生產設備作為債權擔保的約定。但從證據來看,并不能證明原告所主張的有所有權保留的約定。生產設備已于2006年3月23日交付BG玻璃公司,即轉移了物的所有權,BG玻璃公司為該生產設備的所有權人;同時,雙方約定了以該設備作為債權擔保,該擔保并未轉移占有,不能認為是質押,認定質押也不符合該設備的使用用途,該設備是BG玻璃公司用于生產的主要設備,根據合同目的來解釋,該擔保應為動產抵押。而該動產抵押權,并沒有進行動產抵押登記,不能發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所以,BG玻璃公司將屬于自己所有的生產設備,為了擔保自己債務的履行設定抵押,符合法律規定,BG玻璃公司與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訂立的動產抵押合同,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合法有效,三名當事人對該設備有權要求抵押登記。
退一步來講,即便是原告與BG玻璃公司有所有權保留的約定,由于BG玻璃公司未完全支付設備價款,不能取得設備的所有權,但該設備已為BG玻璃公司占有,所有權保留的條款只是雙方當事人的約定,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BG玻璃公司與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訂立動產抵押合同,在該設備上設定動產抵押權,ZH熱電公司、RD股份公司作為善意第三人,也可取得對該設備的動產抵押權,對其動產抵押權要求工商部門進行抵押權登記亦有權利基礎。
(二)抵押登記機關應負實質審查義務還是形式審查義務
對于被告作出的抵押登記是否應予撤銷的問題,原告認為,被告作為國家行政機關在實施抵押登記行為時沒有嚴格審查抵押人提交的抵押文件,沒有按照《擔保法》的規定要求其提交抵押物的產權證明文件,更沒有查明所抵押的財產當時已經通過訴訟程序被法院查封這一重要事實,盲目為抵押人進行了登記,從而做出錯誤的行政行為。
被告認為,原告對于《擔保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這一概念進行曲解并任意擴大其解釋范圍,被告在辦理抵押登記時審查的民事調解書和設備轉讓協議足以起到證明抵押人所有權的作用。
法院認為:《擔保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應當向登記部門提供下列文件或者其復印件:(一)主合同和抵押合同;(二)抵押物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動產抵押登記辦法》第三條:當事人辦理動產抵押登記,應當向動產抵押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一)經抵押合同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動產抵押登記書》;(二)抵押合同雙方當事人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文件。委托代理人辦理抵押登記的,還應當提交代理人身份證明文件和授權委托書;第六條:動產抵押合同變更、《動產抵押登記書》內容變更的,抵押合同雙方當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可以到原動產抵押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辦理變更登記應當向動產抵押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一)原《動產抵押登記書》;(二)抵押合同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動產抵押變更登記書》;(三)抵押合同雙方當事人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文件。委托代理人辦理抵押變更登記的,還應當提交代理人身份證明文件和授權委托書。根據上述規定,被告以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提供的民事調解書和設備轉讓協議書,評估報告、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抵押合同、雙方營業執照副本和授權委托書、動產抵押登記書、登記須知、動產抵押變更登記書等辦理抵押登記及抵押變更登記,符合《擔保法》、《動產抵押登記辦法》有關抵押權設立、變更的規定,被告辦理抵押登記及變更登記行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對于原告訴稱抵押人辦理抵押登記時沒有向登記機關如實反映抵押財產已經通過訴訟程序被查封的主張,原告提供的查封清單復印件日期是2009年6月5日,原告無證據證明2008年12月24日被告辦理抵押登記時抵押財產被查封的事實,因此,原告主張被告對查封設備進行抵押登記的理由無事實依據,法院不予支持。對于原告訴稱被告在為抵押人辦理抵押登記時沒有按照《擔保法》的規定要求提交產權證明文件的主張,《擔保法》第四十四條并沒有要求抵押人必須提供購貨發票和施工合同等,抵押人提供的民事調解書和設備轉讓協議書能夠證明抵押人對抵押物具有所有權,抵押人無需再提供原告所主張的購貨發票等,因此原告所稱的抵押人沒有提交產權證明文件這一主張,法院也不予支持。
抵押登記機關為當事人辦理抵押登記屬于行政行為,行為機關的行政行為只要合理合法,便是正當行政行為,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那么,工商部門在辦理抵押登記時,應負擔什么樣的審查義務呢?筆者認為,抵押登記機關,只需要審核當事人的主體身份,抵押合同的有效性,抵押人對抵押財產有權處分的證明材料即可,如果材料齊全,抵押財產屬于抵押人所有或者其有權處分,抵押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沒有違法和無效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有相應主體資格,即可給予登記。至于抵押物是否還涉及到其他利害關系人,還涉及到法律糾紛、權屬不明等情形,如果從現有材料進行審查不能發現,就應該給予登記,也就是說,抵押物權屬的實質糾紛,不應由登記機關進行審查,登記機關只負形式審查義務。至于抵押物涉及到權屬糾紛,應由當事人通過其他途徑解決,如仲裁、訴訟等,當事人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動產抵押登記之后,可以提出登記異議,待抵押物權屬明確之后,再進行變更或注銷登記等。如果從現有資料來看,有明確的權屬不清等問題,登記機關給予登記,登記機關即未盡到審查義務,應負相應法律責任。抵押物實質權屬問題,并非行政機關能最終解決和確定的,因此,不應由其負擔實質審查義務。所以,就本案而言,ZB工商行政管理局經過形式審查,給予動產抵押登記,其行政行為合理合法,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
[ 參 考 文 獻 ]
[1]莊加園.動產抵押的登記對抗原理[J].法學研究,2018(5).
[2]董學立.美國動產擔保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6.
[3]熊進光.論我國動產抵登記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河北法學,2004(5).
[4]張弛.關于動產擔保制度的思考[J].法學,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