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朱成建
摘 要: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社會關系就是由婚姻締結的夫妻關系。不同于親情關系及友情關系,這種關系更加的親密,更加的要求雙方的付出和信任。而夫妻共同財產則是影響夫妻婚姻情況的一個關鍵因素,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定義及規范要求將決定一個家庭的未來發展及和諧穩定,也是衡量社會關系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本文將從夫妻共同財產的潛在共有的內涵及特點為出發點,重點分析潛在共有的實施意義。
關鍵詞:夫妻共同財產;潛在共有;意義
中圖分類號:D9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150-01
作者簡介:方麗(1990-),女,漢族,浙江杭州人,法學本科,浙江商祺律師事務所,四級律師,研究方向:民商事、金融法律服務;朱成建(1993-),男,漢族,浙江溫州人,法學本科,浙江商祺律師事務所,四級律師,研究方向:民商事、公司法律服務。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男女雙方領取結婚證成為合法夫妻關系后,在婚姻期間雙方獲得的有形及無形資產。既包括資金、房產、車輛等物質財產,也包括知識產權、專利許可證等非物質財產。當夫妻雙方婚姻破裂或者一方不在世之后,要對這些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1]。由于創造資產的雙方付出并不均等,因此經常會出現財產分割困難,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夫妻財產的潛在共有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一、夫妻共同財產的潛在共有的主要概述
(一)潛在共有的內涵
夫妻共同財產主要可以劃分成三個類別,其中包括夫妻各自創造的有形無形財產,夫妻之中一人單獨創造的有形無形財產,以及夫妻二人共同創造的有形無形財產。當前社會爭論的熱點多是圍繞著由夫妻之中的一人單獨創造的財產該不該被平均分配的問題。潛在共有理論就是我國針對這一問題而實行的具體對策,我國的《婚姻法》中明確的規定了當夫妻二人離婚或者一方死亡時,對于夫妻婚姻過程中一個人創造的財產應當從財產的貢獻、來源、價值的角度上具體判斷其是否屬于共同財產[2]。這就是潛在共有理論的核心內涵,即對外潛在化,只有在遇到婚姻終止問題時才顯現化。
(二)潛在共有的特點
潛在共有的一個特點就是實質化。它并不是傳統觀念上的夫妻全部資產的平均分配,更多的是將夫妻婚姻中個人一方單獨創造的財產實質化,整體衡量其價值來源,按照付出程度分配。這就很好的避免了夫妻共同財產分配過程中的失真交易。比如對于房產、車產等含有貸款性質的不動產分配時,婚前一方已經出資了房產的首付階段,由夫妻二人共同進行貸款償還工作,在離婚時貸款并未完全還清。顯然,均等分配并不能完全公平地解決這一問題。而潛在共有可以根據夫妻二人各自對房產的出資總數衡量房屋狀態,然后再根據實質付出進行分配。與此同時,潛在共有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排他性,即在夫妻二人共同財產分配時與親屬關系層脫鉤。排除由于外界親屬的干擾、反對以及參與交易而影響最終分配結果的公正。潛在共有理論要求夫妻雙方在進行財產分配時不考慮雙方親屬的貢獻,也不允許夫妻共同資產對親屬的轉移、贈與以及外借情況。
二、夫妻共同財產潛在共有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共同財產的精準化分配
夫妻共同財產的潛在公有化對我國《婚姻法》的持久推行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其對于共同財產分配的精準化上。潛在共有解放了傳統意義上對共同財產的平均分等,避免受到財產取得途徑不正當的干擾。比如A男在婚前在公司簽訂了一份10年期限的分紅協議,在第二年與B女結婚,第六年與B女離婚。那么在第十年其分紅的資產中有多少資金是B女的呢?按照傳統共同財產分配方法,是將A男十年的總分紅給二人平均分配,這樣的分配方法對男方顯然不公平。而潛在共有理論,兩人婚姻有效期內的五年時間內的財產分紅是可以進行均分的,其余時間的財產分紅全部為A男所有。這樣就可以更加精準化的將財產進行分配,從而避免了爭議的發生,也充分的體現了個人價值所在。
(二)有利于避免共同財產違規交易
共同財產的違規交易主要體現在財產的所屬名義人、債券人上,一些婚姻中存在著夫妻雙方在婚姻破裂之前大額度的轉移產權所有人、進行財產轉讓贈與等行為。在離婚后再轉接回來,從而逃避了離婚時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分配。潛在共有并不將財產名義人以及取得時間作為分配便準,而是主要依照財產來源、價值付出來制定財產分配方法。另一方面,共同財產的違規交易還體現在夫妻雙方為逃避法律的約束而協議假離婚的問題上[3]。比如A男和B女為了孩子的學區房而協議假離婚,這樣就可以有兩次購買房產的機會。潛在共有中對這種違法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定,夫妻在離婚后一年內不可以在同時購買同一批房屋。
三、小結
綜上所述,在一段婚姻中夫妻共同財產的合理分配不但可以保證一個家庭的和諧穩定,也是一個國家對社會關系處理手段先進性的體現。夫妻共同財產的潛在共有,不但可以有效推動財產的精準化分配,還可以避免共同財產的違規違法交易。因此,我國要堅持夫妻共同財產的潛在共有分配方法,深入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 參 考 文 獻 ]
[1]龍駿.夫妻共同財產的潛在共有[J].法學研究,2017(04).
[2]李靜,孫睿.司法視域下夫妻財產制度的熱點問題分析[J].2018(15).
[3]秦澤敏.新婚姻法解釋中夫妻財產關系探討[J].法制博覽,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