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法是離人最近的法律,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理解和研究民法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現如今,中國經濟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的機遇和挑戰。為了經受住這場風暴的考驗,中國的市場經濟必須依靠良好的法治環境。因此,加強法治建設對我國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民法作為調整市民社會的法律,在法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對民法的相關理論問題,尤其是民法的性質和基本原則進行探討。
關鍵詞:民法;性質;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159-02
作者簡介:司秀梅(1993-),女,漢族,吉林四平人,吉首大學,研究生在讀,民族法學專業。
一、民法性質評析
要把握民法的一般理念、基本原則和具體內容,首先必須厘清民法的本質。在民法的本質上,有學者認為民法是實體法、私法、民間社會的法律、行為規范、審判規范;也有學者認為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權利法和基本法、市場經濟法、私法;有學者認為民法是私法和權利;民法是私法、權利法、文明法、實體法和聘任法。知識產權法,國內法,行為準則和判決準則。揭示事物的本質不是表達事物的特征和共性,而是把握事物的外在聯系和內在性質,區別于其他事物。上述觀點所包含的民法的一些精髓幾乎經不起審查。(1)實體法、文明法和國內法同行為規范和判斷規范一樣,都不能揭示民法的獨特屬性,它們是一個國家許多部門法的一般特征;(2)權利法同權利一樣,不是民法的本質,而是民法的標準,權利是公民重新獲得權利的方式。實現其價值與民法本質的法律特征;(3)民法是公民社會法。市民社會是民法本質的人文經濟基礎和現實源泉;(4)就民法而言,市場經濟只強調事物的主體地位,忽視人的本質,市場經濟只是一種手段,以人為本是目的,民法是城市化的偉大憲章。不是市場的偉大憲章。市場經濟是市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被市民社會的概念所涵蓋,因為任意法被私法概念所涵蓋,所以沒有必要單獨列出。同時,從常識上來說,揭示事物的本質列出許多屬性,現象是多樣和不穩定的,但本質應該具有唯一性和穩定性。大陸法系的實質只采用演繹上市方式,這很難讓眾多民法學者信服。
根據以上分析,民法的最終目的在于體現平等、自由和獨立的意志、終極關懷和尊重人性,所以民法的本質被定義為私法,從而能更好地凸顯民法的本質特征,人的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的確,民法具有多重性質,如:民法是調整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是調整市民社會關系的基本法;民法是權利法等等,但在本文中,筆者將民法的本質界定為私法。這是符合古羅馬民法的性質和現代民法的屬性,這是民法的使命,也是民法精神的內涵。它促進了民法私法屬性的深化,對人類價值的充分實現起到了護航作用。正如胡廣志先生所說,民法是迄今為止人類文明發展最燦爛的寶藏,尤其是在國家體制時期。
二、民法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公序良俗以及綠色原則。民法基本原則具有以下的特征:(1)內容上具有根本性,民法的基本原則貫穿于整個民事活動的始終,能夠體現民法的本質和特征,因此具有根本性;(2)效力上的貫穿始終性;(3)形式上的非規范性,民法的基本原則沒有具體的明確的法律條款,但民法的法律規范無不體現著、蘊含著民法的基本原則;(4)功能上的補救性,在司法實踐中,審理民事案件時,沒有確定的法律條款為依據做出判決時,法官可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做出判決,不得違背民法的基本原則,將其作為依據來處理特殊案件,一定程度上具有補救性。民法基本原則具有以下的功能:(1)具有指導功能,在民事立法、司法與民事活動中均有指導意義;(2)具有約束功能,是人們從事民事法律活動的行為準則,也是法院裁判的準則依據;(3)具有補充功能,在司法實踐,審理特殊案件時,是法院解釋法律、理解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
在學術界的學者們對民法的基本原則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它是在民法中的立法原則,是一切從事民事活動和處理民事法律糾紛、民事執法工作的準繩;有人說它是民法制定、頒布、適用、研究和解釋的起點和基礎;有人說它處于民法中的領導地位,對民法的法律制定、司法實踐中的具體實施等方面具有統領意義和指導作用,并蘊藏在整個民法的始終。但在民法基本原則中,學者們對民法規范的主導作用有相同的認識和毋庸置疑。在筆者看來,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的指導性準則,是某一類法律關系的基本立場,是一切民事法律活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是民法一定層面上站位的體現,是貫穿于民法的始終的,指導其他民法制度和規范產生和發展。
三、基本原則的法律效力
民法基本原則的效力貫穿于民法的始終,具有統帥的地位,是民法的基本價值,總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理解、解釋民法的基礎,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民法基本原則的適用過程中,都要分析其是否符合、順應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解釋、適用民法的基礎;其次,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一切民事活動的行為指南,任何人不得違反民法的基本原則,否則視為違法行為;第三,是審理民事案件的補充,在審理案件時,如果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法律條款或者相關規定,就要根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審理案件,不能違背民法的基本原則。所以,民法的基本原則是司法實踐中處理民事案件時的指導思想,同時兼具指導和補充意義。人們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既要遵守民法的具體規范,也要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則。
四、民法的價值
筆者認為民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民法的基本價值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互為條件、相輔相成的,同時它們又是相互制約的,是民法基本價值體系的辯證統一。民法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民法的價值,同時民法基本原則也是民法價值的保障,我國民法基本原則的制定是為了達成民法的基本價值而產生的,是根據我國具體國情來制定、實施的。民法的基本價值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訴求。民法價值引導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的制定都緊緊圍繞民法的基本價值而展開,民法基本原則在具體實踐中應用的情況影響著民法的基本價值。民法基本原則是今后我國民法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基本原則具體實踐的好,民法的基本價值才會實現的好。民法的基本原則與民法的基本價值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民法的基本價值與民法的基本原則辯證統一,互為表里、相互作用、互相影響。
五、總結
通過對民法性質及基本原則的更進一步的分析,使我對民法的概念有了更好的理解,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民法也是一部文明的法律。其原則是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公序良俗和綠色。在民法面前,我們在公民權利方面是平等的。我們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民法原理,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民法的價值,此外我們還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要注重聯系實踐,并在實際生活中豐富理論知識。“以我所學,服務社會”。今后,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深入研究學習民法,為我國法治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 參 考 文 獻 ]
[1]楊銳.民法的人文關懷[J].法制博覽,2016(19).
[2]吳雪嬌.論民法公平原則的司法適用[J].法制博覽,2016(27).
[3]俄日才旦.公平原則在民法基本原則構建中的意義[J].法制博覽,2015(06).
[4]章禮強.民法本位的原則化論析[J].研究生法學,2006(01).
[5]陳鏡先.民法總則綠色原則的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7(18).
[6]張成先.論民法的公平原則[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5(03).
[7]趙萬一.民法基本原則:民法總則中如何準確表達?[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6(06).
[8]于飛.民法基本原則:理論反思與法典表達[J].法學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