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動產變動登記對抗制度來說,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都太過籠統,只規定了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并沒有對善意第三人的范圍作出明確規定。從多重動產物權變動的情形分析中可以得知,在不同情況的物權變動中,比如所有權的讓與、他物權的設立等,都會出現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情形,可見這種善意第三人的范圍也是十分寬泛的。
關鍵詞:動產物權;善意第三人;范圍;多重所有權
中圖分類號:D9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163-02
作者簡介:張婷(1993-),江蘇鎮江人,南京工業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一、所有權讓與中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的善意第三人范圍
在特殊動產所有權的讓與中,主要有四種交付方式,分別是簡易交付、現實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同時存在現實交付與觀念交付,“一物二賣”的兩個買受人都可能是受領交付的買受人,從而導致同時產生兩個所有權。在這里我們舉出關于所有權轉讓所有可能性的問題。
(一)在先受讓人以現實交付時的善意第三人范圍
1.若動產機動車的所有權人甲與A簽訂了買賣合同,以現實交付的方式將機動車賣給A,動產機動車被A實際占有。與此同時,甲又將機動車通過指示交付的方式將返還標的物的請求權讓與給B,要求A返還標的物給B。在這種情況下,A和B互為第三人,且俱不知情。法律在兩人都沒與向有關部門登記的情況下,誰的效力優先?標的物應該屬于誰?
在這里買受人A通過交付的方式取得并占有標的物。在公示力方面具有更強的效力,依據立法宗旨,似乎A更應該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
2.若動產機動車的所有權人甲與A簽訂了買賣合同,以現實交付的方式將機動車賣給A,動產機動車被A實際占有。與此同時,甲與B的交付方式為占有改定,B間接占有汽車,雙方約定甲繼續使用機動車數月,實際由甲占有。在這里A必須是善意的。其中登記過戶的受讓人有對抗力。同樣若A和B之間無登記過戶手續,B不得主張A歸還汽車,因為A的公示力更強。
(二)在先受讓人以簡易交付時的善意第三人范圍
若動產機動車的所有權人甲與A約定簡易交付,A實際占有該動產機動車,并簽訂買賣合同。同時甲又與B簽訂買賣合同,讓B請求A“返還”標的物,這樣的案例中,A和B都是善意第三人,都可以依據合同取得債權,但是同一個標的物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登記過的受讓人效力在先,如果雙方都未登記,顯然A的公示力較強,A應當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
(三)在先受讓人以指使交付時的善意第三人范圍
1.假設甲是動產機動車的所有權人,甲對兩個受讓人都約定了指示交付,并簽訂買賣合同。若這輛動產機動車被其他人C實際占有,此時A和B都可以拿著買賣合同向C主張債權,當然登記過的受讓人可以獲得標的物所有權,但是此時若雙方都未進行過戶登記,誰能取得汽車的所有權?此種情況法律并無具體規定。
2.假設甲是動產機動車的所有權人,甲與B約定占有改定的方式出賣該機動車,此后甲將其租賃于C,并與A簽訂買賣合同,讓其直接向C主張返還。此種情況兩份買賣合同同樣都生效,但是實際由誰取得所有權,法律也無明確規定,只有在登記過戶的情況下,才能對抗另一個善意第三人。
(四)在先受讓人以占有改定時的善意第三人范圍
假設甲是動產機動車的所有權人,甲分別與A和B簽訂買賣合同,并約定占有改定占有標的物,這也是“一物二賣”的情況,而且買賣合同均有效,登記過的買賣合同顯然效力優先,但是A和B在都沒有登記的前提下,標的物實際被甲占有,A和B的效力相當,誰有權利獲得該機動車的所有權?法律并無闡明。
二、多重所有權讓與他物權設立中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的善意第三人范圍
(一)多重所有權轉讓與用益物權設立中善意第三人的范圍
特殊動產多重所有權讓與和他物權變動的并存情形主要是出讓人甲對同一特殊動產標的既進行出賣行為,又設立用益物權。另外一種情形就是甲對其所有物與A設立用益物權,而A又將其特殊動產出賣給不知情第三人B。
1.就對其所有物機動車簽訂買賣合同,但是機動車作為用益物實際上被B占有使用,或是甲與A就機動車簽訂買賣合同,但是甲與B又簽訂用益物權合同,在這種情形下,A和B都不知情,但是A的所有權不能對抗B。因為B具有占有的公示效力,而A并沒有對機動車進行登記,喪失了對抗善意人B的條件。
2.甲將其所有物機動車租賃給A,而A又與不知情的B簽訂了買賣合同。在這種情況下,A與B的買賣合同生效,B擁有機動車的所有權。因為B的占有公示力較強于缺少登記對抗效力的A。
一般以所有人交付動產于用益人占有使用為物權變動的公示方式。最根本的原因是基于這種占有產生了排他性,一但完成了財產的轉移,無論是登記還是交付,他人動產就直接脫離了所有權的控制,轉為歸用益物權人獨立使用收益的標的。
(二)多重所有權轉讓與擔保物權設立中善意第三人的范圍
多重所有權轉讓與他物權設立的中,關于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規則,第三人的范圍應該如何界定,是學理上一個爭議非常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也頻繁發生。下面舉兩種可能性。
1.舶買賣中,甲和A對甲的一條船舶轉讓達成協議,A向甲支付的價款但還有沒有去關部門辦理船舶轉讓登記手續。之后,甲又將該船舶轉讓給B設定了抵押權。在這里,先前的買受人A是否可以對抗后買受人B。案例中的買受人A未登記的物權可以對抗一般債權人,但是不能對抗經過登記取得物權的善意權利人。在這里的B是抵押權人,已經通過登記獲取了抵押權,所以未經登記而取得物權的買受人A不能對抗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B。
2.甲和A對甲的一條船舶轉讓達成協議,A向甲支付的價款后取得了這艘船但還沒有去關部門辦理船舶轉讓登記手續。之后,甲又將該船舶向B設定了抵押權。在這里,先前的買受人A是否可以對抗后買受人B。買受人A交付并取得了物權,對標的物實行了占有,完成了物權的轉讓。關于抵押權的設立,必須通過合意+公示才能有效,甲將船舶抵押給B,若B向有關部門登記,B屬于善意第三人,根據定限物權優先于所有權,A不得對抗B。若B沒有登記,則只是和甲產生債的關系,物權優于債權,A可以對B。
三、動產物權中同一類他物權設立中不得對抗的善意第三人范圍
在司法實踐中,可能存在這樣三種情形。以汽車為例,第一種情形,甲將汽車抵押給A,A又將汽車抵押給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B;第二種情況是質押人甲將汽車質押給A后,作為質權人的A自稱為汽車的所有權人,為其債務需要又將汽車出質給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B,此時汽車被B實際占有;第三種情況,如果甲將汽車租賃給A之后,A在沒有通知甲的情況下又將汽車租讓給了不知情的B,此時B為善意第三人。基于這三種可能存在的情況,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B是可以獲得汽車的抵押權、質權或者是用益物權的。
四、總結
有了上文對我國動產物權變動的詳細分析,筆者接下來對提出的幾個問題做出解釋。第一,動產物權只有在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并且完成交付的情況下,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第二,僅有登記這一步驟,而名義上的登記所有權人并沒有完成交付實際接受到手,則該登記名義人不能取得所有權,且不能以此對抗因交付而取得所有權的善意第三人。第三,在已交付未登記的動產物權多重買賣中,物權變動應當以實際交付為準。第四,在我國,動產抵押權是在合意簽訂抵押合同時設立,不需要發生抵押物的實際交付。所以若未登記的動產所有權與已登記的動產抵押權相沖突時。未登記的動產所有權是不能對抗已登記的動產抵押權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動產交易的形式也隨之復雜,因此理清動產物權變動等級對抗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范圍,提高了動產交易的便利程度,更好地維護了交易秩序。
[ 參 考 文 獻 ]
[1]崔建遠.物權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M].法律出版社,2014.
[3]劉競元.登記對抗下的物權變動及其對抗性問題研究[J].華東政法大學,2012.
[4]李周.我國機動車物權變動規則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2013.
[5]劉露.特殊動產物權變動規則研究[J].華東政法大學,2013.
[6]汪怡.物殊動產多重買賣標的物所有權歸屬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