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楊洲
摘 要:《刑法修正案(九)》新設的第383條第4款中增加了終身監禁的內容,引起了廣泛討論。理論界一致認為終身監禁并非獨立刑種,但其法律性質究竟是什么?對此學者們卻眾說紛紜。本文在終身監禁并非獨立刑種的前提之下,否定了終身監禁屬于死刑的觀點,認可了其自由刑的本質。在區分絕對終身監禁和相對終身監禁的基礎之上,指出我國刑法中的終身監禁屬于絕對終身監禁。進而結合無期徒刑的法律性質和減刑、假釋制度的適用條件,終身監禁與死緩的關系,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得出終身監禁只是無期徒刑的執行方式之一的結論。
關鍵詞:終身監禁;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死刑替代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11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第44條規定,在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3條中增加一款規定,即對犯貪污、受賄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量刑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2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在政府嚴厲打擊貪污腐敗的大背景之下,把終身監禁制度納入貪污賄賂犯罪懲罰體系中,不僅有利于防止罪犯通過減刑假釋制度服刑過短,而且符合慎用死刑的刑事政策。
一、問題的提出
立法機關權威人士在回答終身監禁的有關問題時指出“刑法修正案(九)規定的終身監禁,既不是一種全新的刑罰制度,也不是一個新的刑種,而是在我國刑法總則確定的既有刑罰體系和刑罰制度的基礎上,充分調度死刑緩期執行制度、無期徒刑執行制度,僅適用于特定貪污受賄犯罪的刑罰裁量和刑罰執行特殊措施。”終身監禁不是一種獨立刑種這一點已經取得學界共識,但這一說法只是指出終身監禁不是“一個新的刑種”,并沒有明晰終身監禁的性質。
我國刑法規定的終身監禁的性質到底是什么?對此,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黃京平教授主張“我國刑法中的終身監禁是一種特殊的刑罰措施,依附于死刑緩期執行制度、無期徒刑執行制度而存在。同時也是一種中間刑罰,介于死刑立即執行與普通死刑緩期執行之間”。①黎宏教授的觀點是:“雖然從結局上看,終身監禁是一種可能終身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的自由刑,但從本質上來看其是一種與現有的死緩有別的死刑執行方式,歸根結底屬于死刑”。②張明楷教授則認為“‘終身監禁與‘不得減刑、假釋是同位語關系。作為死緩適用的一種特殊情形,終身監禁的身影雖然沒有出現在《刑法》第50條之中,但在適用該法條時應將其考慮在內。”③在對各種觀點分析反思的前提之下,本文認為,我國刑法規定的終身監禁的性質是絕對終身監禁,屬于無期徒刑的一種執行方式。
二、終身監禁本質上是自由刑而非死刑
作為英美法系的一種監禁刑,終身監禁又被稱為終身自由刑,其執行方式是對犯罪分子進行長期監禁,甚至直到其死亡為止的一種刑罰方式。其剝奪的是犯罪分子的自由,而不是生命。
(一)終身監禁不是死刑的執行方式
學者中比較有影響力的一種觀點認為終身監禁作為一種特殊的死刑執行方式,究其根本仍屬于死刑,且區別于死刑緩期執行。④張明楷教授在評論上述觀點時指出:這一結論有合理之處,但也有值得商榷的部分。首先,‘終其一生的拘禁究其本質就是一種死刑。只不過它的執行主體比較特殊:時間,而非一般意義上的死刑執行人,因此認為終身監禁在本質上屬于死刑,也無可厚非。另一方面,由于死緩屬于死刑,而終身監禁以判處死緩為前提,因此也可以說終身監禁屬于死刑。黃京平教授雖然沒有直接表明終身監禁屬于死刑的立場,但根據其文章中給出的中間刑罰的定義也可以推導出其主張作為中間刑罰的終身監禁與死刑立即執行和純粹死刑緩期執行同屬于死刑。
主張終身監禁屬于死刑的張明楷教授給出的第一個理由是終身監禁雖不是由死刑執行人執行的,但由時間執行,本質上仍屬于死刑。這種看法看似有理,實則有待商榷。作為一種剝奪生命的刑罰方法,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因死刑的內容是剝奪犯罪人的生命,故被稱為生命刑。究其本質,作為一種刑罰措施,死刑是一種人為介入的、由死刑執行人執行的非自然死亡方式。因此,生病死亡、衰老死亡等沒有人為干預的自然死亡方式并不屬于刑法視域內的死刑。終身監禁只是將犯罪分子長期監禁,限制其一定的自由,并沒有人為剝奪其生命,因而從根本上說不屬于死刑,也不是死刑的執行方式。
張明楷教授給出的第二個理由是,由于死緩屬于死刑,而終身監禁以判處死緩為前提,因此也可以說終身監禁屬于死刑。這一看法強調我國刑法中的終身監禁依附于死緩制度而存在,并得出結論:我國刑法規定的終身監禁與其首要前提死緩一樣,都屬于死刑。如果照這種邏輯推理下去,由于我國刑法中的終身監禁也依附于無期徒刑制度,那么終身監禁的性質也應該與其次要前提無期徒刑一樣,屬于自由刑。這顯然是矛盾的。
(二)廢除死刑的國家仍然規定了終身監禁
理論上講,如果主張終身監禁屬于死刑,那么廢除死刑的國家理所當然地也應該廢除終身監禁,但事實上,許多廢除死刑的國家仍規定了終身監禁,并且將其作為一種死刑替代措施。⑤
歐洲國家已經完全廢除了死刑,但無一例外地用無假釋的無期徒刑代替死刑。但是在不同的歐洲國家,無期徒刑的刑期是不同的,奧地利的平均刑期為22年,德國法律規定為15年,波蘭為25年。⑥作為無期徒刑的誕生地,普通法體系中一些國家(如英國、烏克蘭等)并沒有廢除死刑。
三、我國刑法中的終身監禁是無期徒刑的一種執行方式
按法定刑配置劃分,我國現行無期徒刑可分為與死刑選擇適用的無期徒刑和為法定刑最高配置的無期徒刑。按執行方式分類,可分為一般減刑假釋的無期徒刑和限制減刑假釋的無期徒刑。我國刑法中的終身監禁并沒有真正剝奪罪犯的余生自由,直到他們在監獄里死去。
(一)我國刑法規定的是絕對終身監禁
無期徒刑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絕對無期徒刑,即不減刑、不假釋的無期徒刑。另一種是相對無期徒刑,可以減刑或假釋。凡是規定無期徒刑的國家,無一例外地對無期徒刑的假釋加以限制。相對終身監禁與我國的無期徒刑相類似,都不得減刑、假釋,但針對貪污、賄賂類犯罪,我國刑法規定的卻是絕對終身監禁。
對此張明楷教授主張:“‘終身監禁與‘不得減刑、假釋之間是同位語關系,將后者作為前者的定語實屬多余。如果《刑法》第383條僅有‘終身監禁的表述,而沒有‘不得減刑、假釋的表述,則可能導致理解與適用上的困惑。《刑法》第383條完全可以表述為‘考慮到犯罪具體情節等因素,法院在判處相關犯罪分子死刑緩期執行的同時,可以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之后,不得減刑、假釋。”
對這段話應該辯證看待。首先,第一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終身監禁有絕對終身監禁和相對終身監禁之分,而后者與我國的無期徒刑類似。其次,其對法律條文的表述存在質疑空間。總則性條文和分則性條文是我國刑法條文的兩種表現方式,總則性條文是一般性規定,內容涉及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分則性條文是將總則條文適用于具體罪名的具體規定,以總則性條文為指導。我國刑法總則條文中的無期徒刑在分類上屬于可以減刑、假釋的無期徒刑,分則條文若直接規定不得減刑、假釋的無期徒刑,則在體系上破壞了刑法條文的一致性。最后,認為“‘終身監禁與‘不得減刑、假釋之間是同位語關系”的觀點有待商榷。一方面,法律條文是高度精煉的,每一個條文,都是由專家學者們反復討論修改,并通過幾次草案和修改稿之后才最終確定的,不太可能無故保留內容重復多余的表述。另一方面,完整的終身監禁概念包含兩方面內容,不得減刑、假釋只是其中之一,還應包含可以減刑、假釋。總之,我國刑法中的終身監禁因有不得減刑假釋作為定語,從而屬于絕對的終身監禁。
(二)絕對終身監禁是無期徒刑的一種執行方式
黃京平教授在論述終身監禁與無期徒刑之間的關系時表示:“無期徒刑的基本性質和減刑、假釋制度的適用條件兩者共同決定了,終身監禁只是無期徒刑的執行方式之一。放眼司法適用現狀,我國刑法中的無期徒刑分為未終身監禁的無期徒刑與終身監禁的無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后,無期徒刑的執行方式又多了一種,也就是不得減刑、假釋,予以終身監禁的無期徒刑。”
本文基本同意這種觀點。刑法修正案(九)明確規定了不得減刑、假釋的終身監禁,從此,無期徒刑的執行方式又多了一種。將我國刑法中的終身監禁定性為無期徒刑的執行方式的學者給出的理由如下:1、我國刑法中的無期徒刑與終身監禁既不相互并列也不互相包含,而是依附與被依附的關系。終身監禁并不是獨立的刑種,不得減刑、假釋的終身監禁屬于無期徒刑的執行過程。2、把終身監禁定性為無期徒刑的一種執行方式,與宣告刑條件并不存在沖突:類似于終身監禁,死緩也只是一種過渡性的安排,并非是獨立的刑罰種類。判處犯罪分子死緩的同時宣告對其終身監禁,這實質上只不過是預設的一種法律后果而已,最終是否執行還取決于死緩考驗期滿后能否減為無期徒刑。因此,可以說“無無期徒刑,即無終身監禁”。3、這一定性背后有相應的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規定,對在修正案出臺之前貪污受賄、而在修正案實施以后才進行審理的重大貪賄案件,審理案件的法官可以根據個案的案情選擇是否判處被告人終身監禁。學界通說認為,上述規定有違背刑法“從舊兼從輕”原則的嫌疑。為了消滅其增加罪犯刑罰量的可能性,必須將終身監禁作為無期徒刑執行方式的變化來加以解讀。⑦
對此提出反對觀點的專家學者主要以張明楷教授為代表,他指出:“終身監禁也不可能是無期徒刑的執行方法或特殊刑罰措施。因為終身監禁并不是對無期徒刑的直接適用,而是以判處死緩為前提。”然而,這一反對理由的說服力十分有限。一方面,在量刑過程中,終身監禁的具體適用只能依賴于死緩判決——因為在判處無期徒刑時直接決定適用終身監禁,會導致無期徒刑比死緩更重的悖論;另一方面,因為死緩只是一種過渡性刑罰,因此在具體執行刑罰的過程中,適用終身監禁的前提是無期徒刑的執行。
[ 注 釋 ]
①黃京平.終身監禁的法律定位與司法適用[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
②黎宏.終身監禁的法律性質及適用[J].法商研究,2016(3).
③張明楷.終身監禁的性質和適用[J].現代法學,2017,5(3).
④前引2,黎宏文。
⑤姜濤.死刑廢除與刑罰制度立法完善[J].人民檢察,2010(21).
⑥高銘暄,王秀梅.論死刑控制的路徑選擇.杰羅姆·柯恩,趙秉志,主編.死刑司法控制論及其替代措施[M].法律出版社,2008.12.
⑦趙赤.<刑法修正案(九)>中的終身監禁制度探析[J].凈月學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