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代孕作為一項人工生殖輔助技術,其一誕生就對各國倫理、法律產生了極大的沖擊,隨著代孕技術的不斷成熟,代孕是否應允合法化依然爭議不斷,但很多擁有代孕技術的國家已經對代孕行為解禁,而就我國當前狀況,對于代孕是持反對態度。
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成熟以及觀念的變化,一味禁止已不符合目前社會生活的需要,這也是目前代孕市場供需兩旺的狀態。文章從無償代孕角度出發,將代孕的可合法化限定在無償的范圍內,從法理的角度證明代孕具有實現合法化的法理基礎。
關鍵詞:代孕;無償代孕;公序良俗;身體權;生育權
中圖分類號:D922.16;R1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200-01
作者簡介:李琦銘(1995-),男,黑龍江人,黑龍江大學,法律(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法理學。
一、代孕的基本問題概述
代孕是由人工生殖技術衍生出來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由代理孕母或者說代孕媽媽在人工生殖技術的輔助下,替委托人懷孕并分娩子女,代孕母親在分娩后將所生子女交付委托人撫養的過程。
代孕作為人工生殖技術的衍生技術包括基因型代孕與非基因型代孕(完全代孕)。基因型代孕,代孕母親與所生子女存在基因關系,與“借腹生子”的含義有重疊之處,這種代孕方式無論從倫理還是法律道德層面都是必須反對的,因此不多贅述。而非基因型代孕也就是完全代孕,指受委托方通過人工生殖技術輔助使代孕母親懷孕分娩,其所分娩子女與代孕母親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二、目前中國阻礙代孕合法化的法理因素
目前對于中國來說對代孕的態度依然是持反對的,而反對的聲音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代孕違背公序良俗的問題。代孕作為一種非自然的生育方式,沖擊了傳統的家庭觀和人倫觀。代孕存在婚生子女的父母有血緣關系的情況,雖然需要根據精子庫和卵子庫情況綜合分析概率很低,但是代孕的出現大大加大了這種可能的幾率。
學界亦認為代孕侵害代孕母親的身體權。女性懷孕期間對身體的消耗是巨大的,孕婦懷孕期間還要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其次,孕婦在產后需要調理保健,原因就在于分娩的過程對于產婦有著極大的負擔,對身體有很大的損耗。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界相關學者認為代孕是委托夫妻和相關當事人對代孕母親身體權的侵害。
生育權是屬于委托雙方的,委托方行使自己的生育權的同時本身已經對受托方的身體權造成損害,這就看上去構成了行使合法權利造成他人權利損害的權利濫用。
三、無償代孕合法化的法理基礎
關于代孕破壞傳統的家庭、人倫觀方面。每一項科學技術的誕生必然伴隨著否定的聲音,但這也是人類進步的一種體現,人們的思想目前對于代孕已經逐漸寬容,新的技術將帶來新的思想,家庭倫理內容也會有所變化。
我們不能害怕改變而不去改變,代孕并不是第一個受到質疑的科學技術,甚至人工生殖技術、胚胎移植(試管嬰兒)技術的誕生也同樣遭到否定和質疑,但為人類帶來的貢獻現在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不容小覷的是代孕技術在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成熟,完全代孕的出現顯然使代孕子女與代孕母親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所以二者終適應。
無償代孕是代孕母親身體權的實現。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身體權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豐富。公民享有身體權的意義在于可以支配自己的身體,目前社會上捐精、捐肝、捐腎、獻血等法律行為都是受法律規制的,也正是公民享有并行使身體權的表現。那我們不禁要問,以上這些行為被輿論、道德歌功頌德,為何代孕要受到此種待遇。
再則無償代孕也是夫妻生育權的實現。正如前文所述,生育權同樣是一項基本人權,生育權無法保障就更不要說身體權如何實現。公民有生或不生的權利,生育時間的自由,生育間隔的自由,那么就有由誰生的自由。
生育權作為一項合法的權利,這點毋庸置疑。但是不孕不育夫妻雙方并無濫用權利的故意。不孕不育夫妻生育權的行使對于代理孕母來說并沒有造成任何損害,所謂承受的痛苦只不過是正常妊娠過程中的生理過程,不孕不育夫妻只是使用了代理孕母子宮的妊娠功能,并無侵犯身體權之嫌。因此不孕不育夫妻生育權的實現不存在對代孕母親身體權利的濫用。
四、結語
一項新興技術的誕生,社會各界應關注的是對其監管的跟進和同步使之一致,而不僅僅是在倫理上的指責以及對法律失范的抱怨。我們既要反對非法代孕行為所帶來的種種危害,又應考慮到具有生育障礙的患者渴望擁有下一代的心愿,進而從法律監管程序上予以分別對待。
從法理基礎角度,無償代孕實質是實現了不孕不育夫妻的生育權,更是從真正意義上落實自由人權。倫理方面,人類社會的善良風俗而衍生的倫理道德必定會隨著社會的進步也逐漸進步,二者終將適應,使新思想融入新技術。
如果技術的發展完全擺脫道德標準以及法律的控制自行其是,其將帶來的必然是毀滅與淪喪,因此才要盡快出臺法律以及相關規定規范代孕行為,使代孕行為正規化規范化,使代孕家庭得以安心。
[ 參 考 文 獻 ]
[1]劉長秋.代孕的合法化之爭及其立法規制研究[J].倫理學研究,2016-01-15.
[2]胡月月.完全代孕合同合法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32):7.
[3]李思華.我國代孕行為的合法性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20:15.
[4]孫思雨,鐘艷.代孕合法化研究[J].法制博覽,2015(10):57.
[5]余靜.從我國首例胚胎繼承權案看代孕合法化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4(32):37.
[6]陳秀萍.代孕行為合法化探析——由全國首例冷凍胚胎繼承案引發的思考[J].金田,2015(4):17.
[7]李宗錄.從美國Baby-M案看中國代孕合法化[J].社科縱橫,20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