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各地法院不斷有丈夫起訴妻子要求賠償,理由是妻子擅自終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那么,妻子的行為是否對丈夫的生育權構成侵害呢,丈夫是否有權基于此請求妻子損害賠償。《婚姻法解釋(三)》第九條的規定是否合理。本文重點分析以上三個問題。
關鍵詞:妊娠生育權;侵權賠償;婚姻法解釋三
中圖分類號:D9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215-01
作者簡介:馮慧琳(1992-),女,土家族,貴州人,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
一、妻子擅自終止妊娠是否侵害丈夫的生育權
鐘濤(化名)和張悅(化名)夫婦,張悅在懷孕七個月后,未經鐘濤同意,擅自終止妊娠,鐘濤起訴張悅,侵犯其生育權。那么張悅是否實質性地侵害到鐘濤的生育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明文規定“女性有不生育的自由權”,而其后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又規定了所有公民享有生育權,兩者看似沖突矛盾,但在立法目的上不盡相同,具體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意在說明公民的自由生育權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預,其中就包括男性的生育權和女性生育權,以及夫妻雙方達成合意的生育自由。而與此相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則重在對婦女的權益的特殊保護,是相比較于男性的生育權而言的,其原因是男女雙方生理和心理等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女性在生養子女上相比于男性普遍承擔更多,因此對于女性的保護應該是優于男性。因此,此種案件類型中,女方擅自墮胎行為,并未侵害丈夫的生育權。
二、妻子擅自終止妊娠丈夫是否有權請求賠償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九條規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律否認其賠償請求權是否合理?
對此,我們應該當分情況討論。如果夫妻雙方基于合意的妊娠,那么妻子擅自終止妊娠,丈夫有權基于妻子的違約行為獲得賠償。但是,《婚姻法解釋三》第九條并未討論該種情形,因此,我認為該條存有缺陷。但是,夫妻雙方非基于合意的情況下,有學者主張把女方擅自中止妊娠屬于《侵權責任法》一般侵權行為,女方應依《侵權責任法》對男方以及部分其他近親屬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是我認為這是荒謬的。首先,按照學界通行的觀點,生育權是一種人格權而非身份權,夫妻雙方的生育權是平等的并且應當得到法律平等的保護,其生育權的實現也是雙方通力合作的結果,如果一方不愿意生育或者擅自墮胎,是生育權行使的沖突,屬于侵權行為,因此,也就不存在侵權損害賠償。其次,生育權是一種人格權,而人格權是種絕對權力,具有絕對性和支配性,正是基于此,妻子完全有權自行決定是否中止妊娠。此時,如果夫妻雙方并沒有事先達成生育合意,丈夫一方就不能基于侵權或者違約主張損害賠償。因此,在夫妻雙方妊娠前不存在生育合意的前提下,適用《婚姻法解釋(三)》第九條之規定無疑是合理的。但是該條并沒有考慮到達成合意下的違約損害賠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婚姻法解釋(三)》第九條的理解
有學者指出,對于《婚姻法解釋(三)》第九條前半段的規定,如果認為是權力行使的沖突,而不是侵權法上的侵權行為,那么該條后半段又給與丈夫一方離婚的救濟權,這種規定是否變相承認了妻子的行為是侵權行為呢?答案是否定的。具體而言:一方面,“侵犯”實質上是一種權利行使上的沖突,不再侵權,所以不能給與侵權損害賠償的救濟;但是另一方面,權力行使的沖突會在實質上對丈夫一方生育權的行使造成阻礙,因此,給與丈夫一方離婚救濟權也是合理的。
綜上所分析,妻子擅自墮胎是權力行使沖突,鑒于夫妻的生育活動及過程均具有隱秘,因此,按照意思自治的理論,夫妻可就生育的有關問題達成合意,由于這類合同具有人身性質,不能強制執行,但是該合同卻有明確的執行內容,此外,關于夫妻雙方是否就生育問題達成合意,不能就結婚合意而推定,時間、經濟因素也必須納入考慮范疇。經過審查,確實不能達成合意的,丈夫不能依據任何理由來尋求損害賠償。但可以考慮將其納入判決離婚的理由以對丈夫進行救助。這正是《婚姻法解釋(三)》第九條后半段的理由所在。
[ 參 考 文 獻 ]
[1]高勁軒.妻子妊娠后夫妻雙方生育權沖突的法理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8.
[2]王亞楠.論夫妻生育權沖突及解決途徑[D].天津商業大學,2018.
[3]程偉鵬.對夫妻生育權沖突下女性一方權利保護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06).
[4]楊立群.論婚姻關系中人格權與身份權的沖突[D].山東大學,2017.
[5]李錫晶.夫妻生育權的沖突與侵權[D].南京大學,2014.
[6]張學軍.論妻子擅自中止妊娠的損害賠償責任[J].政治與法律,2011(04).
[7]辛祥.擅自墮胎侵犯丈夫的生育權嗎[J].湖南農業,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