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響商標得到中國《商標法》注冊允許后,未來必然會有諸多的音響商標侵權現象。本文對音響商標進一步分類,在歸納總結商標侵權一般認定原則的基礎上,分析梳理音響商標侵權行為認定需要參考的原則。
關鍵詞:音響商標;混淆;侵權認定
中圖分類號:D923.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222-01
作者簡介:陳杰(1991-),男,漢族,山西沁縣人,上海大學,法律碩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隨著音響商標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明確的承認,市場上音響商標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不可避免會出現侵權現象。由于音響商標區別于視覺商標,且音響商標侵權的認定缺乏明確的指導,導致法官在判定侵犯音響商標專用權時,缺乏侵權認定參考的具體因素,因此亟需完善該標準。根據我國《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本文著重梳理聲音商標混淆及其判斷因素。
一、商標混淆
根據我國《商標法》第57條規定,商標混淆是指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關于聲音商標混淆的認定是個特殊的問題,如果認定標準太高,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商標權利的范圍;如果認定標準太低,又可能對商標的使用帶來阻礙。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全面平衡。
二、商標混淆判斷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定,在認定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時需要參照以下原則:
(一)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
判斷商標是否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應以普通消費者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該原則同樣適合于音響商標,判斷聲音商標的近似,也要通過普通消費者的聽覺來判斷近似程度。
(二)既要從整體角度對商標進行比對,又要從局部角度對商標主要部分進行比對,識別時需要在相對隔離的狀態下分別進行
這三項原則同樣適用于音響商標的近似認定。音響商標是一個整體的聲音片段,同時它也是由數個聲音片段部分以及匹配的圖形文字等組成的。在判斷音響商標的近似程度時要堅持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的思維方式去判斷,首先從整體的角度去衡量兩個聲音片段總體的感覺,從而更直觀、全面的感受聲音片段。同時,兩個聲音片段應該都有其核心的部分,對比該主要部分有無相似之處也是重要方面。
(三)判斷商標是否近似,適當考慮被請求保護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
顯著性越強、越為公眾熟知的聲音商標,被他人效仿的概率就越高,從而法院在同等條件下就應當傾向認定被訴音響商標構成商標侵權。
三、因為“近似”是判斷是否構成混淆的重要方面,除了上述幾項原則之外,我認為音響商標還需引入更為具體的原則
(一)樂音商標:“量”與“質”相結合
樂音商標是可以用五線譜來表示的聲音,是創作者的智慧結晶。例如,英特爾公司廣告宣傳片中的“燈!等燈!等燈!”、《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的片頭曲。一方面從相似片段的相似率上來看,由于其線譜音樂的可視性,可以通過比對其旋律的相似比率,比率越高,侵權的概率越高。如果單純從五線譜某些部分旋律、歌詞的相似性來認定,即使該部分在量的層面上達到了較高的相似性,認定被訴聲音商標構成商標侵權,結果也可能有失公正。此時另一方面需要從實質性的層面來判斷,看五線譜核心片段相似度,一個音樂片段的核心部分往往是精華部分,如果該部分二者在旋律、歌詞構成相似,那大概率可以認定被訴作品構成侵權。只有從量和質兩個層面相結合加以認定,才能更準確地認定侵權事實。
(二)聲音商標:利用科技手段甄別
聲音商標是指不能用樂譜加以記錄的聲響,它的旋律具有獨特性,因此它無法參照樂音商標的判斷方法。非音樂商標種類繁多,它可以是直接來自于自然界的某種聲音,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聲音。比如米高梅制片廠電影片頭獅子的怒吼聲、騰訊的“滴滴滴滴滴滴”等商標。對于這類非音樂類商標,一般人的聽覺水平難以區分其相似程度,如果由一般注意力去判斷,往往會得出不適當的結果。這個時候就需要運用現代科技來進行仔細比對其音軌,由專業人士去用專業的科技手段去判斷其相似性,得出相對合理準確的結論,從而更合理的保護商標權。
總而言之,在認定音響商標是否構成侵權時,堅持一般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既要考慮容易導致混淆的綜合認定,又要兼顧音響商標獨特的認定原則,更加全面、合理認定被訴商標是否構成侵權。
[ 參 考 文 獻 ]
[1]黃暉.商標法[M].法律出版社,第二版.
[2]岳曉羲.論聲音商標的顯著性及其表達方式[J].電子知識產權,2013(10).
[3]張麗麗.音響商標在我國適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華商標,2011(02).
[4]孫玉貝.論聲音商標侵權認定與制度完善[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5]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8)京行終3673號判決書.